“自然之子”王文采:倾注毕生心血为中国植物建档案

2020-09-06 14:04高延青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分类学图鉴文采

高延青

其他适用话题 不畏艰难;简朴;心系祖国;付出与回报;热爱

人物时事速递

94岁依旧坚持每周两次乘班车去上班,右眼失明的十多年间仍出版多本著作、完成几十篇论文……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1926年王文采出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1949年大学毕业,195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王文采一直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曾参加《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中国植物志》的编著,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虽然早已没有了科研任务,但94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每周两天去北京西郊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他喜爱的植物标本。可以说,他是倾注了毕生心血在为中国植物建档案。

人物素描1 老人的遺憾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外国人开始到中国来采集标本,先后来了200多人,采集到了大量珍贵标本,但那时我国的植物分类学研究还没有起步,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百年来,我国植物分类学家们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历经40多年、四代人共同完成的80卷巨著《中国植物志》,以及极具科普和研究价值的工具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都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而在这两项工作中,王文采均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我们植物所的标本馆是中国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但标本数量与几个世界著名植物标本馆的差距还是很大,只能研究中国的植物区系,世界的植物区系还是没法研究。”这一直让王文采觉得有些遗憾。

人物素描2 危险但依然快乐

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后,王文采一直致力于野外考察工作,先后深入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采集标本。野外考察很多时候是非常危险的,1958年11月,王文采在云南勐腊热带雨林考察时得了恶性疟疾,忍痛返回昆明住进了医院。到12月,他的病势越发严重,连续多日高烧不退,吃药也不见效。危急时刻,昆明植物所四名青年同志主动为王文采献血1600毫升,“血输到我体内后,体温才逐渐降下来,也把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尽管采集标本会遇到各种危险,但王文采表示“从事植物分类和保护工作,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是收获和快乐”。

人物素描3 趁着还能借助放大镜工作

王文采的办公室简单得令人惊讶:15平方米左右,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一个书架、一张小沙发,此外再无任何摆设。60年来,王文采在这里默默耕耘,然而多年伏案研究也给王文采的视力带来了很大损伤。2019年元宵节过后,他说自己眼睛近期不太好,助手赶紧开车带他去医院检查。那天助手才得知,这次王文采老人要看的是左眼,而他的右眼10年前就已经失明了。知道真相后助手泪流满面:这10年间,老师在实验室里看显微镜做研究,出版了多本著作、完成了几十篇论文、多次为他人作品写序,我们却不知道,他是用一只眼睛完成的。即使这样,回去的路上,王文采还在后面坐着念叨:“趁着还能借助放大镜工作,我得赶紧把中国翠雀植物的文稿写完,后面的事情,就得麻烦你们了。”

【微写作范文示例·奉献精神】为了祖国的植物分类事业,王文采几十年如一日,哪怕是在最危险的境地、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从未放弃。右眼失明十多年仍然坚持创作,直至左眼也生病,还念念不忘他的植物文稿,这种奉献精神、这种拼搏的正能量深深地鼓舞着我们!

猜你喜欢
分类学图鉴文采
疫情背景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
查收你的人设图鉴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中国人吃饱吃好图鉴
中国人吃饱吃好图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后现代中国植物志的修订——中国山矾科的分类学修订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
军事志文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