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简述

2020-09-06 14:12张鼎
写真地理 2020年21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监测

张鼎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各个地区建设工程项目数量、规模都在不断提升,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文章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前期调查工作的相关要点,然后分析了验收监测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最后,对提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执行水平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1-0023-01

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管理,全社会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兼顾的发展意识。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当中,会产生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成为环境保护监管的重点对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评估工程建设中环境污染程度、环保是否达标的主要环节。在如今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周期越来越长的情况下,针对相关验收监测工作策略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前期调研工作

在建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开展的前期环节,相关人员应当基于相关规范要求,全面收集各种项目相关资料,并对工程现场进行调研。而一部分验收监测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只简单看部分资料,便开始出具相应的监测报告。比如,验收监测人员只简单查阅了《环评报告书》,便開始实地调研,并没有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施工过程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这会导致调研工作前期准备不足,最终影响验收监测工作的执行结果。

具体来讲,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工程建设用到的各类原材料、辅料进行审核,看材料本身是否达到环保标准。然后,对各项施工工艺进行了解,评估是否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施工工艺。接着,将材料与工艺结合来看,评估是否存在材料加工、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可能[1]。只有这样,在后续的实地勘查、调研过程当中才能将资料、规范指标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全面、更准确地判断其是否达到环保标准。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要注意的问题

2.1 把控好监测工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相关制度规定,需要在建设项目工况稳定,并且实际生产能力符合超过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才能对其进行验收监测。但是实际上,技术人员在针对很多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监测时,关于该指标的控制做得不够好。例如,部分项目生产量、废水处理工作尚无法达到百分之七十五的工况要求,尤其是在生产淡季当中,这一指标更低。此时,如果贸然开始进行验收监测,得到的结果将无法更好的反映该建设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因此,相关验收监测人员要对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和工况特点进行了解,在初步验收监测之后,还要制定长期性的监测计划,尤其要待其达到监测规范指标的情况下,再次进行验收监测。

2.2 把控好采样时间

在针对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过程当中,涉及到大量的采样工作,包括对废水、空气、生产垃圾的采样。而部分人员在采样时,没有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的采样时间存在问题,导致样品不具备代表性。例如,在针对建设项目废水采样时,技术人员直接在采集处理前水样的之后立刻采集处理后的水样,然而大多数的建设项目废水处理都有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该技术人员采集的两份样品不是来自同一水体。因此,技术人员采样之前,应当了解该系统中废水处理容器容量、处理时间,确保采集的多分样品来自同一水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进而确保样品分析结果具有参考价值[2]。

2.3 做好总量核算

在国家相关环保验收指标规定当中,一般都对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做出了一定的规定。尤其是针对所有的改建、扩建项目,环评批复的总量控制指标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其总量控制指标包含了原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因此,在技术人员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时,要充分考虑原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改扩建过程产生的排放量以及新建项目部分的排放量。另外,在验收监测时,要看项目工况是否达到100%,否则在核算排放总量时要对结果按照100%工况进行折算。

3 提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水平的策略

3.1 做好项目验收中及验收后的监督监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人员需要认识到,其执行的工作具有全面性、持续性、细节化等要求,所以需要将验收监测工作渗透到项目验收中、验收后等全过程。具体来讲,技术人员要对项目生产、试运行环节的环境监理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和环境监察部门进行写作,对项目生产状况、污染处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3]。同时,在项目验收监测之后,还要定期、不定期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持续出具补充报告,进而提高项目环保情况评价报告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另外,在日常工作当中,针对验收后的项目,应当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对项目的环保系统、生产过程进行监督,避免污染问题出现波动和反复。

3.2 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保护是关乎全社会发展以及每个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而传统的环境保护及监测管理工作的社会参与度不足,导致监测管理部门压力较大、工作质量较差。因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单位应当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一套可以吸引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力量的机制。比如,可以开通环保部门的新媒体平台,在平台上发布相关监测报告,同时通过各种科普文章和互动活动,加强人们对该行业的理解和重视[4]。同时,通过相关新媒体平台,开通社会举报通道,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结束语:总结而言,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在发展生产的过程兼顾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应当重视的问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验收监测单位需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断优化意识和方法,做好验收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此前提下,做好建设项目验收中、验收后的全方位监测,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长期性和有效性,再结合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提高竣工验收监测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丽华.新形势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状及建议[J].化工管理,2020,(13):191-192.

[2] 张永智,杨凯.分析建设项目环评竣工验收监测工作中的问题[J].城镇建设,2019,(7):216.

[3] 罗中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J].价值工程,2018,37(9):76-78.

[4] 尹黎萍.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33.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