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020-09-06 14:12马慧辰
写真地理 2020年21期
关键词:影响与对策市政公用工程

马慧辰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市政工程也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其中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更是能够基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城市的形象。但这当中关于市政有关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至此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也更是存在灰尘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所以需要重视这些实际问题,以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主,提出解决措施和制度建议。

关键词: 市政公用工程;周边环境;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1-0063-01

1 市政工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其实是一个总称,其中包括了解决当下存在或者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助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采取的多种环境保护行为。要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定要踏上环境保护之路,这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做法。就市政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可具体分为自然环境影响和自然生态影响。第一,自然环境影响,施工过程中因工程需要进行的高填深挖,破坏了地表植被,打破了原有地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造成风蚀作用和水流冲刷下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源就在取土、弃土或者暴露的施工工作面;第二,自然生态影响,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会根据建设场地或取土场地的选择砍伐树木,清楚表层覆土,这种行为将对原有植被造成永久性的破坏,让区域性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植被的破坏和施工期的机械噪声还会对场地周围居民的绿色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此次以外,市政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一方面会危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如果情况严重还会造成国家或个别地区出现重大经济损失,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还会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环境生态的循环系统造成影响。

2 市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灰尘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应采取集中堆放的管理方式,最大化的控制并降低灰尘扬起的影响范围,同时做好土方回填工作进一步的降低灰尘影响;对于石灰、水泥和砂石料的输运最好选用密封罐车,如果只能用敞篷车也一定要用一层篷布盖于物料上方;在施工材料的临时堆放点和仓库设置粉尘围护栏,控制灰尘扩散的范围;适当地将除尘装置安装于固定机械设备运行的位置。

2.2 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首先,在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低噪声类型,及时淘汰跟不上施工技术发展的落后设备;其次,对作业和运输方案进行优化,同时合理布局施工场地,以距居民生活区最远的原则安排施工;最后,安设噪声控制设施在噪音污染严重超标的施工场地,充分运用消声、吸声和隔音等降噪技术。

2.3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分类处理施工建筑垃圾,以循环利用为原则回收有用的物质,比如砂、石等可用作缓凝土骨料,将碎砖头作为回填料;集中收集和处理没有回收价值的固体废弃物,严禁将其乱放乱卸或用于回填,要及时清运;出土口和运输路线要选择对外环境影响最小的,合理控制运输时间;制定合理的废渣处置方案,将施工弃土和残渣及时清运走,为了纺织运输途中发生洒落、倾倒事件,还要建立登记制度。

2.4 施工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不能随意排放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面冲洗水、降雨积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否则就很容易因为浆料流失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导致周边地区水体内的石油类、悬浮物和LMN等污染物浓度增加。一方面,要以集中管理的方式处理泥浆水、施工场地的生活废水、以及搅拌站废水等,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城市河流和污水管中;另一方面,对于现场存放了油料的库房,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地面防渗处理,避免出现油料滴漏的情况对水体造成污染。

3 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对策

3.1 构建公共财政制度

市政工程需要资金支持才可以实施,市政工程的资金都来源于公民的税收和其他投资收益,属于公共财产。构建公共财政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公民的资金不被浪费,另一方面可以约束政府,减少实用性较低市政工程的建设。第一,应当明确民主财政的原则。公民作为财政资金的委托人,对于资金的运用享有知情权,政府作为财政资金的代理人,在进行市政工程决策时,需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与公民利益相吻合。在政府进行市政工程决策前,应组织公民代表进行决策参与,而且对于一些资金量较大的工程需要公民参与投票进行决定,避免“形象工程”造成的资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政府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决策时,侧重点应当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和改善,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置。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承载量也在超负荷运转,如果再次进行大工程建造,对于生态环境将会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首先,扩大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一方面可以将政府的政策、计划列入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圍,通过数据分析和情境推演,判断政策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应细化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将评价对象进行细致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其次,拓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市政工程使用的设备和涉及领域较多,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土壤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等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并没有相应规定进行约束,导致市政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应当将此类内容增加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当中,制定相关标准对市政工程施工进行约束,防止环境污染。

最后,健全环境影响后的评价制度,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地理环境、气候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会进行施工方法、施工地点、规划内容等方面的更改,在市政工程进行更改后,需要重新针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更改后的项目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对市政工程进行实时跟进,根据相应变化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

结论: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的真实体现,其应用的出发点主要是实现施工过程的环保、节能。在市政工程的应用上主要是通过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精细化的施工管理方案,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材料以及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管理,从而减少施工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实现节能的目的。总之,绿色施工是响应国家环保、节能号召的积极表现,是一种节约化、环保化、绿色化的施工方式,需要在市政项目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薛治刚.绿色理念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8):264+267.

[2] 李天彪.浅谈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1):168-169.

[3] 苏金龙.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策略的运用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3):165.

猜你喜欢
影响与对策市政公用工程
基于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分析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浅谈
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分析
浅议公立医院如何应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经济状况的影响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关于全面“营改增”对企业影响的思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与预警机制探究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