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及质量控制

2020-09-06 14:12马德良
写真地理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施工要求施工技术要点后浇带

马德良

摘 要: 在当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其能够有效的解决结构沉降和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因此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并针对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为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要求;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1-0077-01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当产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其可以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而且通过后浇带施工,提前留出缝隙,待其他结构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要求时,再针对留置的缝隙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其形成一个整体。这些缝隙的预留,可以使混凝土收缩过程中的压力能够有效的释放出来,提升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因此在合理运用后浇带施工质量,确保后浇带施工的质量。

1 后浇带的施工要求

在具体设计后浇带时,需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设计,使混凝土结构能够成功释放开裂带来的约束力,填缝期间使用的膨胀混弹簧土能够对开裂应力起到削减作用。而设计后浇带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解决混凝土结构引发的不均匀沉降,因此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图纸要求来控制后浇带留设问题,具体的后浇带留设位置要获得设计部门允许。合理设计地下室后浇带间距,确保其与结构规范要求相符。后浇带穿越板梁位置上的受力钢筋避免随意断开,需要使其保持贯通。在板梁间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只需要配足钢筋即可。梁和板之间跨度太大时,需要与设计规定相结合进行断开,并在混凝土补齐前对其实施有效的焊接。而且为了防止梁板形态发生改变,在后浇带没有浇筑前不得拆除模板和支柱。另外,后浇带断面不宜留直缝,具体要与施工情况和部位相结合,一般宜在板上的断面处设置斜缝,对于基础和梁等部位宜留企口缝。

2 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 支设模板

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具体的钢丝网模板,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具体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2.2 结构混凝土浇筑

在结构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宜根据施工方案来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针对于施工时的垂直施工缝宜选择钢丝网模板,并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振捣器与钢丝网模板之间的距离要严格控制。而且在混凝土振捣作业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水泥浆流失问题,需要合理控制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而且为了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针对于垂直施工缝,宜采用钢钎进行振捣。

2.3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垂直施工缝一般都是选择钢丝网模板,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当混凝土初凝时,宜利用压力水进行冲洗,针对浮浆及碎片等杂物进行清除处理,使冲洗部位露点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在混凝土终凝后拆除钢丝网,并利用高压水清理施工缝表面。

2.4 后浇带的保护

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5cm,高5cm-10cm挡水带;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

2.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d-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確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

3 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科学选择施工位置和施工材料

后浇带设置的位置一般都是选择混凝土结构受力最小的部位,具体进行剪切墙施工时,不允许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中部位置处,宜在大梁和模板处实施后浇带施工。在具体选择施工材料时,宜选择无收缩性和材料,微膨胀混凝土较为常用,而且要求混凝土要具有较高的标号,这样有利于保证后浇带结构的强度和安全性。

3.2 合理把握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进行合理控制。当楼层高度在22层以内时,内部应力钢筋不需要切割。当后浇带跨度较大时,则需要对受力钢筋进行切割,并进行焊接处理,保证构件两端受力的均匀性。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宽度宜控制在7m以下,施工间距宜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

3.3 合理设置后浇带

一般后浇带在过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环境和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一定的变化,比如裂缝,变形等,所以要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安置摆放后浇带。行业里也有很过关于后浇带摆放的规章手册,关于具体的摆放位置、摆放要求,比如具体的后浇带设计的宽度,摆放的间距在相关手册中都有介绍到。所以在前期做方案时可以具体参考相关数据,后期建筑时数据一定要和图纸数据相吻合,严格按照图纸执行,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4 结束语

后浇带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后浇带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来进行后浇带施工,并针对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为高层建筑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蒙,郑思哲.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9(14):73-74.

[2] 冯裕民.浅析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J].居舍,2019(21):53.

[3] 郁万继.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0):49-50.

猜你喜欢
施工要求施工技术要点后浇带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房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研究
注重细节 做好公路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浅析
探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试论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