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0-09-06 14:12李梅
写真地理 2020年21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李梅

摘 要: 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要采用专业科学的技术,同时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方可防范种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本文探讨了玉米种植中可以应用的栽培方案,同时研究了在玉米的不同生长周期之内,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从而让玉米可以茁長成长,全面提高产量。

关键词: 玉米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1-0265-01

引言:玉米的种植过程所选用的技术包括田间管理、籽粒处理、种植时间选定等,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也要根据玉米的具体生长周期,实现培养方法、培养方案、培养流程的确定。同时也要最大限度防止病虫害对于玉米生长过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具体栽培过程,必须要根据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1 玉米种植中可使用的技术

1.1 栽种地点确定

种植地点的选择过程,要能够在具体栽种之前,根据玉米的种植区域认真选择。首先需要检查该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含有大量腐殖土的区域为最佳区域,其次要分析玉米栽培地点的储水条件,玉米生长过程对于土壤的含水量要求较高,含水量要保持在一个适当区间,当该地点存在积水问题时,需要在其中挖掘沟渠,以落实排水作业,同时土质不可为沙质土,原因是沙质土难以存储足量的水分,同时对于玉米根系的固结程度较低。最后是土地的处理工作,要对其进行平整和翻耕。

1.2 种子籽粒选择

玉米籽粒的选择过程,要根据选择的玉米种子饱满程度进行分析,另外对于籽粒的配置,要防止出现过高的碎种率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种子供应市场内,正规的公司会通过对玉米的培养,获得足量的高质量种子,这类种子的发芽率较高。在农户的种子选择过程,要能够从正规的供应商中购买种子,同时籽粒本身也需要具有免疫标志,在选择之后需要在籽粒表面拌和药物,以防止籽粒的生长过程中受到地下空间内的害虫啃咬[1]。

1.3 种植时间选定

种植时间选定过程要根据玉米种子的上市时间,当地的棋盘环境,对于子力打出的时间进行综合推定,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字体进行处理,首先是对于子力本身的挑选,要选择饱满的指令,切明显存在病变,发霉的籽粒不可食用,其二是种子的菩萨处理,在晴天时铺在一到三小时,三是药物的大火,可以选用50%的,先流酸乳油,450ml,加水稀释到15升,用来放火200千克的玉米籽粒,时间方面,要在当地的气温条件符合玉米种子的发芽要求时,才需要对土地进行一定的处理,在其中加入水资源、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等,之后将其翻耕入土壤,翻耕深度通常为10至15cm,之后可以直接播种。现代玉米籽粒发芽率的保持情况下,可以在每个坑窝中投放2颗玉米籽粒,当然为了能够更为保险,可以投放3颗种子。

1.4 田间管理工作

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于抽穗期的管理,该过程中要能够提供足量的养分,同时储水能力也要保障,其中发生降水时,由于植株更容易遭受真菌感染,所以必须要能够做好对玉米生长状态的监管工作,同时对症下药。比如对于玉米的小斑病,可使用托布津500倍溶液,代森锰锌和多菌灵的800倍溶液进行喷洒,对于玉米褐斑病,可采用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溶剂处理,同时为了可以提高药效,也可以在其中加入各类化学肥料,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

其次是对于花粉期的管理,该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案是在田间加入肥料,需要注意的是,肥料的投入量要能够控制得当。

最后是对于收割时间的控制,可以在玉米植株完全变黄枯萎后进行收割,而为了能够提高玉米籽粒的干燥度,通常收割时间要在植株完全枯萎后的11至15天。

2 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苗期管理工作

苗期管理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地老虎、红蜘蛛、蓟马和粗缩病等,其中蓟马的发病区域是在玉米地新叶区域,这会导致玉米的新叶无法长成,最终导致整棵植株和叶片扭曲,自然无法实现良好的光合作用。在病虫害的管理阶段,可以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选用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高的玉米种类,另一个是在病虫害的爆发期间,采用药物喷洒的模式处理,从取得的作用效果上来看,前一种方法是最为科学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模式。

2.2 穗期管理工作

抽穗期管理过程,由于会和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周期重合,在温度相对较低并且空气的湿度较高情况下,更加容易遭受真菌类的病害。比如纹枯病、大斑病等,其中纹枯病的作用区为叶鞘和果穗,同时玉米杆本身也会患病,导致叶片出现大面积的褐色斑块,造成的影响会逐渐加重,最终让该病症从较小的区域蔓延到整棵植株,并且对果穗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2]。对于病虫害的预防措施是,在发生大规模的降水或者连续的雾霾天气时,农户可以直接在玉米的栽培区域内喷洒预防性的药物,比如使用氟硅哩,将其配置到4000到6000倍的溶液,而且之后在整个玉米的栽培区域内进行喷洒作业,当然对于其他的真菌性感染,也需要使用对症的药物进行处理。

2.3 灌浆成熟期管理工作

灌浆成熟期内针对病虫害的管理,主要是要防范真菌类的病害,该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保障在玉米的生长空间内,能够得到足量的通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果穗区域的叶片,和植株下部的叶片进行清理,可以直接将其摘除,而且依靠上半部分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从营养的供给角度上来看,上部叶片产生的营养成分已经足够果穗的灌浆,另外也可以在其中使用抗真菌类药物,比如上文中提及的纹枯病可使用药物防治,对于玉米田的积水,当发现积水长期无法排出时,则要挖掘沟渠将积水排出,从而保障玉米生长区内的下半部分空气环境相对干燥,同时由于降低了叶片密度,也可以取得更好的通风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玉米的种植过程,可使用的技术包括种子的选择、田间管理以及玉米抽穗期的监管,对病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对出苗期、栽种期、抽穗期以及灌浆生长期的管理,需要使用相应的药物,根据玉米品种的环境抵抗能力以及当前的病虫害爆发情况,对各种药物进行合理的稀释并喷洒,同时要对空间环境一并处理,以提高通风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超伟.浅谈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03):79.

[2] 张志文.关于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分析与技术推广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02):91-92.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