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型号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在新一代运载火箭上的实践与应用

2020-09-07 09:30朱亚蓉刘东平刘含伟马兴海于晓蕾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航天工业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质量保证型号管理体系

朱亚蓉、刘东平、刘含伟、马兴海、于晓蕾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航天产品的研发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涉及专业广。“长征” 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是为全面提高我国运载火箭整体水平和能力而开发研制的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承担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和其他深空探测任务。外协外包是社会经济发展、分工细化的必然结果,是市场导向的理性行为。因此,如何科学系统地对航天型号的供应商进行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在对航天型号全级次供应商管理方案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对“长征” 五号运载火箭芯级箭体结构系统全级次供应商管控工作的实践,对基于组织层面构建航天供应商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一、航天型号全级次供应商管理方案

为强化以质量为中心的航天型号供应商管理工作,持续提升航天型号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构建航天型号供应商管理方案(见图1)。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明确供应商管理和协作配套相关方的职责和管理要求;统一标准规范体系及传递机制,有效传递到各类供应商;对供应商实行规范的准入管理,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对供应商开展绩效评价和关系管理,形成动态进退机制;建设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支撑供应商管理的科学有效,实现“四全”(全领域、全级次、全过程、全要素)覆盖,做到“三个清楚”(配套关系清楚、责任关系清楚、执行规范清楚)。

二、航天型号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在新一代运载火箭上的应用

图1 航天型号全级次供应商管理方案

首先,做到配套关系清楚。按照产品结构树对型号产品进行分级,从总体、分系统、单机、部组件逐级向下分解,直到无法再分解的零件、元器件、物资等,确保全级次展开,分解到最末级,从而做到配套关系清楚。

以“长征” 五号为例,一级供应商为总体设计部门、总装单位;二级供应商为各分系统抓总单位、总装直属件研制单位;三级供应商为各单机研制单位;四级供应商为单机配套零部组件(包括单机内部配套的产品)研制单位;五级供应商为物资供应商,包括原材料、元器件、电线电缆、标准紧固件、机电产品等供应商。单机的设计抓总单位为0 次供应商,生产总承单位为1 次供应商,为1 次供应商配套的单位为2 次供应商。

其次,要做到责任关系清楚以及执行规范清楚。对产品涉及的过程进行分解,包括设计过程、生产过程、试验过程、验收过程等,以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识别承担每一过程的供应商,以及执行的要求规范。

以“长征”五号某支座为例,通过产品的全级次展开可以确定其为芯级箭体结构系统某贮箱后短壳上的零件。涉及设计、工艺、生产、验收共4 个过程,并确定每一过程的责任单位分别为A 研究所和B 厂。B 厂作为生产总承单位,生产过程涉及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其中机械加工工序外协至C 厂,确定该过程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进度要求和成本要求,如图2所示。

图2 产品全级次分解示例

三、基于组织层面构建航天型号供应商管理体系

以产品结构树为核心,全级次为工具,识别外包产品各个过程的责任单位和要求,分解到末级产品、末级供应商,做到“纵向到底”。以组织为依托,规章制度为方法,将要求向供应商传递到位、落实到位,做到“横向一致”,最终达到提升对外包产品的质量控制能力。

1.搭建管理体系

针对供应商和外包产品的管理,明确各部门的权责,构建以主制车间为责任主体,工艺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进行业务支撑的多层级组织管理体系,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和外包产品的质量水平,如图3 所示。制度作为连接组织与业务的桥梁,按照管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供应商的管理和外包产品的管理。

(1)公司层面统筹考虑,统一实施供应商管理

一是通过准入评定,确保供应商资质,供应商应具备一定的质量保证能力、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商誉;二是供应商的分类要考虑供应商承制外包产品的重要程度,识别供应商管理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三是监督检查,对供应商的人、机、料、法、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要求其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四是对供应商从质量、技术、成本、进度多个维度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为合格供应商名录的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2)部门层面聚焦业务,实现外包产品的全流程管理

图3 多层级管控的组织管理体系及制度管理体系

一是根据产品属性由主制车间结合本车间加工能力和生产任务提出产品外包的申请,工艺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对申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批。二是由工艺技术部门根据产品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级,重要产品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如要求供应商“三定”(定人、定方法、定设备)。三是由主制车间进行供应商的初选,根据合格供应商名录及外包产品的历史加工情况推荐3 家供应商。四是由生产部门根据主制车间的推荐,综合考虑质量、技术、成本、进度,选定承制该外包产品的供应商。五是生产部门作为外包合同的抓总单位负责合同中的进度条款和价格条款;主制车间负责草拟合同中质量条款、技术条款;质量部门负责审核质量条款;工艺部门负责审核技术条款,以外包合同为载体将“全要素”要求传递至供应商。六是外包过程由主制车间负责,包括设计图样的传递、产品技术状态的控制、工艺文件的编制、相应人员(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工艺人员等)的培训、加工前的技术交底、加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等,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七是质量部门负责外包产品的验收。产品完成外包加工后对外包产品和质量证明文件进行验收,确保外包产品符合要求。八是质量部门负责外包产品的质量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找出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责成供应商采取必要的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将外包产品的质量情况作为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权重项,以提升供应商自身质量保证能力,提高外包产品质量。

2.精细化产品(过程)质量保证要求

以外包合同为载体,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和相关标准,传递至最末端供应商。双方按文件清单进行交接并办理手续,保证传递正确,无遗漏,以做到执行规范清楚。产品(过程)质量保证要求包括单点故障模式及三类关键特性识别与控制、不可检测项目识别与控制、易错项目识别与控制、难操作项目识别与控制、禁用工艺、限用工艺等。

产品(过程)质量保证要求包括单点故障模式及三类关键特性识别与控制、不可检测项目识别与控制、易错项目识别与控制、难操作项目识别与控制、禁用工艺、限用工艺等。

3.成立专业的供应商管理队伍

加大航天型号供应商管理及体系建设的人才支持力度,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建立供应商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和供应商质量保证工程师队伍。加强用户管理者代表的培训、考核和评价,在供应商企业内部建立一支熟悉航天管理要求、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及产品技术规范的人才队伍。

4.构建供应商管理信息化系统

构建供应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支撑设计到交付、单机到总体的数据流动,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升各环节的产品质量分析和控制能力,系统应具备:

一是合格供方管理功能。在实现供方新增、监督、维护、剔除等全生命周期名录管理功能基础上,通过对供方的产品质量、进度、价格、服务等“全要素” 进行实时综合评价,实现供应商及外包产品的相关信息综合统计分析,全面掌握供应商及外包产品的情况,为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价提供实用的辅助决策依据。

二是产品验收功能,通过对验收任务、验收检查表和数据采集模板的定制输出,实现验收流程以及数据的规范化,使供应商在交付实物产品的同时交付产品数据,充分发挥产品数据价值,为供应商评价、质量复查、问题溯源等工作提供支撑,全面提升对全级次供应商外包产品的质量管控能力。

无论是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绩效的要求,还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复杂度大增及减少外包产品质量问题的迫切需要,航天供应商的全级次管控作为加强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成为提高外包产品质量水平的有力举措。以产品树为核心,确定每级产品供应商涉及的全部过程以及要求,做到“四全” 覆盖和“三个清楚”。而构建航天型号供应商管理体系则是确保供应商将要求落到实处的途径,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协同的组织管理体系、科学的质量保证要求、专业的供应商队伍和高效的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质量保证型号管理体系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