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美好生活的特性

2020-09-07 07:31陆书剑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4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新时代特性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特性

作者简介:陆书剑,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222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可以看出,“美好生活”已成为了当下人们追求的最大公约数。虽然从古至今,美好生活都是人类的价值追求,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势必会推动“美好生活”语义的变迁,当下的美好生活必然有着新时代的特征。目前,我们要建设美好生活,首先就需要对“美好生活”的时代特性进行分析,只有明晰其时代特性,我们才能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当下所讲的“美好生活”具体包含哪些特性呢?

一、人民性:美好生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活

每个人都渴望过上美好生活,但到底谁可以成为美好生活的主体,享受美好生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肯定存在着差异。存在阶级的时代里,由于广大人民群众不占有或者占有极少的生产资料,在经济上要依附于统治阶级,那么人们不可避免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榨,此时的美好生活只能是极少数人和群体的专利,人民大众是没有机会享受到的。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会受到奴隶主的人身压榨与残酷奴役,甚至会被无情的夺去生命,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只能成为工具式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农民要被地主收取繁重的赋税和地租,还要被封建统治者征用服徭役,生活的十分艰苦;在资本主义社会,广大工人则要被资本家残酷的剥削剩余价值,自由的一无所有。而只有到了消灭阶级的时代,整个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人们开始自己占有生产资料,人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主人,客观上消除了剥削的可能性,这才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社会所创造出的财富,共同享有美好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民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且在过往几十年的执政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党的领导下,整个社会消除了阶级和剥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日子变得越来越好。而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则更是把人民放在突出位置,习近平主席就曾说过:“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从习主席的话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处于核心地位,人民既是发展的参与主体也是发展的享受主体,党中央深切关注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并努力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所讲的“人民”相较于过去所讲的“人民”显得更为具体化。总而言之,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具有着鲜明的人民性,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生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全面性:美好生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生活

人的价值追求具有历史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来讲,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社会上能够生产出的产品还比较有限,物质条件还比较匮乏,人们必然会把物质性的需要,尤其是基础的物质性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如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等。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后,物质不再处于匮乏状态而是变得丰盈起来,人们在基础性物质生活得到有力保障以后,便会自觉提升自我需要的等级。这时的人们会更加倾向于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这两个更为高级的需要,如公平的社会制度、优质的公共服务、优秀的文化产品、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人的需求永远在朝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在新时代,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的面貌彻底改变,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的GDP接近一百万亿的大关,人均GDP突破7万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约10410元,这表面我国总体上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显而易见,我国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前所未有的丰富,人民也是变得越来越富有。于是乎,人们在价值追求上“后物质主义”的趋向变得越来越明显,即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追求非物质性的东西。相较于过去人们的需求仅仅局限于吃得饱、穿的暖、有房住这些最基础的生存内容,当下人们的需求维度在不断丰富,开始越来越强调个人发展层面的内容,“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3]很显然,人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要求,经济要富强、政治要民主、文化要繁荣、社会要和谐、生态要优美。从人民的诉求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必然是有别于过去那种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的,它是一个蕴涵多维目标的综合体,兼顾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三、发展性:美好生活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生活

人的需要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一并产生的,新的生产力创造出新的产品,而新的产品又会刺激着人们进一步产生新的需求,生产力与人的需求在相互作用中向前发展。而人的需要的满足也像需要的产生一样,要受到客观历史条件即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其本身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具体而言,人的需要是无限发展的,通过立足于现有的生产力基础,人们提出的需要既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而不仅仅是在一个固定的水平线上徘徊不前;而人的需要的满足也是一个过程性的内容,需要通过一步一步的发展来渐进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如若仅仅将人的需要视为一种既定的东西,那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也会因此不足。所以,对于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我们也不能用一种思维定式去理解它,而应该把它视作为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国计民生方面的变化都是极为深刻的,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内涵的界定肯定不会停留在原有的内容,而是变得越来越的丰富,内容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发展中存在着变,那也必然存在着不变。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也没有变。我国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薄弱环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效能不高,高污染高耗能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第三产业比重仍需提高,发展质量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沿海内地之间、城乡之间、一省内各市之间发展差距过大;生态环境面临恶化,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问题比较突出;创新活力有待增强,在不少领域还缺乏自主产权与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储备不足等等。正因为存在种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达成必然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秉持久久为功的态度,通过渐进式的发展来实现,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依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美好生活的目标进行动态的调整,使建设目标能够更加符合人的本真需要,从而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实践性:美好生活是一种实践创造的生活

动物作为一种无意识的存在,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其生存所需的全部资料,而人与动物却是大不相同的,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存在,那人的一切需求就不可能自发的实现,而是要通过自我的实践来满足。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类通过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人类通过实践可以创造出价值,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4]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人才能确证自我的主体力量与存在价值。如果不实践不奋斗,人就会一无所得,更谈不上取得发展了。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在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5]透過历史的尘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社会实现的每一次进步、取得的每一点发展、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无不是依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完成的,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取得了今日辉煌的成绩。从革命时期的星火燎原,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再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沧桑中用奋斗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迈入新的时代,新时代下的美好生活必然也是实践所创造的生活。要把“美好生活”的理想转化为人们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触摸到的现实,就必须依靠实践的手段。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勤勤恳恳的奋斗,锐意进取的创新,人们才能过上自己所渴望的理想生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劳动来创造。”目前,我们正前所未有的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秉持实干精神,积极投身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奋斗。相反,如果我们离开实践这一手段,抛弃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而只是想着坐享其成不劳而获,那美好生活必定是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五、结语

在新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无比热烈,而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烈期盼,助益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在理论层面对“美好生活”的本真意蕴进行挖掘,并结合时代变迁不断拓展对于“美好生活”特征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也唯有如此,社会发展与人民进步才能在“美好生活”的根基之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5).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新时代特性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