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0-09-07 08:26秦志敏
速读·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秦志敏

◆摘  要: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在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科学的开展实践研究。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频率和效果,会以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推动整体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为丰富的信息形式和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具有灵活性的信息形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高效掌握知识的难点,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当前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已经对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融合进行了较为有益的探索,也总结出一定的教学措施。但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将课本上的内容以原本的形式进行信息化呈现。起初学生会被多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形式所吸引,但当熟悉这种信息呈现方式后,便会意识到教师只是对原本的纸质信息进行了数字化的处理,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也会逐渐对教学内容丧失探索的积极性。这便说明教师未对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度的把握,对信息技术应用不当,也无法发挥出理想的教育价值。此外教师难以掌握更多的前沿技术,也无法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学科课堂,使学生难以在信息技术的促进下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2.1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授课方式

以往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整个课堂教学单一、枯燥,学生以被动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也难以调动更多的潜力和热情投入到未知信息的探索。对此教师应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善教学效果。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丰富教学手段,还可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更为扎实的记忆,以兴趣作为获取和整合知识的内在动力,从而提升学习的质效。

如进行《黄山奇石》部分教学时,教师便可综合运用音乐、图像等多种信息技术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置中,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整体提升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我国古迹名胜,此后系统介绍黄山的形成历史和特征。这样学生通过视频直接观看黄山的雄伟和奇特,便会直接形成对景观的整体感知。

2.2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识字教学

识字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识字是开展阅读与写作的前提。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才能自主顺利完成阅读和写作任务。以此教师及家长也更为重视学生的识字效果。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识字更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新课标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汉字量,而如何在既定的时间内辅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字,并加强记忆,便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与识字教学相融合,为识字教学活动增添新的元素,通过改善识字方法来加深对生字的记忆,从而提升识字的效果。

将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方式较多,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通过运用直观教育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对学习生活增加亲近感,还能促使其对汉字的记忆和辨识产生兴趣。如在进行“人”字的学习时,教师便可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字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和记忆字形,从而熟练掌握并运用汉字。又如信息技术还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生字做成闯关游戏,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汉字的辨识。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汉字的学习中,在愉悦的氛围下完成汉字的记忆和运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为课堂增添更多趣味性的元素。

2.3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相融合

以往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采用自己讲、学生听或者集体朗读等形式完成教学。但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教师可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和实施途径,并创设一些专题性的阅读教学形式。教师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促使学生進行阅读心得的总结分享。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从而有效锻炼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为学生创建独立的网络平台,学生基于平台分享阅读的感受和观点,学生可相互分享、点赞和回帖,实现更为自主的互动,学生在更愉悦的状态下获得高效的阅读体验。

信息技术还可促进思维导图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获得较为有益的提升。为了辅助学生对文章整体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把握,教师可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开展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活动的训练。教师辅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理解,此后便可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理解形成思维导图,在具体绘制导图的过程中对文章加深记忆,并辅助学生进行同步复习,实现认知和总结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此后教师还可以信息技术搭建导图预习和作业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综合素养的优化提升。

信息技术还可与课外阅读融合实施。除教材设置的教学内容外,新课标也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新时期为学生提供更为有益的课外阅读途径或者平台,对拓展学科能力具有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为你诵读”软件便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范围。

3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强了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在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过程,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的采取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李淑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19(33):88-89.

[2]王磊.浅谈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67-68.

[3]刘再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38.

猜你喜欢
实践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