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以安信工智慧运动管理平台为例

2020-09-08 09:52张军骑李佳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外信息化体育

张军骑,李佳莉,李 明

前言

2016年6月,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深度融合,实现体育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已成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全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及安小信APP(学生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依托信息化平台,促进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实现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监管,有利于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支撑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目标实现。鉴于此,本研究对安信工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开发背景、功能模块定位以及在教学中应用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以及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安信工智慧运动管理平台简介

1.1 开发背景

为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善课内外严重脱节局面,实现对日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活动管理,对分散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2017年6月,我们通过学校重大成果培育项目基于信息化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立项,在智慧校园硬件支持基础上,由学校信息部门和体育教研室联合开发设计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及安小信APP,通过与智慧校园项目部、团委、体育社团等开展合作,各取所长,各出所力,使资源有效结合及配置。软件开发在2018年上半年业已完成,随后进行系统测试,于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1.2 功能结构

智慧运动管理平台主要由俱乐部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在线理论学习、体质测试管理、体育成绩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该平台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服务三大核心业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信息查询,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管理,让学生更方便地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图1 安信工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功能结构图

俱乐部教学。该模块包括学生三自主选课、俱乐部自主练习管理、会员管理、场馆管理等内容,主要完成与体育教学管理相关工作,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另外,学生可在此模块在线查询课表和预约体育场馆。

课外体育锻炼。依托学生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安小信APP、智慧校园高清摄像头及人脸设备AI技术、运动轨迹GIS定位技术等硬件,跟踪监测、记载学生跑步里程、时间、速度等信息,期末纳入体育课程综合成绩评定。

在线理论学习。学生可随时登录平台进行在线体育理论学习,可以在考试周登录系统参加在线开卷考试。把体育理论知识以小常识的形式在平台上适时推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指导课外体育实践。

体质测试管理。本功能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通过系统平台可在线查询个人体质测试成绩,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质达标情况。并通过多边形能力分布图直观展示学生体质各项参数,方便学生进行针对性锻炼。

体育成绩管理。学生体育成绩由俱乐部专项课成绩、课外体育锻炼成绩、在线理论学习成绩、体质测试成绩四部分构成,按照各项指标所占权重对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进行自动算分,实现成绩在安小信APP中查询功能。

2 信息化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理论+实践,拓展了课程资源

高校体育教学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体育理论课时安排不足,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体育锻炼,终身体育能力不足,因此,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薄弱环节。借助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的困境。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线上资源,例如体育类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素材,给传统体育理论知识注入新鲜血液,扩大体育理论教学的知识面,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2]。同时安小信APP为学生获取更多、更新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提供了途径。通过把科学健身、运动处方、营养保健等方面知识以专题的形式在安小信APP平台上推送,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科学体育锻炼解决方案,不断满足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的需求,自觉运用所掌握知识和健身方法指导课外体育实践,提高体育素养。

优质课程资源是高校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拓宽了体育教育资源的获取路径,打开了高校围墙,实现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流通,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3]。在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师可以录制教学微课视频,制作技术动作flash动画、电子教案、课件,开发慕课、视频公开课等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收录以及平时的不断扩充、更新,使得课程资源库越发丰富,为体育教学提供优质、生动的教育资源。

2.2 线上+线下,改变了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一直延续着以教师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地模仿练习,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在线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体育教学在场有效性壁垒被打破,改变了教学形态[4]。线上教学适用场景很多。例如,在雨雪天气、特殊情况下不适合在户外实践课时可以进行在线教学,改变过去不上课或临时寻找教室上课等困境;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可以制作动画或剪辑高水平运动员动作视频,支持对视频的慢放、重复播放,让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后钻研,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根据教材难易程度,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两者优势互补:(1)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只安排线上学习,课内不再讲解;(2)难度适中的采取课内先讲解,线上学习加强;(3)难度较高的采用线上先预习自学,课内着重解决共性问题及针对性答疑,从而实现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向问题解决学习型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在线教学不是对传统体育课堂的否定,而是对其弥补和完善。在线教学和课堂体育教学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方式变革,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由教师传授—学生模仿的灌输方式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转变,促进教学中心由重教向重学转移,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实现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2.3 课内+课外,组织管理一体化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两个重要途径。长久以来,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早已确立,它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保证其顺利实施。相比之下,课外体育活动因参与人数多、锻炼时间不固定、场地分散等原因,组织管理难度比较大,基本处于一种松散、自发式的状态,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5]。因此,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轨道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将在校学生体育参与的全程纳入到可控的范围之内,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协同管理。教师通过管理端每周发布课后练习任务,学生通过安小信APP接收任务,在体育骨干指导下自主选择时间在规定场馆参加练习,巩固课堂内容。另外通过安小信APP跟踪监测、记载学生每周课外体育锻炼(阳光长跑项目)考勤、跑步里程、速度、时间等信息,期末纳入体育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无器材、无辅导、无监管的“三无”现象。通过课外体育锻炼约束机制,让学生坚持运动打卡,迫使推动学生运动脚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通过阳光长跑增强体质,在坚持不间断的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锻炼意识。

2.4 过程+效果,评价体系综合化

体育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调节和控制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以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好坏、身体素质强弱进行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注重结果,忽视体育学习过程,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要从育人角度出发,以课程目标的达成作为标准,要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把课内外多形式的指标纳入到课程考核中,综合考虑学习过程和效果,构建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化客观评价体系[6]。

(1)评价内容综合化。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考勤、表现纳入综合成绩评定,既考虑学生课堂体育学习情况,又兼顾课外体育活动的表现,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表现评价的权重,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评价方式多样化。强调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学习过程,既考评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过程性指标,综合考虑学习效果和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3)评价主体多元化,信息化平台支撑下的评价体系实现了教师考评、社团考评、安小信APP考评等多元主体参与局面,能保证评价客观、公平、公正,提升评价的效能。

3 结语

信息化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了课程资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改变了教学方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现教学组织管理一体化;过程与效果相结合,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化思维来引导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课外信息化体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小满课外班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的“课外老师”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我们的“体育梦”
取经之路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