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09-08 03:29张先庚刘林峰王红艳李鑫张文孙坤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医养慢性病养老

张先庚 刘林峰 王红艳 李鑫 张文 孙坤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1]。截至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2]。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3]。“医养结合”是集医疗、康复、护理与生活照料于一体的养老模式,能有效地实现医与养的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4-5],已逐渐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221名社区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旨在探讨成都市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5月至9月选取成都市3个社区共221例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自愿参与本研究;意识清楚,沟通无障碍,能在调查人员协助下完成问卷。

1.2 研究工具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象、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个人月收入、慢性病情况、有无医养结合需求等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1例调查对象中,男79例(35.7%),女142例(64.3%);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7.21±4.59)岁;有配偶157例(71.0%),无配偶64例(29.0%);独居92例(41.6%),与家人居住129例(58.4%);小学及以下学历34例(15.4%),初中学历55例(24.9%),高中/中专学历71例(32.1%),大专及以上学历61例(27.6%);月收入<1 000元14例(6.3%),1 000~3 000元31例(14.0%),>3 000~5 000元122例(55.2%),>5 000元54例(24.4%);有慢性病154例(69.7%),无慢性病67例(30.3%);城镇医疗保险110例(49.8%),新农合71例(32.1%),商业保险28例(12.7%),自费12例(5.4%)。

2.2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 221例调查对象中,有医养结合需求的老年人为119例,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3.8%,呈现出需求较高的特点。

2.3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慢性病情况、医保情况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为明确各因素对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以有无医养结合需求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共有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

表2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的赋值情况

表3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成都市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较高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加快老龄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是目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对策[6]。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老人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数量增加,其医疗护理照料服务需求增加。本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3.8%,与吴丽娟等[7]研究结果相似。总体来看,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处于较高水平。

3.2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

3.2.1 文化程度 研究显示,文化程度是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究其原因,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对于“医”和“养”的了解程度和可接受度越高[8-9]。有着更好的自我保健意识、保健知识与保健行为,因此有较大的医养结合需求。而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由于其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医养结合的认可度较低。

3.2.2 慢性病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病情况是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逐渐退化,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使得老人对医疗的需求增加。其次,慢性疾病多需要长期并且规范的治疗与随访,频繁地住院与往返医院需要更多的专业照护和健康指导等医疗服务[10-11],使其更加注重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希望能够在养老的同时及时便捷的获得医疗服务。

3.2.3 医保情况 本研究中,医保情况是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购买城镇医疗保险的老人医养结合需求高于其他医保类型的老人。分析原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养老成本高于居家养老模式,与其他类型相比,城镇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相对较高,能够减轻老年人一部分养老成本[12],因此有城镇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进行养老。

4 建议

4.1 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是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重点任务之一。拥有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团队,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的关键[13]。首先,要规范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政策,制定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与规范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完善薪酬制度,改善从业者收入。其次,应鼓励并支持高校明确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发展成为社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4.2 加强医养结合的宣传与普及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面向大众进行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宣传与普及力度,转变养老观念,关注老年人的医养服务需求[14]。在切实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与需求度的同时也可以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医养结合养老行业中来,促进医养结合的健康快速发展。

4.3 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 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保证失能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使养老资金来源能够得以稳定,医疗与养老服务能够得以持久。积极开展城市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研究试点,完善老年人的医保报销制度,以有效缓解我国逐渐增长的老龄化趋势与养老负担[15]。

猜你喜欢
医养慢性病养老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