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民族美术的探索
——美术鉴赏课程《美术与眼睛》教学案例

2020-09-08 09:33王卫国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傩戏面具美术作品

◆王卫国(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

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美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自古民族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各地方民族美术是民族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民族美术的探索,对地方民族美术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正确认识地方民族美术

通常很多人会对本土的民族美术认识不够,忽略地方民族美术的自然、淳朴和真实的的特性,而认为本土民族美术是俗气的、土气的、不上档次的民间美术。这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对地方民族美术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学校美术教育课程毫无疑问是关键。因此高中教学中融入地方民族美术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教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美术作品的审美法则时,我融入了怀化通道侗锦和怀化新晃傩戏面具的赏析,让学生们了解了:

在我国侗锦织造技艺已有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最早可溯源至春秋战国时代,现已成为展示中国“女织”文化的活化石。侗锦有“素锦”和“彩锦”之分。素锦用黑白棉线织造而成;彩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织成花而成。侗锦根据用途的不同,还可分为日用锦、寿锦、法锦等。侗锦用斜架式的织机进行编织,以经线作底,纬线起花,通经通纬织造,一般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绞经、排经、织锦等十多道工序。侗锦色彩艳丽,颜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然天成,有着悠久历史和极高的艺术性。侗族妇女以织锦为载体,展示了自己聪明的才智和精湛的编织技巧,承载和演绎着本民族渊远流长、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以及侗民族的观念形态、审美情趣、避凶趋吉、消灾纳福和追求天地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

怀化新晃傩戏面具。在傩祭中,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傩祭之风盛行的商周时期,为了在傩祭中获得强烈的祭祖效果,主持傩祭的方相氏佩戴着“黄金四目”面具。《周礼·夏官》说:“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末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摊,以索室驱疫。”方相氏成了驱鬼逐疫、消灾纳吉的神化形象,模样神秘可畏。在傩戏表演中,面具则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

这些地方民族美术作品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对地方民族美术的理解和认知,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对地方民族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二、合理展示地方民族美术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仅仅口头描述讲解美术知识,不能体现美术的艺术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直观、具体的展示地方民族美术作品,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比如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课《图像与眼睛》中的具象美术作品,我就选用了地方美术《通道转兵》中的一幅中国人物画进行鉴赏。画面描述了: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境内时,曾召开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按照通道会议的精神,中央红军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使蒋介石企图在湘西消灭红军的阴谋破灭。通道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通过这幅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曾经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党的历史,作为革命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并决心继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由此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也体现了美术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融合,进一步展示了美术学科的魅力。

三、情感教育的激发

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从作品的情感鉴赏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比如,我在上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一课时,我选用了怀化芷江受降坊油画作品《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作为具象美术作品,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以及融入地方民族美术内容来充实课堂,从而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好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或走访调查对美术作品的细节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利用相类似的地方民族美术作品进行对比,从不同层次上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通过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断拓展自身美术作品的知识面、学生们对地方民族美术的调查与研究,激发了他们对本土艺术的热爱。通过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四、情感氛围的营造

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们讲解的知识和技巧相对比较少,需要学生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因此创设一个积极向上、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展美术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一课中,我采用比较式鉴赏方法的讲解,教材中是运用北宋文同的“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和清代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竹》进行比较,这是不同时代同一主题的比较式鉴赏。我又采用当代本土画家易图境老先生的中国画《彩荷》和黄永玉老先生的中国画《荷趣》进行比较式鉴赏,这是同时代同主题的比较,让学生更直观更贴切地感受到易老的浓墨重彩的浑厚和黄老的彩荷的清新典雅;同时也营造了神秘湘西的本土民族美术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大师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堂课融入湘西地方民族美术的元素,成功地凸显本土特色,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地笋苗寨 国画 王卫国

阳雀坡 国画 王卫国

总之,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合理地引导融入地方民族美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有利于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地方民族美术的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猜你喜欢
傩戏面具美术作品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美术作品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美术作品
中国傩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以贵州傩戏表演文化为例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