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留学生语言类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20-09-09 07:16韦静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留学生高职院校问题

韦静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留学生语言类课程教学存在的留学生语言教学难度大、语言类教材不适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对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灵活化定制,改进教学手段和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加强留学生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改革考核方式,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留学生  语言类课程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56-02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数量日益增长。据《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高职院校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1.7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聚集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招收的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把留学生培养成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国际型人才,成为各高职院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留学生培养、管理方面起步较早,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开展了多模式人才培养合作,但受留学生生源质量、语言文化障碍、个体需求、校际和地区差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留学生相关课程特别是语言类课程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留学生语言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留学生英语和汉语水平不高,教学难度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力推进,许多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些留学生生源复杂,据2018年来华留学生统计,来华留学生中亚洲学生占59.95%,非洲学生占16.57%,欧洲学生占14.96%,美洲学生占7.26%,大洋洲学生占1.27%。超过一半的留学生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这些学生有自己的官方语言,英语水平不高,汉语基础较差。而且,留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门槛很低,不需要参加HSK考试即可入学,因而在高职院校学习的留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由此,高职院校教师和留学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沟通,课堂教学和管理难度都较大。

(二)语言类教材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留学生。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教育主要分为学历教育和语言教育。参加学历教育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时间为两年到三年,最终目的是获取专业学历;而接受语言教育的学生则以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为目的,学习时间多为一年至两年,语言教育结束后可过渡到学历教育。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汉语教材,大多是适用于本科院校的留学生或是短期来华旅游的外国人。用于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偏难,基本都是按照本科四年的进度来编排,不能完全适用于高职留学生教育。而且,教材建议中安排的每一课的课时量偏少,不足以让高职院校的留学生完全掌握课内知识点。用于短期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教材,内容针对性强,篇幅小,系统性差,也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留学生的语言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留学生语言类课程的教材亟待开发。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个性化和针对性。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留学生的语言类课程设置还局限于复制效仿,未能做到定制化、个性化。学历留学生与语言留学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学历留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之后的专业学习打基础,他们需要在语言课程中掌握基本的交际用语和基础的专业术语,以便应对接下来的专业课程;语言留学生在学习语言课程时,更多地倾向于日常交际用语的掌握和运用、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语言课程设置上没有太大的区分,缺乏针对性。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学历留学生和语言留学生的语言课程设置除课时量不同以外,课型基本一致,都是以听、说、读、写、综合等基础课为主,以中国文化课、HSK辅导课等课程为辅。学历留学生经过第一年的语言学习后可以流利地进行日常交际,但由于语言课缺少向专业过渡的内容,学生在课上学到的都是偏向生活化的交际内容,导致在专业课学习时不能进行很好的语言衔接,又无法用第三方语言补充,师生之间难以沟通,导致学习进度减慢、效果降低。学院内留学生提交的有效调查表统计显示,部分留学生希望课程内容能灵活变通,依照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教学。

(四)师资力量不足,授课模式有待转变。首先,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不足。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国际教育学院专任教师与留学生比例是1∶87,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只能外聘或邀请具有海外求学和工作经历的非中文专业的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但外聘教师具有不稳定性,不能做到长期授课,任课教师频繁更换让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其次,非专业教师在进行留学生的语言课教学时喜欢采取“趋同管理”模式,即对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同中国学生类似,缺乏针对性。大部分教师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围绕教材开展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差异大,学习目的不一样,所以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考核方式。总之,设置合理的师生比,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对策分析

(一)对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灵活化定制。高职院校的语言类课程及课程内容应根据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种类及不同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灵活化定制。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提高汉语交际能力外,更希望学习到专业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所以,针对学历留学生的语言类课程设置,应在中国学生语言类课程基础上适当加入专业汉语课程和中国特色文化课程。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留学生加入相应的专业名词和术语教学,将汉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充分展现中国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汉语基础和丰富的中外文学文化知识。接受语言教育的留学生,侧重掌握汉语语言知识、汉语技能运用和中国文化知识,达到知识、技能和文化的融会贯通。因此,针对语言留学生,可增加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参加各类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语言留学生以学校的茶艺社团为平台,积极参加市级、自治区级茶艺大赛,获得年度中国茶国际传播大使的称号。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提高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二)改进教学手段,改变授课模式。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与传统课堂相比,线上和线下交互式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也更能充分迅速地完成课堂教授任务。教师可以运用全球孔子学院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学习平台备课和辅助教学。在这些平台上,教师可以进行课程视频录制、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监测、课程考试等操作;学生也能随时进行随堂提问、课后讨论或者留言,使得语言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云班课app、超星学习通app、微信等多种工具辅助教学,如布置作业、开展学习交流等,而学生也可通过这些工具及时将作业或问题发送给教师审阅。多种教学手段下授课模式的改变,将课堂从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转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加强留学生汉语教学资源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没有资源的第二语言教学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一切可被汉语学习利用的、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资源都可以称之为汉语教学资源。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资源,无论是直接应用于课堂或网络教学还是在课堂和网络教学背后支撑教学研究和教学认知的资源,都应纳入汉语教学资源的范畴。各高职院校应建设面向各类语言课的语料库、针对不同级别或不同国别的专项语料库、面向教师的教师培训资源库、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在这些语料库、资源库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软件,编写汉语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同时,组建研发团队,借助大数据分析方法,不断创新资源建设的方法和手段,让各种教学资源互联互通,共同为信息化汉语教学服务,达到为学习者提供智能化服务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升留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多数高职院校中,留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与中国学生类似,多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传统的过程性考核考评依据包括课堂考勤、平时作业、课堂纪律等。留学生因汉语基础参差不齐,生活习惯与文化存在差异,传统的过程性考核并不能完全适用。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如留學生参与社团活动后做的总结汇报,参加各种比赛的内容呈现,学历留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各种调研报告、论文撰写、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都可以作为考核依据纳入考核内容。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对留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只有不局限于课堂上,才能有利于留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想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必须充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师资力量有了保证,留学生培养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来华留学生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教育背景差异、知识结构差异和认知水平差异,这是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当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与精力去应对这个高要求的工作。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缺少国际化教学相关培训,自身国际化教学水平也不高。所以,各高校应积极加强留学生教师团队建设,鼓励教师深造,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国际化是“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的主流趋势。日益扩大的来华留学生规模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留学生的语言类课程正面临生源复杂、教学资源配套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在扩大对外办学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留学生的课程体系,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新祥.英语非母语国家在华留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12).

[2]朱文达.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的路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7).

[3]郑艳群.汉语教学资源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认识[J].语言文字应用,2018(3).

【作者简介】韦 静(1982—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编苏 洋)

猜你喜欢
留学生高职院校问题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