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逸遒劲 率意自然
——吕潜《行书五言诗》赏析

2020-09-10 10:40
老年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董其昌格调行书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即一个家族崛起后,其子孙往往多向文化领域发展,尤其向文学、书画艺术领域。所以,查士标才非常感慨地说出“传人不独是功名”这样的话。特别是在朝代更替、家族前途面临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王羲之父子,唐代杜甫、张彦远,南唐后主李煜,宋代郭若虚、李成,明末清初王夫之、朱耷、石涛等,都是家国突变、社会转型时期诞生的重要历史人物,以文学艺术上的建树成就了自己的艺术和文化人生。同样,晚明吕潜亦是如此。他从仕宦贵家子弟到隐逸清贫的“明遗民”书画家,以诗书画为依靠度过了并不平静的后半生。南京博物院所藏《行书五言诗》,即是一件较能反应吕潜个性特色与艺术造诣的书法作品,从中可见其志向、人品、节操和修养。

吕潜(1621—1706),字孔昭、石山,号半隐、石山农、石山居士,四川遂宁人,南明宰相吕大器之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后官行人,授太常博士,与费密、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吕潜侨居江苏泰州,往来湖州与扬州之间前后达40余年。其工书,能诗,擅山水、花卉,与龚贤交往,二人在当时有“天下二半”之誉,其绘画深受龚贤画风影响;山水用笔纵放而具法度,冲逸古淡、苍劲疏朗;著有《怀归草堂》《守闲堂》《课耕楼》《吕潜诗集》《吕半隐书画册》等。

此件吕潜《行书五言诗》书写唐代诗人秦系《题石室山王宁所居(罢官学道)》,诗曰:“白云知所好,柏叶幸加餐。石镜妻将照,仙书我借看。鸟来翻药碗,猿饮怕鱼竿。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吕潜通过秦系的诗句来描述隐逸生活的闲适景象,以此寄寓自己沉郁不平的心境。国家覆亡,家国理想已丧失不存,还有什么可成为自己的灵魂皈依之所呢?吕潜于诗文有着很深的造诣,在他的诗词和书画艺术中皆有着极为深邃的家国庙堂意象。范溶在《论蜀诗绝句》中评价吕潜说:“桂水漓江满目秋,瞿塘烟月几行舟。西风立尽乡心冷,自写湘累万古愁。”认为吕潜的诗词冲逸古淡、自然率意,有着隐逸诗人的情操,其中亦不乏家国破灭后的惆怅、惘然之情,尤其是明朝灭亡、政治价值理想不复存在的悲剧意象,更足以动人情思。吕潜的书法,无疑有着这样的精神气象与审美格调。

吕潜在书法上博采众长,师法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米芾、赵孟、董其昌等,形成了峻秀流便、潇洒劲挺的审美格调,尤其是董其昌疏宕秀逸的书法意趣,对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当然,师法董其昌的书法,也往往容易产生空疏、纤弱、枯板的流弊,缺少清润、劲挺、苍秀的审美特色。所幸吕潜用笔雄强,笔墨枯中见笔力,使转灵活,加以中锋用笔,深避其弊,不乏率意自然、潇洒淡雅的精神格调的出现。这在本幅《行书五言诗》中确实有着颇为鲜明的表现。

《行书五言诗》字距疏朗简远,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牵丝映带,大小错落,互为联络,在行笔布局中非常微妙自然地分割出章法空间,清淡幽远之气不断弥散开来。此幅作品结字较为匀称,或长或扁,或大或小,颇为自然率意,呈现出秀逸遒劲的审美特色,这亦是《行书五言诗》颇为鲜明的特点之一。此作在用笔上侧锋、中锋并用,呈现出流畅淡雅、清峻纵逸的格调。其用墨非常注意浓淡枯湿的变化,尤其喜用淡墨,对于淡墨所呈现出来的意境有着敏锐的感觉,因而给人以秀雅清润、灵活多变之感。

可以说,吕潜《行书五言诗》在整体上呈现出清秀古淡的风格特色,受晚明以来董其昌一路书风的影响,幽淡清雅的高隐气息与遗民风范极为自然地融为一体,简洁流便中含有深刻沉郁、枯简清润中含有苍茫奔放的精神气象,真实地再现了作者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

《行书五言诗》明·吕潜 纸本 193.2cm×74cm 南京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董其昌格调行书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脚踏实地
陋室铭(行书)
董其昌的面具
格调时刻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出租屋捣鼓计划低成本拗出新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