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课堂”促进教师传授力向学生学习力的转化

2020-09-10 07:22黄新凯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习力小学语文

黄新凯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主体教学意识,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进行“问题化”设计,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将教师传授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力。以学科问题为“问题化课堂”设计基础、以学生问题为“问题化课堂”教学起点、以教师问题为“问题化课堂”实践引导,都能够促进学科教学的更新升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形成崭新学习促进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化课堂” 传授力 学习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小学语文学科适时引入“问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讨论,以问题为教学导向,展开多种形式的问题化学习,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教师教学“传授力”向学生“学习力”的转变,以成功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学科问题为“问题化课堂”设计基础

教师以学科问题为“问题化课堂”设计基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训练等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形成崭新学习促进动力。

1.整合学科问题资源

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环节,对学科内容展开深入研究,并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其目的是极为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逐渐建立学科认知基础。“问题化课堂”并非教师投放几个问题这样简单,而是对学科进行“问题化”处理,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问题设计是一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科涵养才是教学目的。

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进行“问题化”处理,对学生展开对应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终身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学力的成长。如教学第十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然后为学生设计了阅读思考问题:祖父是怎样一个人?祖父的园子是怎样一个园子?为什么说“祖父、园子、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或缺的?……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并给出个性理解。因为问题设计贴近文本内容,学生都能在梳理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自然形成阅读共识。

2.创新学科问题设计

教师对学科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做好教情调查。教材文本是教学主要内容来源,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深潜教材内容之中,对其丰富内涵有一定了解,通过多重对比分析研读,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处理。为提升问题设计适配性,教师还需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力基础有一定了解,以提升问题设计的针对性。

教学问题与学生思考高度契合,确保问题课堂教学顺利推开,教学效果也值得期待。如教学《草船借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思考问题:诸葛亮与周瑜是联合关系,他们之间为什么还有斗争?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诸葛亮相比周瑜,有哪些性格优势?为什么鲁肃要帮助诸葛亮?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探索兴趣,纷纷展开阅读讨论。教师针对学生阅读认知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阅读问题,成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崭新阅读学习认知基础。

二、以学生问题为“问题化课堂”教学起点

以学生问题为“问题化课堂”教学起点,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力基础。教师要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问题资源,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讨论。

1.体现分层设计意识

学生学习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对学生学习个性有深入了解,自然能够给出比较适合的问题设计。为提升问题覆盖面,教师对问题难度系数有统筹考虑,体现适合的难度层级,可以对学生形成针对性调度。

在教学《景阳冈》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让学生归结阅读问题。问题汇集时,学生都能够快速给出回应,教师对问题展开筛选,很快就形成问题集锦:武松为什么不信店家的话?武松是如何打死猛虎的?武松不仅武功高强,也有超人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结提示,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阅读学习进入探索环节。教师让学生展开质疑,并对问题进行归结,问题要呈现梯度性,给更多学生提供思考机会。

2.增强问题设计趣味

教师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动,需要有效提升问题的趣味性,以成功激活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主动性。结合插图、故事、视频、动画等辅学手段设计问题,能够有效提升问题的趣味性,成功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在问题设计中融入游戏、竞赛等,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

在教学《刷子李》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投放了思维问题:刷子李的确有本事,可他好像太张扬了,你如何看待这个人物呢?刷子李为什么会有这样超常的功夫?刷子李能够成就这样的功夫,凭借什么呢?如果让你来表现刷子李的形象,你会如何展示呢?学生接受这些问题后,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很快就有信息回馈。有学生认为,刷子李外表看上去有些张狂,其实不然,这个人物是真有本事,而且对工作极为负责,是一个诚实而本分的人。也有学生说,刷子李功夫超群,他的成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熟能生巧;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学成。

三、以教师问题为“问题化课堂”实践引导

以教师问题为“问题化课堂”实践引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教师教学问题设计要具有启迪性,以拓宽学生学习域度,形成崭新教学亮点。

1.凸显问题引导作用

教师在学科问题设计时,还需要对问题引导作用展开深入研究。面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辅材料上有不同问题设计,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对问题设计展开优化处理,以突显问题引导作用。问题设计、投放、执行、评价等环节都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围绕学生学习认知、兴趣点展开设计,对应学生学习关切,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才具有更高价值。

如教学《自相矛盾》时,教师给学生投放思考问题: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我们平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吗?寓言故事大多是虚构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拿到问题后,都能积极展开思考,很快就给出个性理解。教师对学生问题解读情况进行评价,将学生带人特定学习情境之中。教师问题设计凸显引导作用,给学生学习思维带来更多冲击。

2.拓宽问题实践域度

拓宽问题实践域度,教师作为最为活跃的要素,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设计适合度更高的学习问题,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主动性,促进教师教学传授力向学生学习力方向转化。学生學习有个性追求,教师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展开教学调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以提升教学适配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思维习惯。

在教学《牧场之国》时,教师为学生展开问题设计: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形容荷兰,你会想到哪句话呢?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你还知道荷兰有哪些特点?学生开始查阅相关教辅材料,对相关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在问题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给出自己的解读,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问答情况展开评价,给学生带来深入阅读学习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活学活教”,传授更多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成长动力。语文学科教学中成功引入“问题化课堂”操作模式,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具有无限的启动力,不仅能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还能够将文本、生本、师本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的“三位一体”,促生学生学习力。

猜你喜欢
学习力小学语文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力的论证研究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