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事年表”的高中历史教学探讨

2020-09-10 07:22余祯银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应用

余祯银

摘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大事年表”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文章分析了高中历史学科“大事年表”及其价值功能,指出了当前“大事年表”的制作种类、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制作方式、内涵挖掘等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应用实践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大事年表 应用

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陶行知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消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必由之路。

一、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及教学意义

1.“大事年表”的概念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是将过去已经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依据不同“主题”在特定阶段内排列、串联起来的一种学习资料。编制“大事年表”目的是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知识建构,充分发挥“大事年表”简洁明了的优势,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2.“大事年表”的教学意义

“大事年表”可以将不同章节甚至不同课本中的历史知识集中起来,有利于梳理核心知识主干线索。学生制作“大事年表”,必然要依据自身习惯、方式梳理历史知识,并填充相应表格或框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反复回忆所学历史知识,并以时间为线索将不同事件联系在一起,实现知识的迁移。制作“大事年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会更加明晰,有助于建立起更加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制作“大事年表”能够促使学生构建严谨的知识框架。学生脑海中原本分散的、凌乱的历史知识在“知识框架图”的串联下,会逐渐向模块化和完整性方向演变。课堂授课中,历史教师通过“大事年表”的引导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及考试重点内容,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事年表”对于加强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作用明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历史“大事年表”的体例

1.时间阶段式大事年表

按照历史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制作时间阶段式大事年表,是最常见的方式。高中历史知识点零散,学生记忆难度比较大。按照时序制定“大事年表”,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时间节点”或者“阶段表格”方式进行梳理、总结,一方面确保学生明确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内发生的重大史实,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该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基于“时间阶段式”制作大事年表,可以遵循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细化,引导学生分时段从不同层面形成历史事件的网络框架。

2.对照式大事年表

站在全球视野的角度,我们会发现中国历史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高中历史课堂中编制对照式大事年表,有利于使学生建立更为宏大的历史观。通过明确中西方特定阶段内发生的不同历史史实并进行同步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中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走向,有助于学生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发展有机结合,培养全球历史观和国际化视野,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客观、辩证地看待中西方问题。

3.专题式大事年表

要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源就必须全面了解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基于时代背景梳理大事年表,将历史事件按时代背景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板块,形成专题式大事年表。制作专题式大事年表,可以基于某一类重大历史史实发生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该事件发生前社会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比如,可以将战国时期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观点等,编排成“诸子百家思想表”,帮助学生明辨各家思想的流派等,便于學生理解与记忆。

三、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应用现状与策略

1.“大事年表”应用存在的问题

(1)“大事年表”辅助教学的运用量不足

据调查,目前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大事年表”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深入理解,重复利用率不高,甚至有个别学生不知道教材上还有附录的历史“大事年表”,更谈不上有效利用“大事年表”来促进学习。部分教师虽具有在课堂上使用“大事年表”的意识,但由于表格里事件多、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无法明确授课的重点,容易导致教学重点和难点被“弱化”。此外,由于“大事年表”无法像史料一样可以具体、系统地阐释历史事件起因及具体过程,学生如果过于依赖“大事年表”也容易导致学习知识点不够深入。

(2)千篇一律的形式导致创新性不足

教学中,部分教师偏向于引导学生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编写“大事年表”,且对格式和要求进行统一化规范,使得学生编排出的“大事年表”千篇一律,只是一个按时间顺序梳理的事件表格,也只是为了便于背诵、记忆。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地研究“大事年表”的启发作用,只注重表面信息,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层的思考,“事记”与“年表”之间没有彰显出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此外,还存在应用“大事年表”对“关键信息”的挖掘不足,等等。

2.高中历史“大事年表”的应用路径

(1)发挥“大事年表”引领作用,做好新授课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新授课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等环节,基于不同环节正确运用“大事年表”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在新授课中运用“大事年表”,要以重难点为抓手,凸显“大事年表”的启发和引领作用。一是要积极研究课程的重难点,并在课堂上抓住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重心不偏离;二是要准确把握“大事年表”的应用时机,要在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时推出;三是要选择正确的“大事年表”使用方式,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大事年表”自主探究,主动攻克重点和难点问题。

(2)挖掘历史事件的关联性,做好专题课教学

近年来,高考对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能力考查越来越多,只有培养学生建立整体的时空观念才能真正提高其历史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挖掘历史事件的关联性。教研组教师分工协作进行专题制作不失为好的方法,过程中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确保“大事年表”更具针对性。制作“大事年表”必须牢牢把握历史事件“关联性”的原则,避免历史事件的简单堆砌,从“主动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角度编制出更加符合校情、学情的“大事年表”,更好地应用于专题课教学。

(3)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做好复习课教学

“大事年表”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显著特点。“大事年表”非常适用于复习课,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单元复习、期中和期末复习,能帮助学生强化对整体历史事件概况的掌握。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大事年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做好复习课的教育教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注重相互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要多研究历史教学资料,通过研究优秀教学案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深入挖掘“大事年表”更深层次的内涵。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应用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