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水平3的实践:互证

2020-09-10 07:22张惠贤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

张惠贤

摘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中最能体现学科特点的素养。根据新课标要求,史料实证分为四个水平层次。文章以“新航路开辟之因”为例,探讨通过史料比照核实进行佐证、史料辨别是非进行反证、运用史料设计问题深入求证等方式达成“史料实证”水平3的素养。

关键词:史料实证 水平层次 互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同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每个核心素养分四个水平,从水平1-4呈逐层提升的趋势。划分核心素养水平是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出的不同培养要求。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年龄特征、现有知识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史料实证”素养水平3的达成:互证

“史料实证”素养水平3的描述如下: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表现出对史料的理解;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认为:“史料的考证”包括辨伪以及对时代、地点、著作人、史料来源的考证,也包括对记载人信用、能力、立场等的确定。

二、互证的课堂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张汉林在《基本史料:思考“史料教学”的新视角》中提到要深入地多角度地解读基本史料。对此,笔者围绕着“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识别、区分、质疑、解释等技能,获取证据、探明事实、理解意义”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施。

1.通过史料比照核实进行佐证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多种因素和葡西两国特定的因素综合的结果。那么,如何收集整理史料,让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更加接近真相的认识呢?首先,要重视史料的证佐客观性与真实性。最客观、真实的是原始史料,笔者指引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史料,如新航路开辟亲历者哥伦布的日记以及他航海前与西班牙女王签订的《圣塔菲协议》等一手史料。其次,要有合情合理的二手史料。一般来说,经典的历史专著对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刻、全面、合理。

人教版教材观点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于15世纪前后,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那么,这个观点是否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欧洲当时的情况呢?

一手史料如下:

【材料1】“由于我未能迅速派回载满黄金的船只,各种诽谤以及对此航海事业的反对声便铺天盖地而来。”

——哥伦布著杨巍译《孤独与荣誉: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2】《圣塔菲协议》(部分)

在哥伦布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上进行的金、银、珍珠等贸易所得利润的1/10属于哥伦布。哥伦布拥有大洋西方海域一切贸易纠纷的判决权。

——【日]宫崎正胜著,朱悦玮译《航海图的世界史》

二手史料如下:

【材料3】“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张箭

笔者组织学生研读材料,对比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让学生了解当时欧洲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多角度探明事实,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确实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对课本的记录加以旁证、补证,以考证史事的真伪。

2.通过史料辨别是非进行反证

“史料实证”水平3重在对史料的辨析,要在收集史料的基础上,再对史料进行比较、质疑,说理明白,力争凿实,从而证明相同或相反的观点。

教材提供的观点: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据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这个观点是否立得稳脚跟呢?笔者先结合人教版配套的中国地图出版社历史地图册第22页《13-14世纪东西方交通》,简单介绍当时中西方的四条主要商路。

接着出示材料:

【材料4】但15世纪中叶以来,欧亚商路和通道发生了重大变化。蒙古帝国的崩溃、汗国林立和政治混乱使第一条商路的队商贸易中断。拜占庭的灭亡、奥斯曼土耳其在西亚、小亚、巴尔干的征服和扩张封闭了第二条商路,控制了第三条商路。16世纪初伊朗萨非王朝崛起后夺取了第三条商路。第四条是海上商路也是最便利、覆盖面最广的商路。……苏丹对过境货物征收相当于商品价值35%的高额关税,严重影响了西欧商人的利益,抑制阻碍了东西方贸易和物资交流。

——《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张箭

【材料5】1487年,迪亚士在由非洲南端印度洋返回的途中发现了好望角;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人才再度完成对小亚细亚的征服,以叙利亚北部为界和强大的埃及马木路克王朝相对峙。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才征服埃及;而此时达·伽马已完成了欧洲直通美洲的新航路;而且不久麦哲伦又开始了著名的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一直走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由北向南扩张的前面。

——冯定雄《奥斯曼帝国兴起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以东西方传统商路在15世纪中后期因为政治混乱、王朝崛起、高额关税等多种状况,导致传统商路不通畅,让学生思考教材观点“奥斯曼土耳其占据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是否客观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再以冯定雄的研究材料,进行时空对比辨别,来进一步质疑教材观点。通过不同史料进行比较、辨析、求证,趋近当时历史的真相,使学生形成史料互证的初步意识和掌握史料互证的一些方法。

3.运用史料设计问题进行深入求证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需要教师运用史料设计问题的手段让学生思考、讨论、质疑,并尝试进行深入的求证。笔者在课堂上重视运用史料设计问题来實施互证,通过不同的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其存疑,再以逻辑推理建构新认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求证历史的真相。

“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一说法是教材认同的观点。笔者首先对教材观点提出是与非的问题: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吗?接着,摆出两个主要事实:一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没有参与大航海;二是最早开启新航路的葡西两国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同时,提供佛罗伦萨等城市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史料记载。

在这一环节,笔者运用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质疑原来的观点,再提供学者的研究观点冲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进一步求证历史真相的机会,真正成为新航路开辟这一事件的分析者,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个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

三、互证的实施效果

基于不同史料、运用不同手段进行互证的探索,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对史料进行分析、质疑,以证佐或反证,探求历史的真相。对学生而言,他们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初步掌握了通过史料比照核实进行证佐、通过史料辨别是非进行反证、运用史料深入求证等互证方式进行史料实证,敢于质疑教材的权威观点,大胆做出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形成对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初步达成“史料实证”素养水平3的水平。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
历史叙述中的逻辑“陷阱”
关注史料教学 传承学科素养
“史料实证”下“文艺复兴”教学中若干问题的再突破
论科学家的历史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培养方法
“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
史料实证意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