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几何直观”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的实践探讨

2020-09-10 07:22李玲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几何直观数学教学

李玲

摘要:教法、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通过几何直观解题,转化题干,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通过几何直观解题,图解概念,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通过几何直观解题,循序渐进,可以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数学教学 几何直观解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即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也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学科。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从生活场景中切入教学内容,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场景化,并利用几何直观的方式进行解题,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升数学解题能力,辅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一、转化题干: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在数学题目中,题干信息往往蕴含着题目的场景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直观的方式解读并转化题干,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几何直观是一种运用图形、图画进行问题描述与分析的解题方式,在解答数学题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年级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抽象事物认知不清,几何直观的解题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几何直观解题,即通过画图方式转化题干,帮助学生快速识别题目的含义,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有练习题:在一个排队滑滑梯游戏中,东东说“我排第8”,玲玲说“我排第4,该我滑了”,问东东和玲玲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但需要学生能够将其转化为数学的计算,从而求得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图案信息进行有效捕捉,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維。分析思维是一种通过表象进行内容解读的思维方式,是一年级小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一种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道关于排序和计算的题目,并通过简易的几何直观方式,将题干转化为简笔画,以辅助解题。在该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圆圈的方式画出每一个人的位置,并标出顺序,通过排列和加减的方式得出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描述列式,即“8-4”再“-1”(8-4-1),却忽视了学生对“-1”这一步的理解。此时,如果通过画图将题干转化为简笔画,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转化题干”是将抽象内容转换成具象图画的一种解题思维,转化思维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则,还要理解生活场景与状态,并将两者进行结合,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图解概念:辅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极为抽象的学科,理解能力对数学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几何直观解题能够通过较为直接、具象的方式描述题目含义、图解数学概念,以辅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几何直观解题即指通过画图描述、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几何直观是一年级小学生实现数学理解的支撑,数学中常用的加、减运算规则在生活中常常通过其他的动词替代,这对一年级学生理解概念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如数学运算中的“减”,在题目中常常被叫作“拿走”“离开”“用掉”“吃了”“飞走”等,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需要充分运用语言理解能力。一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会遇到明显的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直观的图示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概念,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变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充分理解加减算法的本质,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产生具象的个人体会。即教师通过几何直观方式向学生图解问题,将抽象概念通过直观图形呈现,让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灵活易懂,帮助学生感受问题的实质,更好地解答题目。如题目:猴妈妈给三只小猴同样多的桃子,它们吃了一些后,老大、老二、老三分别剩下了2个、3个、4个。问:谁吃的桃子最多?谁吃的桃子最少?“同样多”“吃了”“剩下”等概念,如何理解,如何变成数学运算逻辑,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如果能图解这些概念,将“同样多”具体化——画出具体的桃子个数;将“吃了”划掉(减),那么,学生便能够很快得到正确答案。

三、循序渐进:建构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只有通过充分的、循序渐进的理论与实践积累,学生才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问题认知能力。在学习由浅入深的阶段中,学生的数学积累可以分为实践积累、案例积累、能力输出三个层次。

在实践积累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题目内容转化为“图画(几何直观)”,使学生对这种解题方式产生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要善于利用几何直观辅助进行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学生也要通过课堂实践学习几何直观的解题方式。如常见的减法题目:小王摘了7个苹果,小李摘了12个苹果。小李比小王多摘了几个?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摘下的苹果数量进行几何直观比较与分析,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积累一定的解题实践经验;第二种方法,教师进一步拓宽思路,引导学生以线条的长度代表摘下苹果的数量,并进行几何直观比较与分析。相比而言,后者更为抽象,学生通过两种实践,就能够对减法和数量比较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案例积累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题目、案例、实验等过程总结规律,提升对数学的认知。如一年级数学中常见的上下车问题,学生对于较为动态的题目往往难以瞬间产生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分析问题。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来表示公交车,将上车、下车的人数通过圆形表示,以便清晰地呈现上下车这一过程。上下车是常见的生活场景,通过这样一种几何直观的表示方式,学生能够将生活化的案例带入数学计算之中,形成更为具体的感知。

在能力输出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应用几何直观解题。只有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能力提升需要实践积累和案例积累作铺垫,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和案例积累,学生能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如题目“一群小选手参加比赛,在已完成比赛的17个选手中,比丁丁得分高的有3人,其余选手得分都比丁丁低,当前比丁丁得分低的有几人?”是一道纯文字的题目,学生在测试中遇到此类题目一时间很可能摸不到头脑,因为题目有干扰项“一群小选手”、抽象概念“比……得分高”“其余”“都”等。通过长期的画图积累、案例积累,可以较容易地解答这个问题——根据几何直观解题经验推导出恰当的算式(17-3-1),从而顺利得到答案“13”。

四、结语

几何直观(画图)解题,有助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发现、描述、探索、理解与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碰到难以理解、不易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想、多画,通过几何直观方式,实现“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几何直观数学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几何直观——数学教学的应然之道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