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原生态想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0-09-10 07:22顾其良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对话合作教学资源

顾其良

摘要:儿童的数学学习就是对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构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让学生经历旧知生长的过程,让教学贴着学生的思维前行,通过教学前测,有效把握学生的原生态想法,营造氛围,巧“搭”平台,贴着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真实问题和疑惑,与“真”对话,在实际的练习运用中推进、提升,抓住数学本质,溯本求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原生态想法 教学资源 探究 合作 对话 实践

在《陶行知文集》中,先生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基于此理念,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本真想法。那么如何利用学生的原生态想法引领课堂教学呢?

一、前测引领,由“真”启航

通过教学前测了解学生的原生态想法,把握学生的学习真起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抓住本质,使教学过程合理、有效。

1.利用学生的原生态想法,生成教学资源

原生态想法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起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各具特色的个体。受学习程度、知识储备和思维习惯的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原生态想法固然有共性的方面,但更多是个性化的。想要有效把握学生的原生态想法,使之成为引领课堂教学的资源,教师应别具慧眼,通过教学前测,去全面了解和把握。

学生产生的各种想法都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让这些学生的原生态想法成为课堂中呈现的资源,在课堂中去展示、交流學生的这些真思考、真想法,学生肯定会感兴趣,教学也会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概念建构与生成会更灵动,体验也会更深刻。

2.利用学生的原生态想法,把握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备课非常认真,教学设计也有自己的思考,教案非常详细,但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本源问题”,教师不清楚学生学习真正的疑惑和困难,解决的都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不高,思考缺乏深度。那么如何改进?应通过课前对学生原生态想法的了解和分析,明确学生哪些地方存在疑惑,哪些地方存在障碍,针对学生的实际去把握教学重难点。

3.利用学生的原生态想法,探寻教学路径

学生原有知识起点与生活经验的不同,特别是认知风格的不同,决定了学生面对新的知识,其原生态的分析也会不同,或错或对,或清晰或混沌……在教学中去有序呈现,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路径,必然使教学过程既生动又具深度。

以学生的原生态想法作为切入口,探寻课堂教学路径,抓住数学本质。以此来展开教学,关注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能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中。在探究中,教师适时引领学生重新解读,梳理反思,感悟内化,让新知教学水乳交融,水到渠成。

二、巧搭平台,营造氛围

体现学生原生态想法的课堂本质在于追求“真”,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切实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用自己原生态的语言、文字或图像来诠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敢于把自己真实的原生态想法表达出来,善于对话与交流。

1.用有效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原生态想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原生态想法,就需要在课的开端抓住学生的心理,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打开遐想和思维之门。

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的课前谈话时,笔者就用“说反话”小游戏导人: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

生:喜欢。(听到玩游戏,学生的眼睛一亮)

师:我们今天就做个游戏。游戏名称叫“说反话”。比如我说“我向东”,你就回答“我向西”。明白吗?

生:明白。(学生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师:我看天。

生:我看地。

师:我很温柔。

生:我很粗暴。(众生大笑)

师:我是男的。(故意叫一个男生回答)

生:(尴尬地回答)我是女的。(全班学生大声笑了起来)

师:(看学生进入了状态)。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和说反话有关系的知识——倒数。这里有一个分数,你们猜想一下它的倒数是多少呢?

在课的开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游戏、故事等方式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用适切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原生态想法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不可以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教师应‘蹲下身子’上课。”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不能吝惜自己的表扬,要做到表扬有度、夸奖有理;针对学生的错误,不仅要善于运用,还需要明智地处理,要让学生勇于示错。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原生态想法,交流与表达才会更真实、更深入,教学才会更加有效,从而达成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3.用合适的材料,激活学生的原生态想法

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学生原生态想法的基础上,以数学知识独有的知识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师以此来设计教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和思考,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的思考始终围绕这节课教学核心任务的“问题圈”进行交流,让教学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不断激活学生的原生态想法。

三、课堂呈现,与“真”对话

1.自主探究,凸显个性的原生态想法

课堂中让学生自我探索,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让学生心灵得以放飞的基本手段。在开放性的情境中,学生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符号或图式表达各种原生态想法,以提炼探究话题,成为探究学习的教学资源。

2.倾听对话,辨析中启发学生的原生态想法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真实的回答和正确的回答,哪一个更有价值?答案无疑是前者。教师应主动搭建与“真”对话的平台,给予学生展示原生态想法并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核心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要让课堂进入一种“争论”的深度对话状态。

教师重视学生的原生态想法,并具有捕捉学生生成的教学智慧,才能真正实现原生态课堂,让学生的学力在课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练习运用,有效促进学生原生态想法的生长

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经历猜想、比较、推理等思考的过程,理解数学本质,然后脱离情境,把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成为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之理。在帮助学生提升认知水平的同时,不断引发和生长新的原生态想法,把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总之,在学生原生态想法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此为依据,积极应对学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和核心问题,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互动中真实对话,质疑辨析,交流合作,对学生表现给予适切评价,在练习中灵活运用、推进与生长,才能将一个真实的原生态课堂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和学习策略的优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对话合作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