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在心理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2020-09-10 07:22赵子芳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人格心理健康

赵子芳

摘要: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界重点关注。内化学生心理教育,培养其健全人格,才可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要求。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重点探究的问题。研究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 心理健康 人格

“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均是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教育,不只是单纯地知识传授,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正视自己,强化自我管理与约束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逐渐形成自立自强、勇敢拼搏、自信开朗的健全人格。

一、从心开始,“情”字先行

陶行知曾说:“谁不用心爱学生,则难以很好地教育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提到,针对由于不良社会环境及家庭氛围影响深刻的学生,我们应以朋友的角度出发,给予其温暖与关爱,用心鼓舞,促使其体会到自己被爱所包围,如此才可点燃学生成长成才、积极上进的希望之火。爱是教育的基础,在转化教育时,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学生觉醒,引导其辨别是非;采取正面诱导的方式,以理服人,不得一味地惩罚。具体而言,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应将爱渗透到讲课、辅导、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以信任、赞扬、委托、奖励等方式来实现“激励”的作用。

例如,学生A来自一个重组家庭,他有一个姐姐。父母工作较为繁忙,无暇管教孩子,同教师的交流较少,甚至会缺席家长会。该学生比较聪明,但责任意识较差,懒惰成性,无上进心,课堂学习不认真,课后作业往往应付了事,成绩持续下降。教师反复说教完全是徒劳,对于他如此顽固,教师感到无可奈何。有一天,教师发现他在早读时补作业,通过询问后知道是他忘记做了。而且,平时“写了忘记放哪了”“忘记带了”“我以为我交了”等理由不知说了多少次,他不愿意同教师沟通,甚至不会向教师礼貌打招呼。有一次,他把补交的作业放在课桌上,还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交了。”同时,该名学生责任心较为缺乏。有一次,本应周末上交伙食费,其父母拖到了下周。教师便以这一事情为切入点,和他讲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从而延伸到为人子女的义务及责任。从感恩父母的养育到为人子女的责任,再谈及社会责任。教师动情地讲述着,他的眼角溢出了泪水,这是他第一次在教师面前流下眼泪,由此可见触动了其内心。然后,教师要求他抬起头,昂首挺胸,拿出男子气概来做事。接下来的几天,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不断增加,教师感到很欣慰。同时,为了引导其持久坚持并养成习惯,教师应特意留心,利用好每一次机会,不断督促与提醒,强化其责任意识,促使其将“责任”深深地印在脑海。

二、人格塑造,重在“精神”

学生B较为聪明,情绪变化大,有时积极学习,有时敷衍了事,使得成绩起伏不定。教师积极同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得知,该学生喜欢学习,对自己的期许较高,但对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他往往缺乏信心,性格比较软弱,所以常常在消极与积极之间摇摆,成绩波动便是意料之中。鉴于此,虽然智力因素也会影响成绩,但是对于学生B而言,坚强的意志与坚定的决心更为重要,是否可获取优异的成绩在于其意志与精神。班级中,像学生B这样意志薄弱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教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教育活动。如开展了《绝不认输》《学习中我们明白了什么》等主题班会,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庭表现;组织开展“进步之星”“PK台”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主性。很多学生渐渐改变了自己懒散的不良习惯,遇到困难不再退缩,敢于直面迎接,班级学习氛围变得十分浓厚。对于这一方面的教育,方法较多。如语文教学中,与长征有关的文章便彰显出大无畏的气概与精神;《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表达的求学的艰苦与执着;《林中小溪》中小溪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与干劲。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只是教书,教会人做人才是其关键性职责。”这才是育人的真谛,而培养有精神、有力量的人更是新时代教师的职责。

三、温暖生活,乐育英才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则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得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应来自学生日常生活,其实际生活决定了教育的走向,通过教育改变潜移默化中改变其生活。鉴于此,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系列有温度、贴近学生生活的成长教育活动。

1.开发“螺旋式”成长课程

目前,学生不仅要学会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与学习,而且面临激烈的学习竞争。基于卡尔·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核心,再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设计开发“螺旋式”心理成长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成长需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将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原有课程进行整合,设计单元课程,每一个单元设计有一个主题,开展各种活动来完成一个主题,从浅到深,深入学生的内心,持续、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某一方面,从而促使学生其他各个方面进步。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把课程内容设计成环境适应篇、人际交往篇、自我认识篇、生涯规划篇等五大篇章,并切实尊重学生,采取拓展、研究、体验、讨论、活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深入、透彻地挖掘主题,从而获得更持久的教育效果。

2.开设团体辅导课程

团体辅导则是基于学生现状进行的一种预防性、发展性活动,是避免在发展阶段中个体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一般性指导。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团体,在不同成长阶段,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融入团体生活中,获取团体的帮助与支撑,以此来实现自我成长。在帮助具有相同成长问题或类似问题困扰的同龄人时,也体会到了支持与被支持,获取安全感,提高社会性。在这种环境下,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探究一个可借鉴的同自身问题有关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团体中,每一個成员不只是“助人者”,也是“自助者”,促使心理、行为发生积极改变。团体辅导活动课能够引导学生进入集体,集合众人之力强化教育效果,通过相互理解、分享与支持,使班级凝聚力更加强大。

3.建构社团心理游戏课程

心理社团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团体,“自助、他助、助人”是其原则,以活动为切人点,学生为服务对象,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确保其心理健康,强化适应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从而完善人格、健康成长的学生团体。目前,学生自主性较强,期望自己能够成为独立自主、自我完善的人。在发展中,他们往往表现出自己的獨一无二,希望成长为有特长、爱好广泛的人;他们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希望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心理社团可满足其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是学生之间心理互助、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

4.个别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则是教育相关人员使用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接受自我,进而欣赏自我,战胜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积极发挥自我潜能,促使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开展心理个别辅导活动的重点如下:

(1)学习辅导。重点辅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学习倦怠情绪、学习方法与习惯、学习动机等方面。同时,当学生经历学习挫折而出现心理困扰时,教师予以有效辅导。

(2)人格辅导。重点辅导学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并积极适应社会。

(3)生活辅导。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技能及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学生将来获得幸福的生活。

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只是专心教书,更重要在于教人做人;学生不只是专心读书,学习人生之道更是其重要责任。”现在,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容易感到疲劳,常常会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有的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若学生心理较为成熟,则可自己缓解压力,舒缓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翻阅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书籍得知,教学中,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力,然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力并不是这些要素简单地加起来,而是这些要素之间实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强大“合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要为学生传输知识、解答其疑惑、发展其能力,更应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强化学生素质。例如,当某次考试后,有几名学生以前学习成绩较好,这次考试却明显退步,他们十分忧心,上课回答问题较为迟钝。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立即同他们沟通,了解情况并找到原因,用心鼓励,促使其理解“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种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实际上,所有的天才并不是自信的人,相反,他们都有几分自卑。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虽然自卑,但是并不自我防止,而是想方设法克服它,改变劣势、不甘人后。同时,教师开展了班级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找到自己的定位,拼搏奋斗,活得更加精彩。通过如此激励与教育,学生逐渐清醒,学习兴趣更加积极,班级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并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设了一个研究、实践、提高的平台,成为内化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力措施。由此得知,学生内心情感世界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充分理解。如此,教师才可真正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心情,并找到有效的方法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人格。另外,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人格心理健康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陶行知教学思想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渗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绘画中将创新教育与陶行知思想相结合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