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视角下初中生班级小组构建方式研究

2020-09-10 07:22唐丽丽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自主管理

唐丽丽

摘要:文章从相关理论与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内涵、特征入手,从明确界定小组构建方案、科学调整分组分配结构、完善班级小组管理机制、班主任适度介入指导四个层面,探讨了自主管理视角下初中生班级小组构建的具体方式,以期为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与初中生主体性、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思路。

关键词:自主管理 班级小组 适度介入 权力下放

教育部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围绕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当前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小组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挖掘其能动性与内在潜力,助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一、相关理论与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内涵特征分析

1.相关理论基础

(1)科层管理理论

科层管理理论由Max Weber提出,主要指借鉴政府机关管理机制,建立专业化、制度化、协作化的科层组织系统,构建层次清晰的权责关系、体系严格的管理制度,为班级小组管理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2)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隶属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范畴中,主要涵盖需要层次、行为改造与过程分析理论三个层面,要求管理者善用激励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该理论指导班主任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3)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由Henri Fayol提出,强调在实行管理活动时,首先须制订指导计划,并提出了分工、权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公平报酬、适当集权与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等14项管理原则,为班级管理与小组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基本内涵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即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同时,他还提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的观点,要求教师既要肩负起教学责任,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的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自主管理视角下,班级小组的构建力图使学生遵从自身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与心理意识,参与到班级各项管理活动中。班主任承担帮助与引导职责,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型,并将这种管理模式逐步延伸至课后阶段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潜能。

(2)主要特征

一是自主性,即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主制定管理目標、选取管理方式、执行管理制度等;二是协调性,要求学生在基于自主意识指导自主管理行为的过程中,注重组内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并且自觉遵守制度、履行责任;三是渐进性,要求班主任合理把控权力下放的尺度与过程,遵循“循序渐进,收放有度”原则,在学生探索自主管理方式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与协助,将班级管理权力逐步交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自主管理视角下初中生班级小组构建的具体方式

1.明确界定小组构建方案,做好小组培训工作

(1)小组构建方案设计

在自主管理视角下,初中生班级小组构建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到自主管理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增强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自律的班级文化氛围,借此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具体来说,在班级小组构建方案的设计上须明确以下几项要点:一是确立小组构建原则,这包含“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监督、组员分配构成合理化、实现学生个体综合能力发展、营造班级内部良性管理氛围等;二是确定小组构建方法,以班级总人数为基准,进行小组数量与组内人数的合理设置,结合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小组内部的行政建设,例如选拔小组长、副组长与学科代表等,使管理责任逐层下放到每一名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小组培训工作建设

为增强班级小组建设的实效性,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需要为各小组组长提供培训辅导。一方面,在班级小组构建之初,班主任应指导小组长与组内成员明确小组成立意义、组内成员分工、小组构建目标、任务完成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与集体间的紧密联系,树立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的观念,激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对小组长进行严格培训,选取学习成绩优良、具备较强责任心与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围绕班级小组管理制度、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方法、各类班级活动组织原则、组内或组间冲突的处理方法等内容给予小组长专项指导,并定期组织小组长间的经验交流活动,系统提升小组长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2.科学调整分组结构,推进活动机制建设

(1)分组分配结构设计

在班级小组构建的具体方式设计上,须把握以下两项要点:一是班级小组与组内成员的合理划分。如针对某学生总数为42人的班级,可在班级内部建立7个班级小组,并以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成绩水平、心理状态等指标为基准,进行各小组成员的均衡分配与平行调整,保证各小组整体实力相当,提升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二是组内成员职责分工的明确界定。如在小组长的任用上,班主任可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征求全体学生及各学科教师的意见,保证选拔的小组长在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组织领导能力、群众基础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确保其对于组员参与活动与小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组员职责分配上,应在每小组内部结合组员兴趣喜好、学习成绩进行学科代表的任命,并在卫生、纪律管理等方面设立专项监察员,确保每名组员均能够肩负起班级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逐步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与责任意识。

(2)小组活动机制构建

从学习活动机制建设层面人手,主要体现为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以班级小组作为合作学习实施的组织与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需针对原有课堂学习方式进行改进创新,将班级小组充分融入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与契机,使其成为课堂组织链条上的核心环节。例如,教师可将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引模式引入课堂,利用探究题目的设置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将总结出的观点或意见在组内进行集中汇报、探讨,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组员见解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拓宽思维广度。当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组员共同解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厘清解答问题的线索与切入点、探究问题的解决思路。当有学生针对普遍共识提出疑问或新观点时,也可以在班级小组内部进行集中讨论,或由其他小组针对其观点进行辩驳,借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进一步激活其内在潜力,提升学习能力。

从课余活动机制建设层面人手,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对此,班主任应将班级小组的活动范围延伸至学科之外的其他校内活动中,如鼓励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到校内手抄报比赛、校园辩论赛、文艺汇报演出等活动中,或组织班级内部开展情景剧比赛、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微视频制作活动等,以拓宽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覆盖渠道,在多元合作、良性竞争的氛围中增强班级小组与班集体的凝聚力,更好地促进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深化自主管理目标的多层次教育价值。

3.完善班级小组管理机制,建立自主管理制度

在小组管理制度设计上,班主任应确保责任制在小组长与各组内成员身上得到有效落实,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履行自己在组内承担的职责,由小组长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分工,利用制度手段维护小组内部的规范化运转;在小组评价制度设计上,需要制定集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于一体的完整评价机制,围绕各班级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层面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职责完成情况、合作探究表现、学习成效等进行系统性评价,以周为单位评选出优胜小组与进步小组,由班主任给予班级小组口头、书信、学习用品或精神层面上的奖励,更好地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提升班级管理实效。

4.班主任适度指导,激发长效竞争热情

(1)管理权的逐步下放

班主任应确保实现班级小组的合理组织,在班级各项管理活动中逐步实现管理权的下放,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与自主管理能力,深化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须掌握以下三项要点:一是坚持“循序渐进、收放有度”原则。班主任须明确认识到小组长在组内承担的重要职能,做好小組长培训工作,向其传授有效的管理方法,给予小组长充分信任与管理权力,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二是构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氛围,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时均坚持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小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小组的凝聚力。三是合理运用激励手段,采用每周统计评价、定期调换组员、创新奖励措施等方法,确保各班级小组均能够保持长期竞争热情与积极性,为自主管理模式的长效运转提供动力。

(2)完善考核评价措施

通常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考核与评价措施是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的重要工具。因此,班主任还需带领学生共同制定考核与评价制度,基于师生共识,制定各项奖惩措施,将不同个体的学习情况、进步表现、综合素质等指标纳入评价范畴中,并实现对考评结果的量化处理,更好地提升评价的直观性与公平性。例如在考核标准设置上,可将学习进步、为班级做义务贡献、好人好事、参与活动获奖等列为加分项,将作业未及时完成、迟到或早退、卫生状况不良、仪容仪表不规范等列为减分项,并且在考核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充分采纳学生意见、倾听学生看法,确保全体学生均对考评制度持认可态度,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建立良性竞争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信、自强、自律等品质的发展,提升班级管理活力。

三、结论

基于自主管理视角构建班级小组,是以初中生自我发展为基础,推进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的重要举措。在此模式下,班主任应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做到适度放权与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间良性竞争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与内在自觉性,更好地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自主管理
对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自主管理”的道德思考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技工院校学生自主管理问题研究
中职班级自主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高职学生自主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来落实班级制度
探索自主管理智慧之路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