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9-10 07:22杨英宋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规范化生活

杨英宋

摘要:目前,小学的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如果想要学校的各个工作环节正常运转,那就离不开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学校的管理要以政策导向为前提,在管理中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促进学校整体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章对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旨在推动管理规范化的进程,进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校管理 规范化 生活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学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弊端已慢慢显露,因此加强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小学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管理策略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行,关键在于监督是否到位。小学平日里没有特定的监督人员,监管不严也就导致了管理脱离预定轨道。例如,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其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学校规定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必须跑早操。一开始,迟到甚至不来的现象很常见。虽然有规定——不按时跑早操的学生将被公示批评,但缺乏监督,导致老师和负责人员消极懈怠。偶尔的抽查监督并不能杜绝“偷懒”的现象。

2.管理方法不得当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小学都注重对学生的管理,有许多制度、规范和办法,但极少有对老师的管理要求。老师是教学和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既是实施者也是管理者。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如果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可想而知,学生也就没办法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习成绩也会受影响。

3.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只管教学,学生只管死记硬背,他们之间很少交流互动。一些小学老师管理学生时喜欢采用强制手段,动不动就体罚、打骂,尤其是言语上对学生的刺激,使学生缺乏信心,甚至对老师的语言在心里留下阴影。这种管理方式下,老师和学生不能处在平等的地位,学生惧怕老师,上课不敢回答问题,课下也不敢请教老师,导致两者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

4.职责不够明晰

一些学校只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不好,根本不关注其他方面的学校管理。学校不断购人先进教学设备,不断为学生投入,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这造成了其他管理方面资金的缺失,影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有的学校为了加快资金流通速度,开始减少管理人员的工资开支,或者使管理人员一人兼多职,这样就没有办法保证管理的质量。部分小学为了节约资金,使得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进而出现管理懈怠的情况。老师消极对待教学,完不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不了相关知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

1.改善管理方式

传统管理模式中,对学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而我们就应该改变这种片面的管理方式。在管理学生的同时,对老师进行管理,端正老师的教学态度,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的知识储备,以此来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

2.完善管理机制

一般情况下,老师能够全方位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离不开管理制度的督促。老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小学学校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必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完善管理措施,明确奖惩制度,制定评估体系。老师甚至学生都要有奖有罚,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3.健全监督机制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觉性、自控力都比较差,这就需要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妥善执行监督制度,严格落实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学校最好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或者教师轮流监督,定期抽查,保障管理制度的落实。例如,学校为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派其他老师轮流监督。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都更有礼貌了,而且遵规守纪,迟到早退现象明显减少。

4.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师生间的通力合作。老师在平日里要多和学生沟通,而不是一味地采用强制手段,了解学生的想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老师还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不要打击学生自尊心。这样一来,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学生才会真正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例如,学校定期举办活动,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表演互动,在合作中拉近关系。这样一来,不仅表演圆满完成,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会事半功倍。

5.加强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必须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在社会发展形势下,要想提高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成效,就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改革。要对学校的各项资金进出金额和用途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记录,制作详细的报告表格。对于学校设备引进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管理与支持,而不单单是注重提高成绩。对于老师方面,要加强对他们教学能力的考核,同时要进行选拔,请一些富有活力、素质高、有经验的年轻老师来教学。对于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师,要适当奖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小学的良好管理工作的开展既能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还能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因此,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上述要求。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6.加强同外界的联系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但不是学生发展的唯一场所。学校自身也要发展,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思想,推动改革进程,加强学校管理。學校还要定期组织同其他学校或者团体的交流活动,与外界多多合作,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打破固定思维模式。

三、总结

本着“生活即学习”的教育理念,为了推动全国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进程,首先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其次要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管理规范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老师和学生的热情,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对从问题到策略以及影响管理规范化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学校的管理规范化改革和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规范化生活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生活感悟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