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措施探讨

2020-09-10 07:22邵光辉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初中体育教学措施

邵光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形式的改善。文章立足于初中体育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影响体育课堂参与度的因素,然后探讨了提高体育课堂参与度的措施,包括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分层教学、设计趣味游戏、优化师生关系等,期望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课堂参与度 措施

现如今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低,严重阻碍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教学效果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结果,体育课堂中参与度低意味着学生“学”的活动处于较浅的层次,学生未能高效接收教师输出的教学信息。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时表现出被动、情感缺失,这给体育教学的快速、高效推进造成了障碍。陶行知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大胆地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自信地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勤动手;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应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全程参与学习,充分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体育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1.体育课堂教育价值不明

“新基础教育”研究项目的主持者叶澜教授指出新型学校的五点特质——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其中“价值”被置于首位。在体育教学中突出目标价值指向,学生才能产生学习心向。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大多还按照运动项目模块组织课堂,存在“有内容、无目标”的问题,或将教学内容等同于教学目标。教师按照运动技能的发展梯次设计活动,却未能以目标价值引领教学内容,或对活动目标价值疏于阐释,使学生无法把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新基础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绝大多数学生以后并不会成为职业运动员,但当代体育教学还没有完全脱离职业体育培养的模式,因此学生参与度低。

2.体育教学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初中学生个体差异大,是快速提升整体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初中生在家庭背景、先天身体素质以及接受的小学体育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同学段、不同起点”现象的出现。小部分学生体能优、基础好、积极性高,在体育学习、锻炼中遥遥领先,但更多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技术、能力提高须稳中求进。这一问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还未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一刀切”的做法仍较为常见。教师在示范及训练中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统一化的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感到力有不逮,便会与课堂教学脱节。在竞赛性活动中也易出现忽视个体差异的情况,规则没有反映个体差异的竞赛实质上是不公平的竞赛,学生在竞赛开始前已经判出高下,不可能积极参与。

3.体育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单一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个性化发展凸显,渴望在外部世界中找寻自我映射,期望课堂活动能够以符合自身心理特点的方式呈现。但是,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还不够丰富多样,表现较为单一。例如,在田径类教学中,教学往往始终遵循“要点讲解—初次训练—再次训练—当堂考核”的路径,热身运动则主要为慢跑或定位操等单调项目,每节体育课的开端千篇一律。学生感觉“枯燥”“重复”,进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练习偷懒的现象。

4.教学氛围沉闷拘谨

教学氛围是在体育课堂中形成的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心理场域,它既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结果,又能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在不良的体育教学氛围中,学生不愿意交流与沟通,情感处于闭塞状态,认知活动受到阻滞。体育课沉闷拘谨,交流性较低,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时,只是机械记忆模仿,没有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即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困惑,也倾向于保留疑问,避免与同学、教师交流。

5.缺少体育专职教师

一直以来,体育教师职业得不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所以,高校毕业生很少将体育教师作为职业的首要选择。体育师资的短缺,使绝大部分初中学校不得不降低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聘到足够的教师人数,这就导致学校在职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够,教学水平不高,不能达到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6.師生缺乏有效沟通

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于重视对体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真实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用“心”,这样才能在课上建立一种和谐、合作、共进的亦师亦友关系,从而在体育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体育课堂参与度的措施

针对影响体育课堂参与度的各项因素,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促使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积极参与。

1.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观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即体育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精神为基点,转变教学理念。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为促进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是处理好技能训练与健康成长的关系,前者为途径,后者为目标。第二是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既要淡化关于运动技术达标的硬性要求,又要保持结果考核对于促进学生参与的动力牵引作用。第三是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提高理论教学比重,让学生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掌握体育安全知识,通过理论教学使体育课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2.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分层教学目的在于让教师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取得进步。目前,为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初中体育课堂的分层教学多为“异层同班”式,即不同层次学生同堂上课,这类课堂组织形式对教师教学能力有很高要求。教师应加强校本教研,根据各校实际学情统一思路,在体系化的教学框架下开展分层教学。可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生身体素质测验,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和拓展层,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设计分层目标,开展分层指导,实施分层评价。例如,在1000米耐力跑练习中,可让基础层学生站在800米起跑线上,让中间层学生站在900米起跑线上,尊重他们与提高层学生之间的体能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场地区域中训练,便于教师区别指导。为进一步提高课堂组织的机动性,可从每个层次中划分出两个小组,班级由六个小组组成,每个小组内成员不超过十人,便于教师在同质化的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体育竞赛等活动。

3.设计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具有充足的游戏活动空间,有利于丰富活动组织形式。例如,教师可在常规教学项目之外,精心设计以发展专项体育素质为目标的游戏。例如,为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可在教学中进行“喊号运粮”游戏。教师于活动开展前在空地上画一个直径10米的圆圈,在10米圈内有不同的“水果”和“农作物”。参与游戏的学生四人一组,每个学生要记住前一组同号的同学。游戏开始时,四人为一小组的学生在10米大圈外进行小圈顺时针绕圈慢跑。当教师喊出几号抢什么物品时,被喊到号码的学生要快速跑到大圈内抢夺“水果”或“农作物”。无论是否在圈内多得物品,学生都应跑至原位继续绕圈。当学生都归位时,游戏继续进行。在10米大圈内抢到物品的小组得1分。在设计体育游戏时,教师应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趣味游戏不应仅是课堂的“边角料”,还应体现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价值。

4.优化师生关系,创设人本主义教学环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罗杰斯曾论述过师生关系异化的现象,指出在学校教育环境内,教师与学生往往不能够平等对话。这于20世纪80年代引起世界教育领域的震荡,并成为当下“师生关系”话语的源头。良好师生关系是营造理想教学氛围的最关键因素,教师作为掌握专门知识技能的权威性角色,其对学生的态度对于促进课堂参与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应重视自身角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如果学生不善于表达意见,教师应换位思考,耐心指导,踏实做好补偿性教学,体会他们的深层困惑,解决他们的学习“痛点”,切勿指责学生。当教师以主动姿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参与意向会大大增强。

5.增加体育活动

体育项目多为竞争性运动,这就体现出体育课堂中比赛活动的重要性。教师通过组织模拟比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比赛,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也能通过比赛的高强度对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例如,在趣味足球比赛前,学生可以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比赛规则,决定参与人数,制作手抄报,组建啦啦队等,在课下与课上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提高制定、宣传、组织比赛的能力。这也在课堂上解放了教师。

6.建立评价体系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提高初中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有趣、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动作。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评价可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话语评价学生的表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切勿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体育课堂参与度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一系列课堂问题影响下的必然现象。扭转这一现象,势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体育教师应以“生本教育”的情怀,從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各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方法改变课堂的呈现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体育课堂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内生力的深度解读[J].人民教育,2016(Z1):33-42.

[2]程金霞.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姬兴涛,叶存春.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及教育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5):18-21.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度初中体育教学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