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做“送炭人”

2020-09-10 07:22范基公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失学雪中送炭公厕

范基公

常言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雪中送炭,是在最需要的时候,送去关爱、温暖。

人间最需“送炭人”,不禁想起先父范立夫。先父祖籍山东,年轻时闯关东,历尽千辛,自学成才。新中国成立后,在交通部担任美编。后勤于笔耕,成为闻名全国的漫画家。他创作40余年,画作数千余幅,有《自扫门前雪》《催眠老人》等20余件作品在国内外画展获奖。

特殊时期,他曾被遣返回乡,备受摧残。大难不死,他在20世纪70年代被平反回北京。从此,他开始了“送炭”善举。他秉承祖训“积德前程远,存仁厚地寬”,以此为人生指南,一辈子慈悲为怀,助人为乐。

一是,赞助“希望工程”。他举办了两次个人画展,华君武给题的刊头。先父用画展收入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救助失学儿童50余人,获得“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二是,通过新闻漫画,干预社会,造福百姓。“路见不平,拔笔相助。”急百姓之所难,为百姓办实事。那时,他住在五四大街。街上有一座公厕,电灯坏了很久,一直没人来修,常有人摔跤,居民很有意见,向上反映也不见效。于是,他画了一幅漫画:一个年迈老人,举着一根蜡烛上公厕,题为《秉烛夜游》,画的旁边表明是沙滩路口的公厕。漫画在《北京晚报》一登,公厕的灯很快就修好了。还有住所附近有一条流着臭水的“龙须沟”,居委会向上反映了好几年,报告都写烦了,就是得不到重视。他以此为题作画,几天后就有了回音。不久,“龙须沟”就不见了。居委会的大妈乐颠颠地跑来感谢他做了一件大好事。有具体时间、地点、事件的新闻漫画,很有社会影响力。周围的老百姓都愿意找他反映问题,并拥戴已81岁高龄的他担任东城区人民代表。在任代表期间,他共写提案、建议200多条,反映群众呼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资助,他的漫画,都可谓“雪中送炭”。

他自命名书房为“奋蹄斋”。每日潜心作画,“夕阳未必逊晨曦,昂首飞鬃奋老蹄”,直至87岁仙逝。他离开我们已有18年了。作为后代,我时时因未能更好地尽孝而遗憾,未能更好地以先父为楷模、像他那样学习和生活而愧疚。

受先父教诲,退休之后,我也以“送炭”为己任。除关爱家人外,我每天静坐时常想: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能为同窗学友做些什么?能为身边朋友做些什么?

当代社会首先需要孝道教育。我陆续写文章并汇集成《人生必修孝道十八课》一书,成为中小学校本教材,并应邀到学校、社区讲课。

我特别珍惜同窗学友的情谊。“惟有晚情恒久远,夕拾朝花忆故人。”我往往写些回忆青春年华的文章交流,在网上以“致学友”发出,共同分享温馨。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感恩老师,一个一个老师写,寄去我的怀念和祝福。

有的年轻人喜欢文学,我鼓励他写稿,帮助修改并推荐到报纸发表。学生写的书我帮助最后审稿。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大多需要的是精神关爱。人之间的交往,首先要想到对方有什么精神需求,“雪中送炭”。

做人要做“送炭人”是先父的教诲。如今我已年过七旬,我要以先父为榜样,老夫愿做“送炭人”。

猜你喜欢
失学雪中送炭公厕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英政府要给“失学”儿童请私教
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世界多半失学儿童在尼日利亚
从失学现状窥探乡村教育
词语聚焦
澳三成人患有“公厕焦虑症”
失学的一百个名字
商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