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的多元化策略探析

2020-09-10 07:22任相芳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初中历史

任相芳

摘要: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教学效率也不高。为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紧随新课改形势,不断学习先進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意识,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历史教学改革的开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教学 多元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历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一、注重传统文化渗透,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传统的历史教学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从历史教材中剥离了出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知识点学习上,学生考试成绩得到了提升,自身却没有得到文化的熏陶,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要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带领学生分析人物身上具有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通过正面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学《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内容的时候,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强行侵占台湾、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沙俄无故侵略黑龙江流域地区、清政府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历史事件,又要通过梳理、回忆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养成归纳历史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经过以及涉及的人物一笔带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就会很模糊,不仅无法把握重点内容,还会影响理解记忆,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历史内容丰富多彩。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拉近历史人物、事件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增强学生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提倡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踊跃发言,互相帮助,弥补个体的不足和缺陷,实现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小组分配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在基础、能力水平方面不会有太大差异,营造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学习《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时候,为加深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理解,这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全班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认为西安事变中对待蒋介石的态度应该是报仇雪恨;第二组认为西安事变中对待蒋介石的态度应该是冰释前嫌。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列出辩论依据,通过辩论探讨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三、留出感悟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感悟历史是历史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感悟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主人的位置还给学生。为此,教师要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和阶梯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感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认知,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运动》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形式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了解文艺复兴的内容,包括概念、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优秀作品和核心思想等,然后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文艺复兴?为什么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起点?文艺复兴是创新运动还是复古运动?文艺复兴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留给人类哪些宝贵财富?文艺复习带给我们哪些启迪?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还能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学生对文艺复兴的感悟和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设计开放性课后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做手抄报、开展社会调查等,以此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历史感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思想之一。这一思想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历史教学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就必须结合生活实践设计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做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因为时空间隔,历史会给学生距离感和陌生感。所以,教师要积极借助本地的历史资源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消除历史和学生的距离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访社区中的老人,了解当年的历史;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历史的厚重,认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伟大意义,锻炼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五、针对课堂教学要求,制作电教课件

课件应用于课堂,服务于教学,因此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突出实用性。随着多媒体功能的日渐完善,色彩艳丽的图像和丰富的动感画面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合理的使用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经验有积极的意义。若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让学生眼花缭乱,无法全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占用大量课堂交流讨论时间,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造成教学质量低下。例如,在《郑和下西洋》这节课中,原本重点是下西洋的背景和意义,但若利用投影仪将郑和下西洋的地图再现出来,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下西洋的经历上,就偏离了教学正轨。对于那些烦琐复杂、时空跨度大的内容,可以利用地图动画有效解决。在《新航路开辟》课上,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亚欧商路的主要干道,随后重点标出奥斯曼帝国版图,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的历史背景和开辟原因。

总之,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雪青.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青海教育,2020(Z1):68.

[2]王晓丹.试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统整教学实践[ 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04):211-216.

[3]陈萍.温度与深度:初中历史课堂的两把尺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3):61-63.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