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游泳“深水教学法”初探

2020-09-10 07:22李强
体育时空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进度

李强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82-02

摘  要;通过对人数、年龄相仿的两个有效教学组在深水区和浅水区学习游泳的各种数据对比,分析深水区和浅水区游泳教学的利弊,来研究分析深水教学法在有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蛙泳教学;深水实验组;浅水实验组;教学进度

随着健身意识在人们心目中重要性的增强、与游泳运动场馆的普及,游泳已经成为很多人首选的健身方式。但夏天游泳热潮的到来,同时浙江省宁波市体育中考中加入10分的游泳项目测试,学习游泳的人数暴涨。这样根据学习者的情况各有不同、浅水区场地有限等具体情况我们将部分学生安排在深水区进行教学。但随着水深的改变,原本教学中的熟悉水性及各项教学练习方法有较大改变,同时水深的增加对学生的心理也起了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来保证教学质量与进度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初学者在深水条件下,从不会游,到学会用蛙泳连续游进100M距离,通过与浅水教学组比较进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中文数据库等途径查阅相关深水教学方面资料,借取有参考意义的观点,为研究方案设计及研究结果的分析提供理论根据。

(二)实验对比法

根据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集士港威迪斯与宁波市高桥威迪斯游泳学习班的安排,对练习者的训练数据进行跟踪记录,并统计分析练习数据,在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对象

在宁波市集士港威迪斯和宁波市高桥威迪斯游泳培训班中,各挑选一组人数为20人的男生组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4至15岁的初中生。A组为集士港实验组(深水区)、B组为高桥对比组(浅水区)。

二、教学实践地点与器材用途

(一)实验组:练习时间为18:30—20:00,宁波集士港威迪斯游泳馆(水深1.8m)。

(二)对比组:练习时间为13:00—15:00,宁波高桥威迪斯游泳馆(水深1.4 m)。

(三)游泳练习器材及其用途:准备浮板20块(用于水中蛙泳腿练习)、浮漂20副(用于水中蛙泳配合练习)。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实验组教学方法(深水)

根据练习地点水深的变化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近年来青少年教学的总结,在原有教法的基础上,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实验的主体。

1.减少熟悉水性练习,熟悉水性练习只保留学习水中呼吸和水中扶边移动两个项目。

2.加强路上模仿练习,改变水中练习为主的传统练习方法,在初学技术时,采取以路上大量模仿、重复、强化技术动作等方法,使学生达到动作初步运用自如,形成动作定型后在下水进行练习。

(二)实验组教学达标情况

1.有16人第13堂课时已经基本不需要老师保护游进100米以上。

2.有3人在14-5堂课时能游到100米以上。2人在蛙泳腿练习中出现较明显问题(收腿过大造成身体起伏过大);1人在手腿配合上出现问题(手腿“打架”)造成呼吸跟不上动作节奏。有1人由于间断训练7天,在15天内未能达标,顺延至下学期继续学习。详细情况见表1。

(三)对比组教学方法(浅水)

根据青少年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从最直观的示范教学法做起,以生动简练、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开始,要以在水中玩中代学,从而消除他们怕水的心理。从水中启发、诱导、鼓励、强化等方法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体育自我实现的乐趣。

(四)对比组教学达标情况

1.有16人在第11堂课已经基本不需要老师保护游进100米以上。

2.有3人在后4天内独立完成100米的游距。有1人由于畏水心理过重,在第4天才下水,下水后不能贯彻教学计划,导致15天内未能达标,顺延至下期继续学习。详细情况见表1。

(五)深水教学效果分析

1.深水教学法的积极教学效果

初始阶段教法符合青少年游泳教学特点,正如实验方案中所述,实验教法与其他教法主要区别是在前几堂课,即路上强化练习、改变身体姿势的练习较多。路上加强技术练习的同时,又针对水中练习的实际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练习要求,也是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水中练习的重要因素。

2.深水教学法的心理积极效应

初学者对学习游泳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消除或减少这种恐惧感是学生学好游泳的前提。深水教学法要在熟悉水性阶段就开始做严格练习,学生普遍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而且经过呼吸与蛙泳手的强化练习后,到水中都能正确的掌握呼吸时机,从而减少了喝水、呛水所造成的怕水心理。路上强化技术的效果,使学生下水就能游进一定距离。在一定时间的练习过后,使学生下水就能游进一定距离。在一定时间的练习过后,由于在游进过程中双脚不能站在池底,所以每次练习,学生基本都能游进较远的距离(普遍比浅水区同学更远),这对一名初学者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他们的心理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3.深水教学法针对学习兴趣的效果

教练员在陆上进行分解动作和完整动作的正确示范,对学员进行陆地强化训练,以简单、直接明了的示范和模仿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学习方便容易使学习者在初次进到水中练习时可以产向前的动力游动起来,从而在学习者心理上引起良好的反应。在没有进行游泳学习时,很多学员都把学习游泳技术想得非常困难,但能在初次下水就能游走,而且在浮漂的辅助作用下增加了距离,使得学初学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降低了心理恐惧和焦虑,从而促进的练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形成了明显的良性循环。这便体现出了深水教学法的进度快、教学效果明显的特点。

四、结论

(一)深水教学法除了具有学生对水的本体感受较强,动作周期内的划频、划副较为合理,学习的自觉性较高等优点以外,还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心理。并对学生在今后学习其他知识、技术方面起到了树立自信心的作用。

(二)经实践证明,在深水教学中本文研究、设计的教学方法与常规浅水教学方案一样成功,可以成为各类游泳初学者的教学计划,深水区游泳教学如果运用得当,其效果甚至比浅水区还有好。

(三)深水教學法的产生便是为丰富我国大众游泳教学的新教学法之一,相对国内现有的大众游泳教学方法中,深水教学方法它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现有的教学法中大多都以传统的教学保守为主,教学中完全拒绝初学者进去深水区域,以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从而使学习者在学完游泳技术后,面临的问题是对深水区域的恐慌,在进入深水区域后产生的心理紧张把所学的游泳技术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学不得不又从初学者的恐惧心理入手。而深水教学法恰恰可以完善和免除这一步,深水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浮漂帮助学习者,在学习游泳技术的同时逐步适应了深水区域,从而实现了上文所提的自救技能。对游泳初学者而言,只要在教练员的科学合理指导下,在深水区学习游泳完全没有问题,可以消除初学游泳必须从浅水区学起的忧虑。

参考文献:

[1]滕建清.浅谈深水与浅水游泳教学[J].游泳季刊,2003,5.

[2]陈小敏.我国游泳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J].体育师友,2003,10.

[3]轩小军.蛙泳深水教学新探[J].游泳,2008,7.

[4]师铭徽.游泳运动中恐水心理成因及克服方法研究[J].智库时代,2020,3.

作者单位:

宁波市游泳训练中心

猜你喜欢
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是一个“变速运动”
中学语文备课的反思
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进而不顾其安”是师德问题
一个教学实践差异引发的思考
落实教学进度中的考核项目与标准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语文预习之我见
生物教学进度与落实的矛盾处理
浅谈如何做好模具专业学生的教学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