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悲剧美学的审美内涵之“人性弱点”

2020-09-10 07:22陈欣
今古文创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电影

陈欣

作者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讲全国共享在线开放课程《电影中的悲剧美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文化通论》,研究方向:美学与20世纪文化理论。译注《唐诗三百名篇与佳句》,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东方美学原理》、“华大博雅”文学史系列教材《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外国文学研究》《西北师大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多次荣获省部级各类竞赛一二三等奖。

【摘要】 悲剧艺术作品往往无关政治、伦理和社会实用功利,悲剧主人公也无关好坏善恶;打动人心、震撼我们的,是悲剧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悲剧性意识、主体超常的抗争精神以及强大的生命意志。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使各种悲剧不断重演,无论是西方文化中的“七罪宗”,还是东方文化中的“贪、嗔、痴”,都是这些人性弱点的归纳和总结。电影《霸王别姬》《英国病人》《服从》和《狩猎》,将人性中的爱恶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将人性的弱点解剖在观众面前,深刻揭示了电影悲剧美学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 电影;悲剧美学;审美内涵;人性弱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04-05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无数的悲欢离合、生命的苦难与毁灭,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悲剧如影随形。悲剧艺术作品往往无关政治、伦理和社会实用功利,悲剧主人公也无关好坏善恶;打动人心、震撼我们的,是悲剧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悲剧性意识、主体超常的抗争精神以及强大的生命意志。面对个体生命的死亡和苦难,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触动内心深处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悲剧的审美价值尽在于此。电影《霸王别姬》 《英国病人》 《服从》和《狩猎》将人性中的贪嗔痴、爱恶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将人性的弱点解剖在观众面前,深刻揭示了电影悲剧美学的审美内涵。

一、《霸王别姬》—— “贪、嗔、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悲剧作品所表现的人性比喜剧及其他类型作品更为深刻,更具广泛性意义。悲剧往往将故事情节刻画到极致,将悲剧的主人公推到悬崖边上,在生存与毁灭、善与恶的纠结中,将人性赤裸裸地剥开,从中感受到悲剧之美。

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之作《霸王别姬》就表现了这样真实的人性。

京剧,从徽班进京以来,成为中国戏剧的一个重要戏种,生旦净末丑,家国春秋事,上演帝王将相,下演黎民生灵,“看它起高楼,看它楼塌了”“看那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了这断壁颓园”,舞台上的角儿们,演绎着别人的悲欢离合,台下也经历着自己的炎凉人生。

1924年,八大胡同出身的小豆子,被母亲带着进了关家戏班,原本按关师傅的话说“都是下九流”,不存在谁嫌弃谁,但小豆子天生六个指头,上不得舞台,祖师爷没赏这口饭。母亲用围巾挡住小豆子的眼睛,一刀生生地切下了小豆子的第六指,在凄厉的哭喊声中,小豆子被人用手中的血按下了进戏班的契约。

大师兄小石头为人豪爽,对小豆子很是同情,颇为关照,两人感情日深。小石头对小豆子出于同情,给予他兄长般的关爱;可是,对于因为是妓女的孩子,从小就被人轻贱的小豆子来说,这种感情弥足珍贵,大师兄就是他唯一的感情寄托。

关家班练功艰苦异常,生活也困难,师傅们量才而教,小石头学了武生,小豆子因为长像俊秀、身体柔弱,学了花旦,但他是男孩子,脑子里始终转不过弯来,在《思凡》一折“我本是女儿身,又不是男儿郎”这一句中常常出错,总是不停地被师傅责罚,所以对演戏十分厌恶。终于有一天,他与另一个师兄小癞子跑出了戏班,可是,当他在戏院里看到红角们被人们像众星捧月一样尊重,在舞台上出神入化的表演后,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冒着被严厉责罚的风险,返回关家班继续学艺。

这天,关家班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皇宫里的张公公过生日,要聘戏班去唱戏贺生。戏院老板来挑人,一眼看中形象出众的小豆子,让他表演一段“思凡”,俗话说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思凡”是全剧一人到底,前半剧讲究唱腔,后半剧着重身段功夫,难度极大。小豆子再次卡在“我本是女儿身,又不是男儿郎”这句,戏院老板起身就要走人。小石头恨铁不成钢,拿起师傅的烟锅在小豆子嘴里乱捣。

这一下犹如醍醐灌顶,小豆子立时顿悟,当口里脆生生地吐出:“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儿身,又不是男儿郎……”师傅常说的“不疯魔不成活”在他身上得到了绝佳的体现,这时,小豆子的内心已经不再是男儿郎,脱胎换骨一般,变为了女儿心,这也使他陷入了“人生是戏,戏是人生”的认知困境,终生难以自拔。

多少年过去,小豆子成了名满京城的名旦,艺名程蝶衣,小石头则是武生头牌,艺名段小楼,两人共演“霸王别姬”,相得益彰,成为当时的佳话。

可惜程蝶衣入戏太深,他深深地把自己当成虞姬,将终身托付霸王——段小楼,中国传統文化中谈到世人的人性弱点时,有“贪、嗔、痴”一说,程蝶衣痴于戏中,难辨真假,以为生活亦当如此;他总是要段小楼许下一生的承诺“在一起唱一辈子的戏”,戏里的虞姬要与霸王相守终生,染爱之心难自弃;他认为段小楼在戏外也应该是他的,不容他人有半点染指。所以,段小楼娶妓女菊仙回家时,程蝶衣难以控制情绪,闹得大家不欢而散,一气之下,他更是自甘堕落与戏霸袁四爷鬼混在一起。

但当他听说段小楼打了汉奸警察,被日本人抓进了宪兵队,日军军官要他去唱堂会,他毫不犹豫地前往。救师兄是第一位的,因为他是西楚霸王,是虞姬心里唯一的人。

入戏太深,“贪、嗔、痴”的弱点纤毫毕现,令人同情和感伤。

段小楼演的是楚霸王,为人耿直豪爽,有傲气有霸气,但更多的是人间的烟火气,正如他对程蝶衣说的:“师傅说不疯魔不成活,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那可怎么活啊?”所以,他做事轻狂,还经常去八大胡同狎妓,还娶了妓女菊仙为妻。妻子不让他和程蝶衣在一起,他就整天在家里斗蛐蛐,混日子。随着岁月的推移,他越来越没有以前的傲气霸气,屈从于生活和环境的重压,甚至在特殊年代的某个时刻出卖了打小就在一起唱戏的兄弟程蝶衣,揭发自己的妻子菊仙是花满楼的头牌妓女,自己不爱她,导致菊仙绝望之中上吊自杀。段小楼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软弱的男人,他可以因为同情而关照小豆子,也可以因为同情而娶了菊仙,可以在年少轻狂时怒打汉奸、国民党兵,但他不是真霸王,只是世间凡尘里的一个俗汉子罢了。

菊仙是妓女出身,她的确是耍了点手腕,进了段家的门,正如程蝶衣所说的:在哪儿学的戏呀……别洒狗血啦。但她是真心爱段小楼,也是处处在维护他,但段小楼身边有一个程蝶衣,她总无法独自占有段小楼。结婚后,宁可安贫于家让段小楼天天玩蛐蛐,她也不愿让他和程蝶衣搭戏,段小楼出事,她立即上门去找程蝶衣。程蝶衣被当成汉奸关押时,她计逼袁四爷出马相救,却要程蝶衣承诺永远离开段小楼。她就像是生活中的另一个虞姬,另一个为爱相殉的女人,她的“贪、嗔、痴”一点不弱于程蝶衣,这就是菊仙的人性的弱点,她的悲剧结局令人震惊,也令人慨叹。

电影的开始和结尾衔接,两个苍老的身影进入院场,在聚光灯下,唱起《霸王别姬》的戏文,叙着旧。猛然间,程蝶衣再次说错了几十年前的那句台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儿身。”段小楼笑着说又错了。程蝶衣猛然惊醒,几十年一梦今方觉,我原来是男儿身,既然是男儿身,我的心又寄往何处?宝剑在手,顺手一抹,完成了这最后一出《霸王别姬》的戏,也殉了那个几十年他念念不忘的戏里的真霸王。

二、《英国病人》——不伦之恋

人们有时会好奇,悲剧的发生根源到底是什么,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和境遇都不一样,所遭受到的悲剧结局也不尽相同。其实,无论是处于“主观动机和结果悖反”还是“两难”的悲剧主体,都存在着“知”与“不知”的复杂矛盾之中。“主观动机和结果悖反”的悲剧主体,对自己的意愿过于在意,从而忽略了周围环境和客观条件的限定,一意孤行,只及一点不及其余,导致悲剧发生。“两难”的悲剧主体更多的是由于主体自身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不足,缺乏自我反思意识,对他人的轻信、屈从,导致悲剧发生。

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过“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对于悲剧主体来说,自身悲剧产生的原因是性格决定,在“知”与“不知”的复杂矛盾中无力自拔造成的,这就是悲剧中的人性的弱点。无论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还是《红楼梦》中“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的林黛玉,都具有这种特点。

悲剧电影《英国病人》也同样如此。

二战期间,盟军和德军在北非激战。一架英国飞机在穿越茫茫沙漠时被德军的高射炮击落,飞机迫降后着火,机上的飞行员被大面积烧伤,面容血肉模糊,当地的牧人将他救起后,送往了盟军战地医院。由于迫降時受到剧烈的震荡,这个飞行员丧失了记忆,不能说明自己的身份,因此战地医院的人们只好叫他“英国病人”。

法国和加拿大血统的护士汉娜是战地医院的一名护士,在此前的一场战斗中,她的男友麦根不幸阵亡,她在医院最好的朋友珍,也在医院转移伤员的途中被德国人所埋的地雷炸死,汉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认为自己是一个不祥之人,总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幸,她没有再跟随队伍前进,而是独自留下来照顾那位“英国病人”。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个千疮百孔的修道院里,暂时远离战争的威胁,时间变得缓慢,四周静谧而闲适。“英国病人”躺在床上,旁边桌上的一本旧书被他抚落在地上,里面夹着的照片和记着些只言片语的纸片,渐渐地唤起了他的回忆。

“英国病人”原来并不是英国人,他是一位匈牙利国籍的历史学家拉兹罗·德·艾马殊伯爵,他与探险家马铎一起深入北非沙漠进行文化考察。一架小型飞机降落在了简易机场,“皇家地理学会”雇来帮助绘制北非地图的飞行师杰里佛和他的妻子凯瑟琳·嘉芙莲走下了飞机。

嘉芙莲美丽而富有才华,慢慢地,艾马殊被她深深地打动,杰里佛先行离开,回开罗筹集资金,嘉芙莲则和考察队一起,进行考察。他们在一个洞穴里发现了原始壁画,令人费解的是,壁画里竟然有正在游泳的人群。嘉芙莲把这些壁画临摹下来,送给艾马殊,原来,她对英俊、智慧的艾马殊也产生了好感。艾马殊内心挣扎了很久,面对这样的爱情,显得非常不道德,一再想拉开与嘉芙莲的距离。但是当美丽的嘉芙莲出现在他房间时,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将她拥入怀中……

两人深陷不伦之恋中不能自拔,同时,他们又各自在道德和情感的冲突中挣扎,但是感情和欲望又让他们总是欲罢不能。终于有一天,嘉芙莲的丈夫杰里佛,看见嘉芙莲走进了艾马殊所住的旅馆,杰里佛通宵坐在车里,痛苦万分。

嘉芙莲的理智告诉自己,这场突如其来的爱情,不会有什么结果,为了彼此不会受到伤害,必须要斩断情丝。她告诉了艾马殊自己的决定,艾马殊却完全不能接受,甚至误认为嘉芙莲只是和他玩玩爱情游戏而已。

英国与德国宣战,马铎所在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实际上是间谍组织,绘制地图就是为了战争的需要,他将要回国。

艾马殊在沙漠的原始人山洞附近等待来接他的飞机。不料,貌似要降落的飞机,突然像失控一样撞向艾马殊,艾马殊急忙滚进一个沟里,躲避了飞机的冲撞。当他走近撞毁的飞机时,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杰里佛已经死去,同机的嘉芙莲身受重伤。艾马殊悲伤不已,他将嘉芙莲抱进他们曾经一起发现的原始人山洞里,嘉芙莲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一直深深地爱着你。”

艾马殊为了挽救嘉芙莲,步行三天,走出沙漠求救。当他找到英军驻地,与英军交涉时,他奇怪的姓氏和焦急的态度,引起了英军的怀疑,认为他是德国间谍,并将他押着上了去往欧洲的列车。艾马殊心忧嘉芙莲的安危,拼死跳车逃脱。

这时候,对于艾马殊而言,他已经没有任何的正常手段来挽救嘉芙莲,于是用马铎绘制的非洲地图换取德国人的汽油,驾驶着马铎留下的英国飞机返回原始人洞穴,但是为时已晚,他看到的只有嘉芙莲冰冷的尸体。

艾马殊和嘉芙莲的爱情,固然是惊天动地,但带来的系列后果却不堪设想。德军有了地图指引,大军压境,攻下了开罗,马铎感到对不起自己的祖国,开枪自杀。

影片用两条线索展开情节:一条是汉娜照顾“英国病人”,并与印度籍的排雷手基普之间的爱情故事;另一条是病榻上的艾马殊回忆他与嘉芙莲的爱情故事。

战争结束了,基普因为战友之死而自责,他与汉娜分别,奔赴雷场。艾马殊了无生恋,请汉娜用大剂量的吗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汉娜携着艾马殊的那本破旧的书本,离开了修道院……

人性中的弱点在悲剧冲突中多有显现。艾马殊和嘉芙莉的悲剧结局,是他们性格所决定,一个做事投入,不计后果;一个虽然对爱情坚定执着,但又瞻前顾后,首鼠两端。西方的文化传统里有“七宗罪”的说法,这七种人类的原罪是与生俱来的,实际上就是指的人性中的弱点,其中一个就是指的不合法礼的男女关系的“色欲”,除此之外,还有“贪婪”“傲慢”,艾马殊和嘉芙莉的婚外之情,盡显这些人性的弱点。而杰里佛不惜以身相殉的撞机行为,则是“嫉妒”和“愤怒”。他们的爱情悲剧让人叹息,也让人深思。

三、《狩猎》和《服从》——轻信和盲从

2000多年前,希腊人在德尔菲神庙中,阿波罗祭台的一块石碑上,刻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警句:“认识你自己。”他们是想借神谕之言,让人类能够反思自己,以理解自己的本质。但是,千百年来,我们发现,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一切都在改变,但是人性的弱点总像月球的背面那样,阴暗地存在着,它既可能是悲剧之源,也可能是悲剧之果。无论是西方文化中的“七罪宗”,还是东方文化中的“贪、嗔、痴”都是这些人性弱点的归纳和总结。

美国电影《服从》,是一部源于真实案件改编的故事,在一家连锁餐店里开始了。

桑德拉是这家快餐店的经理,在周五最忙碌的时候,她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一个男子,自称是当地警局的一位叫丹尼尔斯的警官,说有一位女士来报警,快餐店里女店员贝基偷了她的钱,并且有监控作证。在那个警官的指令下,桑德拉把贝基拘禁在储藏间里。贝基坚称自己没有偷窃,但又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同事们对这件事也感到疑惑和震惊。同时,丹尼尔斯又称他们现在正在贝基家里搜查,因为贝基的弟弟可能涉及犯罪,情形看来很严重。

接着,丹尼尔斯警官再次在电话里命令,要对贝基搜身,在桑德拉和另一个女同事的监督下,贝基脱光了自己的所有衣服,但没有任何赃物。以法律为名的威权使所有的人盲从于电话里的那个人的指令,包括贝基自己。桑德拉和同伴们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非法拘禁和搜身的罪行。

不久, 丹尼尔斯又提出更过分的要求,让桑德拉的未婚夫伊万进去面对贝基,要求她再次脱掉赖以遮身的围裙,并说自己总是跟问题青少年打交道,只要坚持让她这样做,她就会遵从。不出所料,贝基脱掉了围裙,赤裸裸地站在伊万的面前,毫无尊严……悲剧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所有的一切变成了一场噩梦,威权打破了合法性,轻信和盲从导致人们侵犯了公民基本的私权,而这一切又是在遵从法律,或者说是执法者的指令下,“合法”地进行的。在这过程中不是没有人做出过努力,男店员凯文曾给贝基的家里打过电话,发现她的弟弟不在家,甚至都不在城里,但是,他们最后都选择了“不想跟警察扯上关系”“与我无关”,将自己置身事外。

直到老员工哈罗德感觉电话里的指令让人无法接受,远超出正常人的行为时,桑德拉才给警局打电话,竟然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丹尼尔警官,一切都是一个电话骗局,这个骗局让一个漂亮、单纯的女孩顺从地接受了性侵犯。

真正的警官罗比在了解案情经过之后,震惊异常,他发出这样的感慨:“不可思议,他们在鸡肉里放了什么,这么多人变得不正常?”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他的著作《路西法效应》中说道:“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

在另一部丹麦电影《狩猎》中,也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弱点和可怕之处。

在丹麦的一个小镇上,主人公卢卡斯过着平静的生活,唯一让他有点烦心的是前妻与他离婚后,带走了儿子,使他很少有机会与儿子相处。在失去了小学的教职后,卢卡斯在镇上的幼儿院里担任幼教。早熟的小姑娘克拉尔是卢卡斯好朋友西奥的女儿,她的父母单纯粗鲁,对女儿疏于爱护和管教,小姑娘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她从来不敢踩踏网状物,同时,她还渴望得到爱和重视。

卢卡斯的善良和温柔让克拉尔感到温暖,她渴望得到卢卡斯的爱,但孩子太小,分不清亲情和爱情的区别。一天,她用纸包了一颗玩具的心,上面写上了卢卡斯的名字,送给卢卡斯,并在卢卡斯与小朋友们疯闹时,亲吻了卢卡斯的嘴。事后,卢卡斯很认真地对克拉尔说,不能接受她送的礼物,吻嘴的举动也只能对自己的父母。克拉尔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对园长撒谎,说卢卡斯对自己进行了猥亵……尽管她后来否认自己说过,警方介入,法院调查都证明了卢卡斯的清白,但一切都改变了。

卢卡斯就陷入了地狱般的生活之中,女友视他为恶魔,离他而去,镇上的人们都用仇视的眼光看着他,平时待卢卡斯如兄弟一样的克拉尔的父亲西奥也痛苦万分,克拉尔对母亲说,她说过的话不是真的,但母亲却认为孩子是为了逃避心理伤害,选择性失忆。

卢卡斯像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在活着,人们不相信事实,也不关心事件的真相,盲从于他们所臆想出来的罪恶,然后表现出所谓的正义感。卢卡斯的爱犬被人杀死,儿子被羞辱,去超市买东西被拒绝,甚至还被殴打。

卢卡斯非常善良,他找到西奥,希望西奥能与自己去找园长时,西奥说:“克拉尔从来不撒谎,她为什么会撒谎?”卢卡斯并没有说出她撒谎的原因,他不愿去伤害小姑娘的心。卢卡斯也非常坚强,被殴打后,他坚决反击,他要拿回自己的尊严。

终于,有一天,在教堂里,全镇人都在做圣诞弥撒时,在孩子们的歌声中,他爆发了!他打了西奥,抓住西奥说:“你看看我的眼睛,看我的眼睛,里面什么都没有。”是啊,卢卡斯是清白的,是纯洁的,他的眼睛里没有一点邪恶。

夜里,克拉尔睡在床上,再次对父亲说:“我只是胡乱说了一些蠢话,他什么都没有做。”西奥涕泪横流:“这世界上存在有太多的恶意,我们只有相互支持。”他终于选择了对兄弟的相信。

一切似乎开始恢复正常,在一次宴会上,他看到了门口站着的克拉尔,抱着她跨过了网状图案的地板,大家又在一起欢笑。但是,卢卡斯在一天外出狩猎时,突然有一枪打在他身边的树上,一个人影逆着太阳跑开。卢卡斯的眼睛里写满了痛苦、失望和悲伤。一切并没有结束,这世界有太多的恶意,难以消除。

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使各种悲剧不断重演,东方文化中的“贪、嗔、痴”,西方文化中的傲慢、嫉妒、愤怒、懒

惰、贪婪、暴食、淫欲“七罪宗”,无一不显露出人性的弱点;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是非只有一线之隔,人性之美和人性的弱点共生共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时刻警醒自己。

参考文献:

[1]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尼采.悲剧的诞生[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4]卡尔·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电影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