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2020-09-10 07:22王绮璇
体育时空 2020年11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高校现状

王绮璇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13-02

摘要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中国足球协会联手推进校园足球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学校足球运动得到大力发展。高校是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足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针对目前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对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一些建议,有利于促进高校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足球运动;现状

自2014年我国开展校园足球以来,经过六年的努力,我国校园足球工作的制度体系基本搭建完善,可以说在顶层设计上做得更加完善,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随着足球运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教学、训练竞赛、师资队伍、场地设施和制度政策等问题,往往会影响足球运动的开展。那么了解高校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提出相对应解决对策,促进高校足球运动的持续发展。

一、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校足球运动开展模式现状

我们可以发现,高校足球运动开展的模式存在单一、落后的现象。高校足球活動开展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和比赛。鉴于高校的选课制度,很多高校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往往是抱着拿学分的心态去进行足球运动的学习,加上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这不仅没有起到身体锻炼的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对于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在足球运动训练竞赛方面,由于高校师资数量和师资水平的有限,能够参加专业训练的学生仅仅局限于拥有参赛资格的学生,普通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到其中。虽然,高校还会设立相关社团、俱乐部以鼓励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但是缺乏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也会影响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所以,传统、单一的足球运动开展模式会阻碍高校足球运动的开展。

(二)高校足球运动竞赛现状

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作为中国校园足球的顶级赛事,每年都有众多高校参与到赛事当中。除了每年举办一次的大学生足球联赛以外,就是各区域兄弟院校之间的友谊联赛,校内各个专业之间、年级之间的比赛。各省、市、地区通过体育部门或其他行政手段来组织的高校足球竞赛次数几乎没有,与国外系统、完善的高校校园比赛机制向比较,具有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1]。高校仅仅依靠大学生足球联赛这个平台来参与到校园足球中来,表明高校间的校级联赛开展状况并不乐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高校足球运动的竞赛体系得不到保障,无法推动各地区高校校园足球的联合发展,在区域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三)高校足球运动员组成现状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动校园足球运动发展,先后颁布了大量相关政策,促进高校足球改革,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建设高水平足球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成为高校足球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保证高水平足球运动队伍的建设,各高校纷纷引进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以此保证能够在运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另外,除了具有足球特长的体育专业学生之外,校园足球队的组成还包括校内不同专业的足球爱好者,但由于竞赛规则及竞技水平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符合参赛资格。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很难兼顾学习和训练任务,要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正规足球训练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高校足球运动队伍需要继续完善运动员选拔及培养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还有很多高校只重视男子足球队伍的建设,对于女子足球的组建持有可有可无的态度。但纵观我国男女子国内外比赛成绩来看,女子队伍的成绩并不差,可能受到我国的传统观念和管理制度的影响,导致女子足球运动受不到重视,形成了一种“重男轻女”的态势。

(四)高校足球师资现状

由于我国疆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导致各高校的足球教练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高校呈现的景象就是,经济发达地区,足球竞技水平越高的高校越重视师资和教练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和训练,有经济条件的高校还会引进国外的足球优秀教练专门负责高校足球队伍的训练管理。而那些足球竞技水平一般的高校只能依靠现有的师资队伍负责承担足球运动教学和训练任务。虽然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足球竞技比赛和带队经验,难以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而经济发展水平欠缺的地区,高校对于足球运动的开展并不重视,师资数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和训练需要,甚至会出现非专项教师进行足球教学训练和没有足球课的现象,严重阻碍足球运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要建设高水平的足球运动队伍,必须要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和教练队伍,完善师资体系,保证足球运动的开展。

二、影响高校足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

(一)场地设施不足

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建设的足球场地平均只有2-3片,这些场地不仅要安排课程教学,还要兼顾运动队伍的训练,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需求。同时学校不重视、经济投入不均衡、资金不到位、审批流程太过繁琐等问题都会影响新的场地建设。场地设施数量不足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场地设施成为高校的重点解决内容。

(二)校园足球氛围差

虽然高校足球运动日趋普及,但由于大学数学生对与足球基本知识技术的掌握程度较差,并不具备参赛的资格,使学生感受不到足球运动的快乐。而掌握了知识技术的学生通常也是抱着争胜的态度参与到运动训练中,这与终身体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体现不了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为此,高校应为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平台,举办足球相关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于足球的认识,摆脱功利心态,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足球运动中,形成良好的足球氛围。

(三)学校重视程度不高

学校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校的体育运动项目水平。只有学校重视足球,足球运动才能更好的在校园发展,经济投入、师资水平、场地设施等条件才能得到提高,为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保障。基于国家政策实施,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响应,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但是在制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落实到位,对于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大大阻碍了高校足球改革工作的推进。

(四)足球运动伤害

作为体育运动项目,足球运动本身具有的较强对抗性和竞争性,在课程教学、比赛、训练中难免会出现足球运动伤害。由于足球运动造成伤害影响较大,使得教师和学校对高校足球运动的开展比较被动[2]。由于学生缺乏运动伤害的原因及处理预防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解决运动伤害带来的影响,抑制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加上体育运动项目的种类繁多,高校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等等。

三、发展对策

(一)创新高校足球运动开展模式

高校在推进校园足球改革的进程中,有必要对足球运动的开展模式进行创新。除了教学和训练这两种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建设足球运动相关的交流平台,如举办足球运动嘉年华、足球知识竞赛、足球体验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足球运动的专业理论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健全高校足球运动竞赛体制

在校园内部,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校园竞赛机制,举办各种级别和类型的校级足球比赛,以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团结拼搏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校园外部,可以推动各地区、各省市高校之间的竞赛体系,加强交流,共同提升高校足球运动水平。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直接影响着高校的足球运动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而是要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培训,对于足球专业教师给予更多的扶持与帮助,鼓励年轻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完善运动员选拔和培养机制

我们都知道,运动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对于足球运动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优秀的运动员能否进入到高校队伍的建设中,主要还是看我们的选拔机制。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要想进入到学校高水平队伍中是比较困难,但是学校可以通过完善选拔培养机制 ,放宽选拔范围,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足球队伍的建设中,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带动高校足球运动水平的发展。

四、结论

足球作为高校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必要加快足球改革的建设步伐,营造一个良好的運动氛围,带领更多的学生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国钧.高校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2017(3):101-124.

[2]纪飞凤.普通高校足球运动伤害的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以泉州地区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高校现状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