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源《道光湖粤平瑶记》的学术价值

2020-09-10 07:22周贤斌
今古文创 2020年1期
关键词:魏源

摘  要: 清道光年间的赵金龙起事无疑是瑶民族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文字记载散见于地志、官员书信奏章、笔记野史之中。由于时代相异,所处阶级不同,对于赵金龙起事一事,各家说法莫衷一是。魏源是这一事件的旁观者,无直接利益关系,在其《圣武记》中有《道光湖粤平瑶记》一文,是对赵金龙事件全面集中的叙述。综合魏源《道光湖粤平瑶记》的写作背景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进行考察对比,可知魏源《道光湖粤平瑶记》叙事较为客观公正,是极具学术价值的瑶民族史研究文献材料。

关键词: 魏源;赵金龙;道光湖粤平瑶记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1-0045-03

一、《道光湖粤平瑶记》写作背景及信息来源

清道光十一年,永州江华瑶民赵金龙率众起事,在周边的宁远、新田等地与清政府官兵展开斗争,并在湘桂粤边境瑶民中掀起了较大的波澜。由于起事瑶民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地方政府在初期斗争中连连失利,最终在清政府出面下,赵金龙起事才被镇压。赵金龙起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对湘桂粤瑶族聚居区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在其后,亦不断有瑶民举起复仇反清的旗帜。接连不断的起事,亦影响到清政府在湘桂粤边区的民族治理政策,在税收、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妥协和让步。

魏源的《圣武记》全书共十四卷,是一部记载清王朝军事、政治的纪事体史书。梁启超曾给予《圣武记》极高的评价,言曰:“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实罕见之名著也。”《圣武记》在史学上的成就与魏源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在史书编撰上,魏源尤其注重史料的收集。道光年间的趙金龙起事亦得到了魏源的关注。在《圣武记·卷七》中,《道光湖粤平瑶记》一篇对赵金龙起事的始末做了两千余字的长篇幅叙述。从魏源写作《道光湖粤平瑶记》的背景及信息来源上看,魏源所述历史有其客观性和可性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一)魏源写作《道光湖粤平瑶记》的年限及身份

关于《圣武记》的写作年限,魏源在《圣武记·叙》中有所提及:“晚侨江淮,海警沓至,忾然触其中之所积,乃尽发其椟藏,排比经纬,驰骋往复,先出其专涉兵事及尝所论议若干篇,为十有四卷,统四十余万言,告成于海夷就款江宁之月。”由序言可知,魏源所作《圣武记》成书于“海夷就款江宁之月”,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南京条约》在江宁(今南京)签订之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一著作于何时起笔,魏源只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即魏源居于江苏南京,甲午海战爆发之后。

在魏源之子魏耆为父亲所作的《邵阳魏府君事略》中则对《圣武记》的动工时间有一个更为准确的记叙,其言曰:“裕公阵殁后,抗抚议遂成,有感而著《圣武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裕谦在中英战争中受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浙江防守事务,林则徐亦受命前往镇海协防,魏源也在这时被招入裕谦幕府中。据《清史稿·志一百二十九》记载:“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裕谦以所部兵赴镇海,方至,而英人自蛟门岛来攻。时镇海防兵仅四千,提督余步云与总兵谢朝恩各领其半。步云违裕谦节制,不战先走。英遂据招宝山,俯攻镇海,陷之。裕谦赴水死,谢朝恩亦战殁。”由此可见,魏源创作《圣武记》是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裕谦殉国之后开始的。对于这一时间,清道光年间《宝庆府志·艺文志》所辑录的一封魏源致同乡邓显鹤的书信亦可作为佐证,魏源在书信中亦提到了《圣武记》成书一事:“源羁寓无聊,海艘迭警,不胜漆室之忧,托空言以征往事,遂成《圣武记》十四卷、《海国图志》十五卷,先刊成一种,寄请诲正。”从魏源所言“羁寓无聊”亦可知魏源著《圣武记》是在卸任裕谦幕客,居家赋闲之后。

魏源在《圣武记》中开篇便言“荆楚之南,有积感之民焉”,将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心态做了定位。道光二十一年,中英海战,朝廷昏庸,中方连连失利,幕主裕谦以身殉国,这些无疑都给魏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魏源积感而发,将自己之前所收集的历史材料用一年的时间排列编订成《圣武记》一书。此时的魏源既不囿于“官家人”的身份,又心怀“漆室之忧”,感伤于国事民生,编写史书自然也更客观、真实。作为一部私人编著的史书,《圣武记》自然也有其他史书不敢言或未能言之处。《道光湖粤平瑶记》是《圣武记》其中的一篇,在事情发生十余年之后,魏源再来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历史,相较于当时参与战争的朝官禧恩的《剿瑶善后章程疏》、官方所辑《十朝圣训》、《江华县志》的文献,魏源叙事角度也更加公正客观。

(二)魏源写作《道光湖粤平瑶记》的材料来源

《圣武记》虽然是一部私人编修的史书,但是在史料的选取上也是相当广泛的。对于自己编修《圣武记》的材料依据,魏源在序言中亦做了交代:“京师,掌故海也。得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传说。于是我生以后数大事,及我生以前上迄国初数十大事,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魏源长期宦游于京师,并曾任中书舍人一职,这给魏源提供了接触到内阁文书档案的机会。罗汝怀在为魏源《古微堂诗集》作序时也提及魏源这段在京城访书的历史:“自是入薇省读中秘书,益从三馆众储藏富有之家取观,借书还书车相属于道不绝。”魏源还以幕客的身份与当时的林则徐、陶樹、贺长龄官员重臣等人交往,这无疑都为魏源编著《圣武记》提供了较广的史料收集渠道。

魏源的湖南好友也是魏源获取赵金龙起事信息的一大主要来源。魏源挚友、亲家陈起诗就曾经在赵金龙起事之后撰写《平瑶议》一文,向朝廷提出“团练乡勇”“以瑶治瑶”的建议。陈起诗之弟陈起书也参与了这场战争,据《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记载:“陈起书,字通甫,幼从兄起诗讲求经世学,由附贡生候选训导。道光十三年,逆瑶赵金龙叛,起书条陈御瑶策,知州姚华佐多采用之,州城得无患。”同时魏源与永州士子何绍基、杨紫卿等人也都相友善,这些或可为魏源撰写《道光湖粤平瑶记》提间接的材料。

魏源修史著述治学严谨,他在《圣武记》中曾对当时浮躁的学风做出批评:“沿习不察,积非成是,始于士大夫不讨掌故,道听途说,其究至治误于家国。”魏源写作《道光湖粤平瑶记》一方面可以从湖湘好友、朝廷官员中获得消息,一方面又可以获得官方文书,二者相互考订,叙事也更准确、更具全面性。

二、《道光湖粤平瑶记》叙述内容及客观性

《道光湖粤平瑶记》对赵金龙起事的叙述共两千四百余字,赵金龙起事的起因及瑶民与官方战争经过、事件结果尽记于其中,相较于其他文献记载,魏源《道光湖粤平遥记》有其独特之处。

对于赵金龙起事的原因,清同治年间《江华县志》在卷七《兵防》中记载为:“道光十一年,锦田长塘冲瑶人赵金龙煽惑九冲八排诸瑶,聚众滋事,自称‘大朝王’。焚烧房屋,杀掠人民,窜扰蓝山、宁远、新田、桂阳、常宁等州县。经大兵围逼羊泉,尽数歼灭。”《江华县志》将赵金龙起义称为“聚众滋事”,并说赵金龙自称为王。《清史稿》中无对赵金龙起事原因的记载,只在《清史稿·本纪十八》中记曰:“二月戊寅,湖南江华县瑶贼赵金龙作乱,命卢坤等剿之。”将赵金龙起事称为“作乱”。其他相关记载则零散见于其他参与这场战争官员的列传中,而每当提及赵金龙起事,《清史稿》都以“作乱”称,如《清史稿·列传一百五十二》中记载禧恩时亦称:“十二年,湖南江华瑶赵金龙作乱,命禧恩偕盛京将军瑚松额督师,未至,总督卢坤、提督罗思举已平之,歼金龙。”

魏源在记叙赵金龙起事的起因和为赵金龙事件定性时,与《清史稿》和地方志的记叙是不相同的。魏源在《道光湖粤平瑶记》中对赵金龙事件的起因做了如下的记叙:

湖南衡、永、郴、桂四州郡,界广东连州、广西全州,踞五岭之脊,民瑶杂错,深谷重巇,风气戆鸷,与华不通。华民欺其愚,夺攘侵侮,官吏辄右奸民以朘瑶。积怨则变,昔今一辙。有赵金龙者,湖南永州锦田瑶与常宁瑶赵福才以巫鬼神其众。时楚、粤奸民结天地会,屡强劫瑶寨牛谷,党联官役,瑶无所愬。于是金龙妖煽其峒,倡言复仇,使赵福才纠广东散瑶记三百余,合湖南九冲瑶共六七百人,道光十一年十二月,焚掠两河口,杀会匪二十余人。

魏源在《道光湖粤平瑶记》中不将赵金龙起事称为“作乱”,而是称其为“积怨则变”,认为赵金龙之所以起义是因为长期受到奸民会党的欺辱抢掠,而地方官吏却无所作为,甚至与会党相互勾结,瑶民怨无所诉,只能起事反抗。相对于地方志和《清史稿》所说的赵金龙“作乱造反”,魏源的评价则相对公允。

同时《江华县志》中称赵金龙部“焚烧房屋,杀掠人民”,魏源在《道光湖粤平瑶记》则言:“焚掠两河口,杀会匪二十余人。” 认为赵金龙所杀的人是会匪,而不是普通百姓民众。不僅如此魏源还指出:“初,楚、粤边郡奸民为天地会,缔党歃约,横行乡曲,小剽掠,大擅杀,各有名号,兵役皆其耳目羽翼,一呼百诺,吏不敢问。赵金龙起事,即戕杀会匪,故会匪不附。” 魏源一方面斥责会党为恶作乱,官吏腐败与之勾结,一方面也肯定了赵金龙戕杀会匪,打击会匪气焰的功绩。

赵金龙起事在当时显然是激起了一些波澜,在朝廷出兵镇压下,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赵金龙之事显然也影响到了朝廷的民族政策,在《道光湖粤平瑶记》中记述:当赵金龙事件平定之后,连州八排瑶再次被奸民官役掳掠,诉于官府。连州同知蔡天培判案时“断民役偿瑶千二百金”。虽然后因“民役不偿”,瑶民再度起事,但是禧恩等人赴粤处理此事时,首先也采取的是“遣人赴瑶寨招抚”的策略。[3]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不可否认魏源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但是魏源在根本上还是未能跳出封建思想的禁锢,对待清末接连不断的起义,魏源虽然在宗教、文化教育等问题上认为民族应该平等,但是他始终还是在维持以封建君主为核心的民族团结,对所有的少数民族起义、农民起义虽有同情,却还是持反对态度。魏源是赵金龙起事的“当时人”,在《道光湖粤平瑶记》中魏源敢言赵金龙起事的原因,敢于说出会党和清地方政府之过,在当时的叙史中是极其难得的,这也为后人研究赵金龙及瑶民族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姚舜安.赵金龙领导的瑶民起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2]梁启超.国学指导二种[M].上海:中华书局,1940.

[3](清)魏源著,魏源全集编辑委员会校.魏源全集(第三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4.

[4](清)魏源著,魏源全集编辑委员会校.魏源全集(第二十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4.

[5]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8.

[6](清)黄宅中,邓显鹤编.宝庆府志[M].清道光二十五年邵阳濂溪书院刻本.

[7](清)罗汝怀著,赵振兴校.罗汝怀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3.

[8] 陈扬桂.同窗·同事·亲家翁(下)——魏源和陈起诗[N].邵阳日报,2015-11-10(第六版).

[9]刘华邦等.同治江华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湘粤桂边区民间文献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5YJC870026)

作者简介:

周贤斌(1999— ),男,现为湖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地域文学。

猜你喜欢
魏源
魏源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从《武林纪游十首》看魏源早期涉佛心态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魏源: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看魏源的文化选择
魏源论孔子与《诗经》
论《皇朝经世文编》载文作者的历史思想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