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体育自主学练能力培养策略

2020-09-10 07:22郑敏
体育时空 2020年13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郑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15-02

摘要 培养学生终身自主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本文从营造舆论导向,形成宽松自主学练环境;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采用分层教学,促进差异学生自主发展;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等方面,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体育自主学练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和持久性,促进学生从小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对学生有益的锻炼方式,实现自身的体育锻炼价值。

关键词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自主学练;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大力推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坚持育人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健身能力,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要求奠定基础。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更为重视学生技能技术的传授与指导,忽视了学生终身健康发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加上大多数学生未能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深深地影响到体育锻炼效果,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一名教书育人者,要时刻以核心素养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体地位,不断创造条件与机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平台,促进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就一批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人才。

一、营造舆论导向,优化宽松自主学练环境

教师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让“核心素养”深入民心,就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理念的宣传渠道,形成积极向上、人心所向的、人人参与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开展适合小学生身心特征的体育运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选择自身有所专长和爱好的锻炼内容、练习方法、练习步骤等,不断提高自主学练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热身活动中,教师在强调准备活动意义、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前提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内容与形式,有的学生选择了自主跳绳跑练习,有的采用音乐伴奏下的舞蹈练习,有的开展了两人一组的双人操练习,还有的则自由组合成合作伙伴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学习干劲十足,学习状态极佳,不仅激起了他们那久违的兴趣感和兴奋感,而且大大了提高了练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能力及小组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小学生科学健康观的养成教育,并通过板报宣传、广播、观看视屏及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等手段,不断推进健康理念的宣传与引导,让全体小学生从小懂得锻炼的意义以及身体健康对今后自身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的巨大益处。鼓励学生积极走向运动场地、走进大自然,感受到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给自身身心健康带来的益处,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养成终身受益的自主健身知识与技能,让“健康第一”思想凝聚共识。

二、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技能与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体育课堂学习深感兴趣,这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重要因素。可见,兴趣对促进小学生的体能、技术及能力等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构建多元化的旨在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健身等能力。例如:合理安排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内容。教育学生从小端正体育运动的态度,并自觉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具有锻炼价值的体育活动中,并形成持之以恒主动参与的体育品质,如:教师将耐久跑项目优化成具有趣味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足球或篮球比赛、定向跑、游戏、跳绳等长时间的运动项目,确保学生练习热情与欲望得以保持;结合小学生运动专长和技术动作熟悉程度开展迁移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运动氛围中,产生对体育学习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达到共同提高等目的。如: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在快速跑中出现的步幅小、频率慢、加速跑身体重心过早抬起以及途中跑时重心后座等不足,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技术缺陷,有针对性地选择改进技术动作的练习,如:后蹬前摆练习、弓箭步走、车轮跑以及结合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等,既有目的地提高了学生短跑技术动作的质量,又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达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

三、采用分层教学,促进差异学生自主发展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她们在学习态度、吃苦精神、心理状态及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存在着一定的反差,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差异特征,在发挥优秀生技能优势的情况下,凸显学生的特长项目,同时要强化对“后进生”“学困生”的“辅差”,有效地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挑战更高难度的平台,以及帮助学困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改善动作技术,提高对整体技术动作掌握的熟练度及实践运用能力,促进体育锻炼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400米耐久跑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等实际,将学生划分成了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符合小学生体能、技术发展等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如:有所区别地安排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距离的练习;在进行定时跑练习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跑的时间上有所区别;同样的,在跑速上也作了不同强度、运动负荷的要求,这种分层教学的实施,不仅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每个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学有信心、学有奔头,树立了他们学好体育的信心,进而自觉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提高了耐久跑的锻炼效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重要的学生在自主学练中学会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能力。

当然,在采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差异性学生不同的评价,尤其要肯定学生在自主学练中的学习态度、进取精神、意志品质及进步程度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必胜信心。

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的培养。新时期下的体育教学应应着眼于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着眼于学习学习情绪的调控,着眼于育人价值的体现,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最大限度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排球垫球基本技术,教师要引导學生根据自己技术动作掌握程度,采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将有利于突破技术难点、改进技术重点等的练习形式与内容融入其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此时有的学生选择了自垫练习;有的两人一组进行击固定球练习;而有的学生采用两人合作的一抛一垫、有的小组则采用围成圆圈进行互垫的形式进行……学生采用这种针对性强的练习方式,不仅大大地激发了他们个人的潜能,有针对性加以改进技术动作,提高技术动作水平,而且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自主锻炼和合作学习方法,促进了自主学练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耐久跑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选择能克服自身厌倦、恐惧长跑心理的练习方法,有的学生选择了30米往返折回跑;有的学生选择100接力跑;有的则采用跳绳跑的形式,还有的选择追逐跑、领先跑、让距跑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练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变“要我练习”为“我要练习”“我会练习”的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高了广阔平台和空间。

总之,教师要在深刻领会核心素养精神的前提下,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学生的基础素质和爱好等个性特征出发,确定适合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始终,为学生提供自主锻炼的舞台,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健身能力,养成终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小平.浅析创造性体育课堂教学的十大特征[J].体育教学,2018(03):71-71.

[2]周淑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篮球教学的方法研究[J].当大体育科技,2019,23(9):96-96.

[3]夏振海.实践与感悟体育兴趣选项教学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9,(09):36-36.

[4]牛海峰.以兴趣为基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05):96-97.

[5]葛庆龙.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16-216.

[6]项敏玉.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J].新课程,2019(11):31-31.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瑞亭小学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