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63岁女董事长上疫情防控一线被拒,儿子代母“上阵”,写下这些防疫日记

2020-09-10 07:22吴军
家庭服务 2020年3期
关键词:病区防护服抗疫

吴军

自2020年1月26日,河南圆方集团物业公司总经理李圆方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工作了5天。

公司有几万名员工等着他管理,为何要以身涉险?家人怎么想的?在隔离病区,李圆方干了些什么活儿?

李圆方:在隔离病区负责安保工作,每天三班倒

1月25日晚上,63岁的圆方集团创始人薛荣瞒着近90岁的老母亲,向疫情一线——郑大一附院有关负责人递交了“请战书”。但薛荣的儿子、圆方集团总经理李圆方,无论如何也不让他的母亲去一线。

正在母子争执不下时,1月26日,薛荣递交到郑大一附院的抗疫请战书被拒了。原因是她的年龄超过了規定的上限55岁。

母亲被拒后,他们俩也就不用再争了。最后,儿子李圆方上了一线。

1月30日,李圆方在郑大一附院隔离病区工作已经5天了。

“我在12号楼的5层。”李圆方称。隔离病房主要分为污染区和洁净区两个区域。污染区,也是治疗区,这里只允许医生和护士进入。他被安排在了洁净区,负责安保工作。

“具体工作就是不让外面的人进来,也不允许里面的人出去,中间可以传递一些药品。”李圆方称。他和另外两名同事,每天三班倒:早7点至下午3点是早班,下午3点至晚上11点是中班,而晚上11点至第二天早上7点是夜班。

这几天,他吃的一直是医院的配送餐,两菜一汤一主食,还有水果。为了安全和避免交叉感染,他和同事们被安排住在医院附近的一家宾馆里。

上了抗疫一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他眼里是什么样的存在?

“感觉比非典传染得快,但得重症的人不多,被传染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李圆方称。除了他,目前圆方集团还有2 000多人在郑大一附院各病房为患者提供服务。

因为疫情,也因为上了抗疫一线,今年34岁的李圆方从来没有感觉春节假期这么漫长,用“度日如年”形容毫不为过。1月29日晚上,他和妻子、两个女儿短暂视频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真希望这次疫情能早点过去啊。”李圆方在电话里感叹。

薛荣:17年前,在非典一线累到呕吐

2014年,李圆方从国外留学回来,接手公司的业务。那时候,集团年营业收入4亿多元,如今,集团年营业收入增至20多亿元。企业做得这么大,为什么李圆方还要坚持上抗疫一线?这和他的母亲——圆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党委书记薛荣密不可分。

1994年5月,下岗的薛荣带领16名同样下岗的工人创立了圆方集团。26年过去了,圆方集团已经从一个不起眼的保洁、家政公司,发展成为了集物业管理、家政服务、高空清洗、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母婴护理、妇产科医疗护理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2020年1月25日晚上,63岁的薛荣向河南的疫情一线郑大一附院递交了请战书。请战的理由是,2003年非典时,她曾经作为一名保洁员在非典病房工作过1个月。

17年前,46岁的薛荣,负责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非典病房污染区二、四、六这3个楼层的保洁工作。当时,为了做好自身防护,薛荣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需要穿3层防护服、戴4层口罩。5月份的郑州,天气已然很热了,这样的穿戴让人喘不过气来。但为了安全,只能这样。

为了节约防护用品,也为了减少穿脱的次数(脱下来的防护服就得扔掉,不能再用了),那1个月里,薛荣不敢喝水,更不敢喝稀饭,为的是少上厕所。有时洗刷厕所的便池时,因为太过恶心会呕吐,但呕吐物到了嘴边,就又被咽了下去……

“当时口罩是戴在防护服里面的,要呕吐的话,就得把口罩、防护服都脱下来,脱下就报废了。”她说。薛荣不舍得来之不易的防护服这样被报废,只能继续忍。

除了做好3层楼的清洁、消毒杀菌工作,薛荣每天上午和下午还要把医生、护士换下来的防护服从6楼扛到1楼。那时医院里没有电梯,这些工作全靠走步梯完成。

有一次,抱着厚厚的防护服的薛荣从3楼摔到了2楼半,晚上回到居住的宾馆一看,身上好几处青紫。当时天气较热,这样楼上楼下地跑,她出了很多汗。每到中午或晚上脱衣服时,薛荣手套里的汗水,如果倒到一次性杯子里,至少有半杯。

为什么要上抗疫一线?母子俩都有话要说

26年过去了,如今,圆方集团旗下有10家子公司、38家分公司,有员工近6万名,共为全国126家医院提供服务。2019年年底,圆方集团营业收入超过了20亿元。企业这么大的体量、规模,这么多员工需要管理,创始人母亲和“少帅”儿子就非要上一线吗?捐款或捐物不也是抗疫吗?为什么母子俩都争着抢着上一线呢?

对此,薛荣称,集团自成立时,就一直奉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宗旨,26年来已累计培训安置了18万多下岗工人、农民工、大学生。而且,集团有21个党支部、77个党小组、516名共产党员。

“我们公司对党员的要求是‘平时看出来,困难站出来,危机豁出来’。”薛荣说。疫情来时,作为公司的党委书记,她肯定得第一时间站出来,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对于和母亲争着抢着上抗疫一线,李圆方也有自己的理由:一,这是企业文化的要求。疫情当前,公司1.6万多名员工都在全国各大医院奔忙,作为集团总经理,他更得站出来为公司员工做表率。二,他是集团党委副书记,有责任有义务站出来。三,他是薛荣的儿子。母亲17年前为非典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作为儿子,也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四,从他个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人生历练。历练,说起来可能只有两个字,但真正参与过,才知道意味着什么。

17年前,为非典病房服务时,薛荣就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为此,她写下了遗书。而今,儿子顶替她上了抗疫一线。当看到儿子走进病房的一刹那,她哭了:“我只有这一个儿子,说实话,也舍不得。”

年轻的李圆方却对此次抗疫充满了信心。在医院时,他尽心尽力地工作,下班后,他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自己一天的感受。

“努力收集生活中每一点希望与美好,我们要点亮彼此生命中的那一束光。”2020年1月29日晚上11:14,李圓方在朋友圈这样写。

李圆方日记节选

第一天:防疫是医院的头等大事

1月26日,正月初二。

正月初一的中午,我看到母亲在写请战书要求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去。

17年前,在非典疫情最危急的时候,她走进了非典病房,给圆方集团和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到母亲的请战书,我说:“让我去!”

今天中午我带着家人的祝福和嘱托走进了黄色警戒线隔离的疫情病区……

在岗位上我也被着重教导了消杀防护的相关知识和要点。在这个场合,再怎么重视消毒都不为过。从中午到晚上,我大概用消毒液洗了不下30次手,每次接触人和物都需要重新清洗。我的工作主要还在清洁区,而在治疗区的医生和护士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责任!

第二天:护士长家人来探望,只隔着玻璃门见了一面

1月27日,正月初三。

今天是初三,但感觉好像已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过得着实是有些漫长了。每天看着新闻中确诊的数字不断上升,总觉得有些度日如年。

今天病区白护士长的家人过来探望。他们隔着玻璃门简单见了一面。虽然没有什么过多的话语,只是家常的问候,而从护士长的欲言又止中,也能感觉出来对家中孩子的思念和肩上的压力。白护士长和她的团队,原来负责感染科的工作,这次隔离病房就设在她们科。她从年前就带领团队驻扎这里,始终未能回家。工作轮转结束也是十几天后的事了,而后面她们还需要十几天的二次隔离。

真心为她们的付出和辛苦而感动。

第三天:数据增加,说明更多人得到了救助

1月28日,正月初四。

从2 840到4 630只用了一天,今天全国确诊病例数量的增幅超过60%。数量和比例都比昨天高很多,但是我心中反而更踏实了一些,因为更多的确诊不仅代表更多人得病,也代表更多人得到了医疗系统的救助。

今天母亲带队去信阳潢川慰问一线的员工,原计划他们要开车到湖北的十堰。在湖北十堰市人民医院,我们圆方有近400名员工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但由于十堰封城,路线改为河南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信阳。

虽然关心她的亲戚朋友都在劝阻她,说“疫区医院太危险”,母亲却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越是危险越应该向前,圆方人加油!”

第四天:和女儿视频后,更想家了

1月29日,正月初五。

今天四楼二号隔离病区投入使用。我所在的一号隔离病区中收治的疑似病人全部转到了二号病区,留下的都是已经确诊的病人。医护人员的压力有一定减轻。

今天下午空闲时,和妻子晓毅还有两个孩子简单视频。听到两个女儿说“爸爸注意身体”时,想家的情绪更浓了。想到至少还要几周才能相见,而晓毅自己春节在家既要照顾两个孩子,又要照看我87岁的姥姥,也想对晓毅说一声“你辛苦了”。

猜你喜欢
病区防护服抗疫
“画”说抗疫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医院药房冷藏药品病区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巾帼风采
团结抗疫
抗疫空调防护服及其保障系统
特殊的“衣服”特殊的爱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