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0-09-10 03:54王树华
南北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计算习惯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王树华

【摘    要】数学是一门由数字和公式堆积起来的学科,而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则是建立在这些数字和公式的基础上。因此,学生要想真正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掌握扎实出色的计算能力,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计算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率,最终实现数学学习质的突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计算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125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从零开始的打基础过程,所以数学学科尚未展现出十分明显的逻辑严密性和内容复杂性。教师教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方向在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逐渐形成良好正确的计算习惯、计算思维和计算兴趣。而有利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策略则要合理建立在满足学生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实在数学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公式、概念记忆的教学和考察,打好学生的计算基础

计算是一个有规律、有原则的过程,学生要想形成正确的计算思路并且最终算对答案,就必须要遵循计算的原则和原理,保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计算,在科学的框架结构下进行计算。而构成计算原则框架的基础就是数学的概念和公式。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在面对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有时候有了计算的思路,但是却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计算公式,不知道应该如何构建计算步骤。这就是因为学生的计算基础——数学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水平不到位导致的。因此,现阶段我们教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不断对学生的公式概念记忆和理解程度进行考察,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计算基础,为后期形成严密的计算思路,构建有效的计算过程框架奠基。

一方面,在最开始的教学环节中,针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教师就要用对方法讲清楚讲透彻,保证学生对如何用公式概念、在哪里用什么公式概念这一问题形成明确的回答。另一方面,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周期性的整体检查和抽查,通过完成简单默写背诵、特定题目等任务来考察学生对公式概念的记忆理解情况,并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打好计算所需的概念公式基础。

二、构建和展示完整的计算思路,引导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创新的突破

小学生群体学习经历与学习方法的不足,造成了他们常常无法自主产生解题思路和计算思维的问题,更多时候需要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路者,在一开始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模板,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计算的思路和模式,最终构建自己独特的数学学习策略。而这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做好完整计算思路的展示和讲解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值得学习和模仿的计算思路模板。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主要目标就是将计算的思路分析透彻、展示清晰,使之易于被学生学习和模仿运用。其次,教师要从一种思路的讲解出发合理地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在逐渐走出模仿式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的学习和计算风格。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计算完成一道题目之后,就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改动数字或者计算切入角度,再让学生根据最开始的计算思路转换思维,进行独立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创新突破。除此之外,这种教学理念还要反映在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后作业练习中,教师也要形成“例题——讲解——练习题”相统一的作业模式,帮助学生不断学习科学有效的计算思路。

三、用好错题和例题,及时纠正和优化学生的计算思路

将学生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用好,将教师收集的经典例题用对,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是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错题中反映出来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错误思维,而例题则代表着最为有效简洁的计算思路和方法,所以只有教师将例题和错题用对用好了,学生才能够有效发现自己的问题,纠正错误的计算思路,学习到经典高效的计算方法。在例题和错题的分析过程中,我们教师先要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錯题产生的原因,来了解例题的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合作讨论,对现有的难题和错题进行自主研究,分享和学习不同的计算思路与方法,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和实践力。接着教师再针对学生合作学习也无法解决的难题进行单独的讲解,及时引入具有思维普适性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久而久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

四、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克服计算过程中的陋习

数学计算不仅是考验学生理解力的过程,更是考验学生细心程度、观念态度的过程。很多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都会表现出随意性和散漫态度,不小心算错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对于这方面尚不完善的小学生群体来说,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往往能够有效改善数学计算过程中的陋习和错误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细心程度,提升学生数学计算的效率,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以学生计算解决一道应用题为例,教师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先要培养学生会读题的习惯,指导学生在看题读题的过程中划出题干中的重点提示词和数字。如果是图形类的题目,则还要培养学生标注图形线条、角度大小和单位的习惯,保证学生将题目读懂读对。接着,在学生正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反复的叮嘱和纠正来培养学生正确打草稿的习惯、科学验算答案的习惯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等。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在计算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克服散漫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重视课后训练,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在反复有效训练、计算和实践中提升的过程,不同于其他一些科目强调感知力和感悟力,数学十分重视计算训练的密度和强度。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及时回顾和巩固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形成数学计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但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群体在进行计算学习时的一些特点和不足,理性调整数学课后作业的量和类型,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并帮助他们在合理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的重要地位催促着我们教师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计算教学方法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在课内外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计算能力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肖明翠.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的理解记忆[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38-38.

[2]卢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80-180.

猜你喜欢
计算习惯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怎样更好得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探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农村中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途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