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长和小班幼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培养

2020-09-10 04:17郭海莲
新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班小朋友环境

郭海莲

摘要:在对小班幼儿的家庭教育工作过程中, 寒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本来都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内容。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作为促进幼儿社会交际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引导者,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注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亲子交际互动学习环境,本文对于提高小班幼儿人际交流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班幼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交际方法 小班的孩子: 爱慕、活跃。他们都是愉快、忧心如焚虑的"小天使"。而在这快乐的一天同时,作为每一个孩子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多让他们体验交往生活,而不是百分之九十的顺从、包办代替。因此,作为小班幼儿教师更重要的是注意加强对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一、克服自我为他人中心,激发小班幼儿交往欲望

每个儿童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班幼儿,来到一个陌生不熟悉的环境或地方,常有小朋友表现的比较严重、畏惧,害怕不敢与 身边的小朋友或老师说话,也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往。为了避免孩子不愉快的情绪、不愿意尝试在新的环境中生活,我们需要为孩子缔造轻松良好的说话环境,给孩子搭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游戏、说话、交心谈心,这样对小班幼儿的交往中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刚来幼儿园的孩子不合群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物品只会争抢,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这样的例子,如:我们所带的班上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擦桌子玩的时候,总喜欢和小朋友争着抢着去做事情,他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帮老师拿自己的毛巾帮他擦桌子,于是他很“起劲”,与那个小朋友一起争抢,被我的朋友发现后他会对我大声说:"谢谢老师,他和我一起抢了毛巾。"另外一位小朋友就会驳斥他,并且说了一句我不跟你玩了,果真当小朋友排斥了他,他又开始"骚动扰攘侵犯"另外的小伙伴,他这些行为,显示出他的交流能力有限。皮亚杰的小班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论中明确指出——7岁小班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思想具不可逆性,尚未完全获得守恒的概念,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明显以自我为思维的中心,以自己的想法表达为主,交往的范围达到极限,而在幼儿园工作人员多、角色转换方式不一,对于小班幼儿的人际交往思维能力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通过组织孩子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户外活动、角色扮演性游戏,区角游戏等,让更多孩子逐渐地融入到这个群体,给更多孩子和他们创造相互之间语言学习和进行文化交流的良好机会,让更多孩子做到想说、敢说、喜欢说,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良好的低幼语文阅读习惯,为教师和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丰富而又适合的低幼语文读物,丰富了孩子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了孩子的人际交往的技能和开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提供了交往的良好机会,缔造了合作的良好情境

每个人在儿童的身上都会有自己的一个优点,而我们作为新一个时代的幼儿教师必须做到"眼明口快",才能及时地捕搜到孩子的每一个亮点,并能更好地为每个教师和幼儿的成长提供表现自己的独特利益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在一日的生活中为了提供尽可能多的游戏机会可以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去了解和交流、去学习和交往,例如对幼儿角色游戏的玩法进行指导,角色游戏的玩法是很好地体现了幼儿游戏社会性的一种尝试,角色的游戏也给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发展空间。同时,游戏中也经常会发现存在许多幼儿独立合作的方式和环节,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培养一个幼儿独立交往的能力所非常需要的因素和基本条件。记得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男孩子,平时也不是那么爱多理人说话,总是喜欢独自坐在自己的一张小椅子上;每次老师问他或是和他一起讲话的时候,也不爱多理人,经常用的是一个字、两个字这样地简单的语言表达,这种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在各种语言方面的能力都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影响。虽然和他一起说话比较累人,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让他放弃,而是更加地对孩子关注,给予更多地的关怀。也许可能这样的成功事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但是唯一可以坚持不变的是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给我们的孩子能够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和机会不放弃,坚持地做好对儿童们的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鼓励者、支持者。给我们的孩子能够创造更多地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甚至认为我们是自己的宝宝,这样也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表达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培养和提高。

三、利用儿童模仿的特点,培养交往能力。

模仿,对于小班幼儿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因此作为小班孩子的第一任学习老师——家长。更是一定要注意做好孩子的模范:能够热情接待我们的客人并且能有规矩地说话。而且为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能有规矩地打招呼、能和我们的小伙伴愉快地一起玩;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小班幼儿的日常交还表达能力,而且也能够让小班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了有礼待人。同时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游戏"娃娃家""理发店""便当超市"中的人物对话、神情,让儿童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地发展。

四、正确引导,改变幼儿期孩子的日常交往行为缺陷

幼儿期儿童的交往行为是直接受家庭大人的影响和带动的,家庭环境很能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养成。《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语言是孩子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幼儿期是孩子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孩子有着不同的性格,对于3—4岁的孩子來说,我们要给孩子正确的语言信号和词汇,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来说我们要适当地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对于活泼好动的小班孩子,应该能够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更多的大人和小同伴进行交往,认识我们更多的大人和小朋友。对于内向又有点渴望与其他人进行往还的外向儿童,从心里会有点排挤外来的一些东西和人物环境,对这样的内向儿童,老师要特别注意如何去进行引导、关心,同时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主动和活跃的儿童玩耍嬉戏,激起不爱说话孤立儿童的欲望,以动带静的方法,让性格活泼的外向儿童带动内向的伙伴一起嬉戏,仔细注视活跃儿童的生活细节动向,找得到一个好的切入点,给予内向孩子特别的鼓励和关爱,让自己的儿童轻松地学习和朋友间的交流。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中,没有谁内向谁外向,只要家长愿意对孩子说一句"和你一起玩",就一定会发现有更多的小朋友愿意拉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独立活动能力强的适龄幼儿和他们一起拉手玩耍,一起学习和游玩,发挥幼儿小助手作用。

五、利用幼儿园和家庭的资源,增强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中有一条明确指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与家庭密切配合,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缔造良好轻松的环境和条件。幼儿园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幼儿园需要鼓励和提高培养幼儿与其他人之间密切交往的勇气和学习兴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少幼儿园的家长不愿意带自己的子女出外走亲探友,制止家长带儿童走出自己的家门,生怕家长与孩子间容易发生矛盾带来麻烦。许多的经验和实践表明,凡是在自己的房间里长大的孩子除了较复从外,大多是独立活动的能力相对较差、不喜欢于与人交往、胆小、缺乏主见精神的幼儿。所以我们的家长十分重视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高度一致性,经常都会请求家长一起来园参加家长会,学习一些有效的家庭育儿的方法。不少幼儿园的家长都走出了"封闭式"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家长和幼儿园小朋友营造了亲子之间合作交往的一个适宜空间和环境。比如:我们欢迎所有带儿童的父母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到家里玩耍,也会有意识的带着自己的儿童到幼儿园,常常去小朋友的家里去玩耍,休闲的时间可以带自己的子女一起到小区或附近的花园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嬉戏、交流。从而大增加了与小伙伴间的接触、交往的时间和机会,锻炼其的合作与友好交往的能力。因为儿童的内心世界永远都是单纯、美妙的,而未来的家庭和社会更是开放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引导其与幼儿友好的合作与交往。相信在我们与家园的共育、密切的联系中,孩子们一定会有不错的表现 !

参考文献:

[1]苏 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4江苏教育出版社

[3]《现代教育观念研究》张博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小班小朋友环境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环境清洁工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漫观环境
Let’s DIY Poster
粗和细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