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中产阶级文化精英小区”

2020-09-10 07:22丁云
现代苏州 2020年9期
关键词:云楼医科街巷

丁云

游客的榜单上,怡园历史文化街区没那么大名气,很多苏州人也不知道那儿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但作为还未被“大力开发”的文化街区,从这里是可以翻看到许多有关于苏州“里子”的内容的。

小区规划合理,布局完善

西起新春巷,东至人民路,北起景德路,南到干将路,总面积18.26公顷的怡园历史文化街区,荟萃了众多小型私家园林,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文人扎堆聚居、往来玩耍的代表性区域,搁到现在就是古城中心地段的“中产阶级文化精英小区”。

“小区”能够被评上“历史文化街区”,至少有两条尤为突出:第一,“小区规划合理,甚至称得上卓越”,主要看传统街巷的肌理、空间格局;第二,“小区内的顶级别院文化创意设计绝佳”,主要看区内古典园林,及文物古迹、古建筑、代表性近代建筑等。

苏州的很多传统街巷,名字听起来似是而非,很熟,但一般人搞不清确切位置,也有的干脆这辈子至今没听过,除非在那儿住过。怡园历史文化街区也这样,什么新春巷、斑竹巷、永定寺弄、神道街、曾家弄、彈子巷之类,马医科、韩家巷、宜多宾巷、庆元坊、金太史巷、怡园里和仁德坊等倒还相对听得多一些。

街区内部的街巷肌理,主要是东西街巷贯通,南北街巷断续。历史上,街区内有很多东西向贯通的河道,街巷就是依河而建的,形成了马医科、韩家巷-宜多宾巷、金太史巷-嘉余坊等东西向的街巷。南北向的巷弄则主要联通东西向的街巷,因受河道阻隔,大多不能一巷贯通。因而首先,“小区”的规划条理分明。

别院设计创意皆有亮点

今天你很难想象,这么一个不算很大的“小区”里,聚集了除怡园外,还有鹤园、曲园、听枫园、绣园等数个小型园林。大概也是顶级文人朋友圈想要一起玩耍,才各自在附近买了地皮,然后“你看我的啊灵”“我看我也要弄个类似的”“下次到你家去玩玩哦”,纷纷建了自己的爱园。

整个街区最靓的“园”,自然是东南角上的怡园和过云楼。过云楼是清末著名书画收藏家顾文彬购置了古时春申君庙址、明尚书吴宽故宅改建而成的住宅。与顾宅隔尚书里相对,就是顾氏花园怡园。

向西北移,庆元坊与金太史巷的夹角那块,有吴云的住宅与听枫园。吴云曾任苏州知府,“宅居不广,小有花木之胜”,他给自己建的听枫园专赏红枫。

庆元坊向南,在与宜多宾巷交叉的路口向西,南侧就是鹤园。俞樾题写了“携鹤草堂”的匾,道员洪鹭汀就给自己的园子取了这名。

站在鹤园门口,是很容易被西边、夹在新春巷与斑竹巷之间、长长的马医科菜场吸引住目光的。晚清“中产阶级精英小区”有没有这个菜场暂时未得知,但如果在菜场门口前刹住车,由斑竹巷转向南边,很快就能在下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马医科,找到本“小区”又一批很棒的宅园。

曲园就在街上。俞樾的宅子平面布局如篆文“曲”字,园中一小池也凹形似“曲”字,取名“曲园”。

按苏州人的讲法,曲园的“贴隔壁”就是潘奕隽故居。他是状元潘世恩的大伯,也是贵潘第一个进士,活得很长,91岁辞世。

沿着马医科一直向东,过了与庆元坊交界的路口,绣园在南侧。那里原名讴园,是清末词人郑火焯的寓所,后被余觉、沈寿夫妇拿下,据说九百平方米左右的占地,亭、台、楼、廊疏密有致,池、石、桥、树一应俱全。

社区活动层次国内顶级

“小区”内还陆续住进一些有“财力”的住户。过云楼往西,被称为铁瓶巷住宅的,是浙江巡抚任道镕旧居,退休后,他买下了徽商汪氏废园造了自己的宅子。此外,马医科、金太史巷、斑竹巷等都有非凡的传统民居。

他们或许是仰慕这里的顶级精英文化氛围。虽说只是“小区”活动,偶尔来些朋友串场,但搁到全中国都是顶尖的文人雅集。

晚清至民国时期,街区内的文人“邻居”如顾文彬、吴云、俞樾、顾鹤逸等,以怡园和过云楼为主要活动场所,创办了“怡园画社”“怡园琴会”等文化组织与活动,怡园街区成为近代苏州文化活动的中心。

区内盛行藏书。顾文彬、潘奕隽、吴云等都是有名的收藏家、藏书家,“甲天下”的顾氏过云楼自不消说,吴云藏品齐侯二罍、王羲之兰亭集序二百种也极其珍秘。

怡园画社的活动前后持续近半个世纪,先后聚集起吴大澂、郑文焯、吴昌硕、朱梅邨、吴辟疆、王季迁等人。

怡园琴会始于清末,吸引了叶璋伯、吴浸阳、郑觐文、吴兰荪、庄剑丞、李子昭、查阜西等琴史上留过名的人。鹤园园中曲会也一度尤盛,昆曲传习所“传”字辈常集会于那里。

怡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层次氛围,根本不是当时其他小区能够睥睨的。

猜你喜欢
云楼医科街巷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医者难自医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形态及风貌研究初探
医者难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