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鲁迅和莫言的创作探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化路径

2020-09-10 07:22蔡静逸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化莫言

蔡静逸

摘要:鲁迅与莫言作为我国现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本文介绍了鲁迅与莫言的创作观念、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民族化场域与精神、形势与资源的体现方式,以及作者在创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以期促进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富与发展,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鲁迅;莫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化

引言:鲁迅与莫言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在世界范围内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为使现当代作家能够更为理性的看待外国文学的基础上,为在自身的作品中借鉴吸收先进的文化思想,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应当对鲁迅与莫言的创作路径进行探究,从而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化路径。

一、鲁迅与莫言的创作观念探析

有学者曾说过,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或作家的作品中,最具世界意义的重点,如果某一作品中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那么这个民族或是这个作家的作品就将趋向于成熟。对现当代著名作家鲁迅与莫言的作品进行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两名作者都是在借鉴了外国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创作观念融入到了文学作品当中,比方说,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受到了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影响、《药》的行文之间存在着安特来夫的影子,相似的莫言先生早期的作品《金发婴儿》、《球状闪电》等作品中,带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意味。为探究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对这两名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发现,鲁迅先生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社会正处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时代,此时,现代文学刚刚起步,当时人们眼中的“先进文化”指的就是西方文化,这就使得鲁迅先生在行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上了西方文学的影子。此外,尽管鲁迅与莫言所处的时代有所差别,但莫言先生进行创作的时代同样是社会思想活跃、文学思潮迭代的时代,当时,西方文学思想大量涌入我国,莫言先生正是在看到了福尔那与马尔克斯的小说后,才了解到原来小说还有这种写法,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莫言先生的行文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功底深厚的中国文学作家,在借鉴西方文学经验的同时,始终站立在中国的国土之上,尽管鲁迅与莫言的作品中带有西方思想的影子,但这两位作家并没有像某些作家一样,全面西化,忽略中国本土文学作品的内涵,鲁迅先生曾说过“外之既不落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并且认为自身的作品是“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相似的莫言先生认为好的作品应当具备“在外国文学里进出的自由”,并且在强大“本我”的支持下,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作品。鲁迅与莫言这种兼容并包,将现代性与民族性相融合的创作思想的提出,为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

二、民族化场域与精神的展现

尽管民族化的文学创作不能只关注乡土文学与民间文学,但受农村是我国最基础的构成单位、农民在我国的人口中占据了主要一部分的影响,这两种文学形式已经成为体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民族性最好的载体。金汉曾说过“越是乡土的就越是民族的”。在现当代文学创作过程中,要提升自身作品中的民族特征,作者就必须对某一特定区域的乡土生活情境进行细致的描写,以便使民族特征更好的提炼升华,鲁迅与莫言的文学作品中不仅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还描绘了乡村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精神状态。沈从文先生曾说过,鲁迅先生是中国乡土文学的领路人。从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人们看到的是鲁迅先生故乡特有的民俗习惯、浙东鲁镇、未庄、吉光屯等地的河流、小船、水田、社戏戏台以及类似孔乙己、祥林嫂、爱姑等一系列活在江南水乡的人们。可以看得出来,鲁迅先生所描绘的都是富有生活特色,能够表现中华民族生活特征的一类情境,但需要注意的是,鲁迅先生出生在小官僚家庭,这就使得鲁迅先生笔下的任务出现的主要场景是小酒馆、茶楼、土场这类公共场所,并且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致的描绘出劳动人民的生活细节和劳动情境。与鲁迅相比,莫言是农民出身,在正式开始文学创作之前,莫言曾在農村生活了20年,并且参加过农村的各项劳作活动,这就使得莫言先生能够将农民的日常生活劳作场景细致的描绘出来,相较于鲁迅先生利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场景揭露“五四时期”国民的劣根性,莫言先生笔下描绘更多的是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风景,并通过景色的描写来挖掘农民充满野性的精神风貌[2]。

三、民族化形式与资源的体现

众所周知,鲁迅与莫言的作品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但同时,中国传统的说书、戏曲、美术作品等民间艺术形式也为鲁迅与莫言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反映在这两者的文学作品中,就成为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缺少的民族特色。比方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以及莫言先生的《檀香刑》中,都包含着传统说书“有说有听”的叙事特征,此外,中国传统戏曲、美术等艺术形式,也在鲁迅与莫言的文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相较于鲁迅先生主要将戏剧因素掺杂于小说、杂文、散文当中的情景,莫言的作品中戏剧出现的次数与创作规模则更加惊人。比方说,《透明的红萝卜》中打铁老人的唱腔、《红高粱家族》中女人哭丧的哀声、《生死疲劳》中鸿泰岳手拿牛胯骨的演唱等,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四、现当代文学在民族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2017年10月的21日语22日,在北京举办了以《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经验:从鲁迅到莫言》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参会学者在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乡土文学的基本发展经验,并且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鲁迅与莫言的作品都是在民间文艺中汲取了大量养分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鲜明的、具备中国民俗特征的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两者的作品主要是从农村、土地为出发点进行的艺术创作,但在今后的文学创作过程中,现当代文学作家并应当仅仅将自身的思想局限于农村当中。具体来说,从鲁迅到莫言,我国的乡土文学传承时间已经超过了一百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锐减,众多80后、90后的作家难以从乡土中获得足够的感悟,为进一步提升自身文章中的民族性,这就要求在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创作者要在探索鲁迅与莫言的文学创作思想的基础上,开放自身的眼界,从他处入手,加强作品中民族性特征的塑造。举例来说,张恨水的文学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农民生活特征的描写,还记叙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景色的对比,从而表现出城市人对现代文明的怀疑,这种跳出传统乡村景色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做是现当代文学创作的一种有效形式。此外,受当今信息全球化的影响,现当代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全盘西化”和“与西方的东西决裂”都是不可取的,在此过程中,为提升自身作品中的民族性,作者在借鉴西方国家文学长处的同时,可以在作品中融入中国文学创作思想以及中国的各种民俗传统,从而保证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够走的更远[3]。

结论:总而言之,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作品的民族化含义已经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问题。对此,为使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中占据一席之地,人们可以通过鲁迅与莫言的文学作品中探寻作品民族化的方式,以便增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对话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铁梅.从鲁迅和莫言创作角度浅析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化路径[J].东方藏品,2018,(011):187-187.

[2]肖肖.从鲁迅和莫言的创作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化路径[J].青年文学家,2019,(002):50-51.

[3]骆名霞.从鲁迅和莫言的创作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化道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11):456.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化莫言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过去的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