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裂缝及加固技术处理研究

2020-09-10 07:22袁朝阳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结构裂缝加固技术形成原因

袁朝阳

摘 要:桥梁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增多,如何提高工程质量,尤其是桥梁结构裂缝问题成为施工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桥梁结构裂缝类型及形成原因入手,指出连续梁桥结构裂缝的多发部位,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例证研究,提出桥梁结构裂缝的加固技术处理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桥梁;结构裂缝;形成原因;加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7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比较广泛,然而结构裂缝却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不仅影响桥梁的实用性,也会威胁行人的生命安全。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不少桥梁虽然在使用寿命以内,却提前停止运营,最大的原因就是出现结构裂缝等病害[1]。明确这些裂缝的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案进行加固处理,才能保证桥梁的使用性能。以下结合实践,探讨桥梁结构裂缝及加固技术。

1 桥梁结构裂缝类型及形成原因

1.1 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是桥梁受到静荷载、动荷载、次应力影响,从而产生的裂缝。①中心受压形成的裂缝和构件受力方向平行,具有短小、密集的特点,多见于独柱或双柱桥墩的桥梁中。②受剪形成的裂缝,多是主筋、抗剪切筋设置数量不足,或箍筋设置过多,特点是沿着梁端腹部呈现45°方向的斜裂缝。③受弯形成的裂缝,集中在弯矩最大截面附近,特点是从受拉边缘开始、和受拉方向垂直,易引起结构脆性破坏。

1.2 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的出现,是因为混凝土具有胀缩性质,随着外界环境、结构内部的温度变化,混凝土也会变形,这种变形受到约束就会产生应力,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就会形成裂缝[2]。温差裂缝多见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例如桥墩、桥台、桥面铺装,也可能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1.3 收缩裂缝

混凝土凝结过程中收缩,也是形成裂缝的一个原因,虽然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但会严重影响结构外观,降低其耐久性。在桥梁结构中,收缩裂缝多位于混凝土表面,具有细小、纵横交错的特点,裂缝形状不规则。

1.4 冻胀裂缝

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桥梁结构吸水饱和后出现冰冻,自身体积膨胀,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膨胀应力[3]。从微观来看,混凝土中的水在迁移、重力影响下,会产生渗透压,进一步加大混凝土的膨胀应力,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继而出现裂缝。混凝土初凝时冻害最严重,强度损失明显。

1.5 其他

首先,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地基基础是受力部位,直接决定了桥梁工程的整体性能。如果基础发生变形,例如不均匀沉降、局部塌陷,会引起构件约束变形,内部拉应力改变,超出自身抗拉强度就会在薄弱部位出现裂缝,如下图1。以山区沟谷桥梁为例,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存在软弱地基,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继而结构上出现裂缝。

其次,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作为骨架,如果绑扎不规范、积水侵蚀、混凝土表层剥落,均会造成钢筋锈蚀,如下图2。锈蚀钢筋的有效断面面积减小,和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减弱,导致结构承载力降低,从而形成裂缝。

2 连续梁桥结构裂缝的多发部位

2.1 顶板裂缝

顶板横向裂缝少见,以纵向裂缝多见,一般位于跨中合拢段、接近支点的部位。分析原因包括:①顶板没有设置横向预应力筋。②顶板横向弯矩受活载影响,车辆超载易形成纵向裂缝。③箱梁内外温度差异大,产生的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④纵向预应力设计值过大,横向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出现裂缝。

2.2 腹板裂缝

腹板裂缝根据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斜向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等。①斜向裂缝多位于距离支座1/4跨度附近,呈45°分布,原因包括:支座附近剪力过大;边跨过度依赖竖向和纵向预应力控制主拉应力;悬臂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对。②水平裂缝多位于主跨1/4-3/8跨度之间,原因包括:箱梁横向弯曲空间效应;内外温差过大;竖向预应力不足等[4]。③竖向裂缝最常见,原因包括:模板对腹板造成摩擦约束;各个节段拼接处形成竖向拼接裂缝;混凝土胀缩后形成拉裂缝等。

2.3 底板裂缝

底板裂缝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三种,以前两者多见。其中,横向裂缝的原因包括:预应力布设不当,施工荷载超重,预应力张拉不足等。纵向裂缝的原因包括:箱梁横向刚度不足,受日照和环境温度影响,支座横向布置错误,合拢段对横向变形的控制不到位。

2.4 横隔板裂缝

横隔板是高应力区,尤其墩頂和梁端的横隔板,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很大,易形成横向裂缝、竖向裂缝、辐射状裂缝等。分析原因包括:①混凝土干缩,脱模后形成裂缝。②跨中横隔板没有设置横向预应力筋。③箱梁偏载扭转,应力过大导致开裂。④墩顶横隔板设计不当,刚度较小无法传递支承力。

3 针对桥梁结构裂缝的加固技术

3.1 表面加固法

表面加固法,就是在结构表面使用涂抹材料、补贴材料修复裂缝,适用于细小的、深度较浅的裂缝,既能提高结构表面的稳定性,又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实际应用中,石灰、水泥浆、混凝土等材料常见,这些材料容易获得,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表面加固法必须对裂缝进行处理,例如使用铁刷清理结构表面,将裂缝内的灰尘、杂质、积水等清除出来,然后使用加固材料,才能抑制裂缝进一步扩展,发挥出补强加固效果。

3.2 灌浆加固法

灌浆加固和表面加固相类似,均是使用补强材料,但表面加固是将补强材料用于结构表面,而灌浆加固是将补强材料注入裂缝内。常用的材料有沥青、水泥浆、化学浆液等,适用于中小型裂缝,尤其是小裂缝扩展成为中等裂缝的部位,能获得良好的加固效果。施工要点如下:①根据裂缝部位和特点,合理选择浆液材料,并设置注浆压力。②清理裂缝表面,保持清洁和一定湿润度。③使用注浆设备或喷浆设备,将浆液打入裂缝中,确保浆液完全填满缝隙。④待浆液凝固后,对构件表面多余的浆液进行清理,恢复平整度指标。

3.3 补强加固法

1)增大构件截面尺寸。通过二次混凝土施工,增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使其和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来增强刚度和承载力[5]。施工时,一般选用早强混凝土、早强砂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要求碎石或卵石强度高、耐久性好。值得注意的是,该加固技术增加了混凝土工程量,桥梁的恒载随之增大,会对基础和结构造成一定干扰。

2)增加构件数量。针对主梁内钢筋设置不足的情况,可增加构件数量进行补强,例如箍筋、抗剪切筋、预应力筋等,提高结构整体的承载力。施工时,需要切断原横隔梁,在主梁区域内悬挂模板,重新布设钢筋等构件,然后浇筑混凝土,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3)预应力补强法。预应力补强属于间接加固,是使用高强度的钢丝、钢绞线等材料,对桥梁体外施加预应力,促使桥梁结构产生反向弯矩,来抵消荷载内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该加固技术适用于正截面钢筋锈蚀的情况,或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情况。

3.4 粘贴加固法

使用环氧树脂、建筑结构胶、钢板等材料,在桥梁结构的裂缝部位、薄弱部位粘贴钢板,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来增加桥梁构件的承载力。该加固技术适用于主梁承载力不足,或主筋严重锈蚀的情况。一方面施工作业简单,不会影响桥梁正常通车,现场管理工作更加简单;另一方面施工占地面积小,不仅能缩短工期,也能节约相关材料,从而降低加固成本。实际施工时,粘贴钢板后的效能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工艺技术外,还和桥梁结构的配筋率有关。如果结构配筋率高,钢板的补强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如果在桥梁底板处粘贴钢板,可显著提升抗弯性能,有效对抗变形现象。

3.5 碳纤维加固法

本质上,碳纤维加固属于粘贴加固的一种,只是使用碳纤维材料代替了常规材料。以碳纤维布为例,是从沥青纤维和聚丙烯蜡材料中提取而来,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耐疲劳性,但没有屈服特性,因此设计加固方案时要考虑到强度承受能力[6]。该加固技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适用于多种桥梁结构;其化学性质稳定,基本不会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而且材料自身重量轻,不会改变原结构的外形、体积,也不会增加荷载,综合效益更明显。

4 工程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以某桥梁工程为例,全长283.5 m,桥面宽度为26.0 m;中间设置分隔带宽度为3.0 m,行车道属于双幅单向车道,宽度为2 m×10.75 m;设计时速60 km。该桥梁的上部结构是混凝土连续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桥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横向、竖向预应力钢束分别采用24φ5、20φ5的高强钢丝。通车运行3年后,对桥梁结构检测时发现,箱梁跨中截面有多条裂缝,且挠度明显增大;外观检测混凝土强度不达标,主梁腹板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达标。后经静载和动载试验,确定该桥梁不满足强度要求。

4.2 加固施工

对裂缝原因进行分析,一是设计方面,纵向预应力设计不足,跨中出现横向裂缝;竖向预应力设计不足,腹板内无抗剪斜筋,出现斜裂缝。二是施工方面,局部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尤其是混凝土捣实、封锚操作不合理,导致裂缝产生。结合该桥梁工程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对比分析不同加固方案后,最终决定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施工要点如下:①根据主梁自重弯矩图,沿着主梁纵向布设预应力筋。②在弯起点,使用转向板和弯起预应力筋,提高腹板的抗剪切性能。③现场施工严格执行预应力加固技术规范,完成一道工序,检验一道工序。④合理选用补强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既满足加固要求,又方便施工作业,例如环氧树脂。

4.3 加固效果

该桥梁加固处理后,结构外观上的裂缝消失,主梁挠度值随着预应力增大而减少,见下表1。一方面,主梁出现上挠趋势,对刚度影响不大,但能控制结构变形。另一方面,加固后的梁体,可以抵抗行车荷载对地板产生的拉应力,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经过为期1年的监测,原裂缝没有出现扩展现象,实现了结构加固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受到多種因素的影响,结构可能出现裂缝病害,包括荷载裂缝、温差裂缝、收缩裂缝、冻胀裂缝等。文章从表面加固法、灌浆加固法、补强加固法、粘贴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5个方面,介绍了针对裂缝的加固处理技术,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为实际加固工程提供一些借鉴,实现预期加固目标,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玉刚.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结构性病害与加固技术[J].黑龙江科学,2020,11(06):104-105.

[2]刘东海.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分析及加固处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29):1657.

[3]张为民.桥梁结构裂缝分析及碳纤维加固技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3):187-189.

[4]冯永齐.公路桥梁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加固技术探析[J].城市建筑,2020,17(08):151-152+163.

[5]姜华.桥梁建设施工中结构裂缝产生及其加固处理技术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41(16):249-250.

[6]李龙.市政桥梁结构裂缝及加固技术处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24):4120.

猜你喜欢
结构裂缝加固技术形成原因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高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及加固改造的应用技术研究
公路施工路基缺陷加固技术的应用探讨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高速公路钢筋砼桥梁损伤和加固技术探讨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加固技术分析
预应力砼结构裂缝的产生与防治
混凝土技术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