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谈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

2020-09-10 07:22谷红梅
高考·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情景核心素养能力

谷红梅

摘 要:要让物理核心素养融入中学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综合能力等,我们应以高考为导向、以生活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研读高考试题,洞悉自然规律,带领学生多思考、多探究,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和综合能力。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掌握知识,提升自己。

关键词:核心素养;能力;情景;物理建模

前言:高考,会让人练就有一种在大学或走出社会后都有的自我约束力和管理自我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而物理教学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反复研读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模型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常言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如何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以下几点从高考方向谈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

一、以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夯实基础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以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基础性,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全国I卷第15题考查库仑定律和带电小球在静电场中的受力分析,全国II卷第20题考查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等,这些试题都是定性判断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加强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为了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必须弄清楚其适用的条件,同时,对相关的概念、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如,磁场中电流受到的力为安培力,而微观上运动电荷受到的力为洛伦兹力,由于学生对物体研究对象处理和力的概念不清,在考试中张冠李戴,导致高考中步骤失分率较大;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定性地判断出物体在不同过程中的运动性质。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能讲的太复杂,即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针对所学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通过不同模型题巩固基础知识,减少题的难度,增加题的灵活性,让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发展,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以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加强情境化设计,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设计与体育运动和生产劳动相联系的实际情境,试题通过结合运动情境,考查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运动中的相关问题。全国II卷第19题以冬奥会跳台滑雪项目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运动的相关物理概念与图像中数学元素对应关系的理解;全国I卷第33(2)题以材料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热等静压设备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相应的气体变化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并应用气体定律解决问题等。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18年全国Ⅱ卷16题考察鸡蛋从25层楼落下,求鸡蛋对地面的作用力。此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物理知识模型的建立,也考察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脱离实际的物理教学是不可取的,尽量选取与生活常识有关的基本题,带领学生多思考、多观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三、以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图像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信息加工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利用图像呈現丰富的物理信息,考查学生的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19年全国II卷第14题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为素材,要求学生分析探测器在“奔月”过程中所受万有引力的变化图像;全国I卷21题,难度加大,以不同星球上物体与弹簧的作用为背景,考察牛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将a—x图像巧妙地转换为F—x图像。运动学问题和功能问题就迎刃而解。此题对知识和能力综合要求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好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中应该以好学生为主导,知识薄弱的同学为主体。在图像问题中,教师可以提出图像转换思想,让学生去思考,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去摸索,去给理解能力薄弱的同学讲,长期坚持,老师也不累。基础好的同学不仅能掌握基本知识,还能灵活应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能时刻得到帮助。

四、以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实验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考物理试题继续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察,意在引导中学开好实验课,加强对考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实验素养,不仅要求学生会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能够创新,把创新孕育于实验设计的全过程。在特定条件下,鼓励学生完成某个课题,要求他们适应特殊要求,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19年全国Ⅱ卷第22题考察在给定的实验、情境下挑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应变能力。

总之,面向高考,实现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端正思想,明确任务,另一方面,要尽快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这样才能使物理核心素养教育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其目的,尽量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都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李元生.创新人才教育. 2017(04)

猜你喜欢
情景核心素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楼梯间 要小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