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

2020-09-10 07:22付明霞
学生学习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核心素养

【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单位,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通过班级中师生互动得以落实。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配合适当的观察、介入和引导,实现班级管理发展目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1研究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它诞生以来,各个国家就结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和构建了有自己国家特色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在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评价等方面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我国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忽视了初中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对班级事务事必躬亲,无法解脱出来研究教学和班级管理。我国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从而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多方面的能力。一些尝试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延伸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2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

小组合作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简单的说,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课题中的“合作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农村学生为对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里显示出了强盛的生命力。而班级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大本营,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主阵地。所以,如何将小组合作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学生在提高学业水平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策略,不仅可以改善班级里的社会群体心理和学习行为,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集体风尚。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指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每组4或6人的分组,并在班级各项事务(学习、社会活动、义务劳动等)上推行小组合作制。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成立异质合作小组。异质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学习,它是将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成绩分为优、中、差三类),组成一个小组,即每个班可分6个或8个“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之间的优、中、差学生均衡配置,在小组内优、中、差学生进行合作。

3.2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在组间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目的。

3.3实行全员管理班组制度。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管理者,与此同时,所有学生又都是被管理者,接受全班所有同学的管理。整个班级层层管理,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

3.4创建“班级管理岗位体验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班干部的艰辛和责任,从而在班级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班级的利益,让合作精神深入人心。

4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设想

4.1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研究从2019年5月申报以来,我们学校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但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组与组之间的恶性竞争;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传统的定性化班级管理应与之结合,如何结合,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助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学生自治小组与互助小组存在的意义,运作中的利与弊;探索学生互助小组、作业首查小组、课外兴趣小组对于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对于深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治小组、安全维护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为班级工作服务。

4.2今后的改进设想

下一步,我们将主要致力于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把研究的收获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巩固内化,力争做到:针对自身理论知识状况,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加强相關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每次活动都要求围绕专题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并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踊跃投稿,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君.初中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李峰.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立项编号:JCJY20251)的研究成果。主持人:付明霞;成员:孙吻、华均丽、夏爽、孟翠菊、马兰。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