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劳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2020-09-10 07:22邓媛媛
学生学习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劳动创设幼儿园

邓媛媛

1案例背景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劳动教育的回归是时代的呼唤。而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3-6岁是孩子养成教育的最好时机,作为教育的奠基石,劳动教育有必要从孩子抓起。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及教育,過什么生活用什么书。与之观念相似的是,陈鹤琴先生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对于幼儿园3~6岁的孩子来说,劳动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孩子最感兴趣、最适合孩子、最能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劳动课程呢?教师应该怎样开展劳动课程教育,才能让孩子在获得全面发展呢?结合我园农村学校地理位置特点,农作物种类繁多,家长资源丰富,可以用最生活化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除此之外,以劳动教育实践为载体,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形成教育融合,不仅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而且让幼儿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2案例事件及分析

片段一:午餐时,许多小朋友都默默的把盘子里的青菜放进了渣盘,或者直接跟我说:邓老师,我不喜欢吃青菜。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说:宝贝,这个青菜吃了可有营养了,小朋友不可以挑食,身体才能更强壮,才不会生病。而小朋友面对老师这样的说辞,大概可分为两个反应,一是,被老师盯着,象征性的吃两口,等老师一转身,还是默默地吧青菜挑出来;二是,依然倔强不听,不吃就是不吃,逼得老师无可奈何的妥协。

分析:面对这些挑食的孩子,我也想了很多办法进行行为干预。比如:通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不挑食好习惯的好习惯养成教育;通过绘本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孩子了解故事内容,能习得故事中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个案观察,实行个别教育,强化孩子好的行为,慢慢改善挑食习惯;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在家进餐习惯,与家长一起,做好家园共育。在这些方法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积极反应。但是通过我这批孩子的观察来看,他们的进餐习惯是:喜欢的菜可以吃很多,不喜欢的菜就吃很少。

片段二:一次餐后散步时,我带着孩子们走到了花园,正好看到了花园角落空缺地,我们门卫叔叔栽种的生菜。看着一颗颗绿油油,排列的整整齐齐的生菜,孩子们顿时来了兴趣。大家不约而同问道:“邓老师,这是什么呀?是可以吃的吗?”我还未回答,就有小朋友回答道:“这个是可以吃的,我在那菜市场都见过这个蔬菜。”待孩子们发言完毕,我回答道:“这个叫做生菜,当然是可以吃的,有时候我们在幼儿园午餐时喝的汤里面就有这个蔬菜,你们有没有吃过,还记得吗。”这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到:“我吃过我吃过,我也吃过,我在家里吃过的······”反正就是,不管自己真的吃没吃过,在这个时刻必须吃过。然后,我抓住这次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进行了“不挑食好习惯”健康教育,教育孩子们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分析:幼儿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看着泥土和绿叶都想用手去碰一碰,摸一摸。我想,现在孩子们被电子化、智能化现代生活的节奏慢慢剥离了自然和大地的拥抱,甚至过于依赖手机电子等电子产品,每天习惯被照顾,自己不需要动手就可以得到,养成教育缺失。他们对动植物特别感兴趣,也特别愿意投身到种植和养殖的过程中去,但他们缺乏自我实践和探索的自然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创造适宜的劳动教育环境,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实施劳动教育,认识和种植蔬菜,让他们的童真和天性需要在大自然中感悟和释放。同时,将劳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劳动和教育相结合,让儿童在生活中参与劳动,体会劳动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惜粮食,改善挑食的坏习惯。除此,也让孩子在劳动中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增长智慧、塑造品格、愉悦身心。

片段三:“老师,你快来看,我们种的小种子发芽啦!”桐桐跑过来开心的说道。熙熙说:“老师,这是我们种的番茄,我吃过番茄,酸酸的”。“这是辣椒,长得越来越高了···这里还有杂草···哎呀,你不要用手去碰它们······”每天,孩子们都会来到菜园,看看小菜苗长大了没有,为小菜苗松土、浇水、除草,小朋友们欢快的交谈着,观察着。

分析:在班级教师共同努力下,我们开展了《丫丫菜园》的主题教育活动,这次主题活动,是幼儿劳动教育初体验。第一阶段:首先,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关于蔬菜的种植问题,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确定了“自己种植蔬菜”的活动主题;接下来我们需要收集孩子的兴趣点,完成预设主题网络图;接着需要孩子亲身探究,获得基本经验。第二阶段:需要教师开展与兴趣点相关的五大领域活动,以孩子最大兴趣点推进活动进程。如我们开展的部分活动:语言活动《我认识的蔬菜》,让孩子们自由表述自己生活中认识的蔬菜,了解的蔬菜的特征;社会活动《收集各种蔬菜》,让家长带着孩子们逛逛菜市场,看看菜市场有哪些常见的蔬菜;艺术活动《我设计的菜园》,作为菜地的小主人,让孩子们作为设计师,规划出不同形状的菜地;种植活动《我的菜园》,让孩子们亲自体验种植过程,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意志品质。第三阶段:我们收集了幼儿作品,带领幼儿回顾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了解了蔬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常识,也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除此之外,还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优良品质。让孩子们在劳动教育中,习得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3案例启示

《指南》中提出:幼儿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那我们开展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就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探索、合作、感悟和反思,强调了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能主动迁移自己的知识经验,构建自我的精神世界。劳动教育不只是存在于劳动种植活动中,它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教育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避免让幼儿劳动教育变得单一、强制和形式化,更深入地推进开展劳动主题教育。

3.1以游戏为载体,创设可操作的劳动教育环境

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幼儿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劳动教育融于幼儿游戏,为幼儿创设可操作的劳动游戏环境,抓住幼儿在劳动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探索、体验、合作、操作中养成良好品质,提升幼儿自主意识和创造力,获得全面发展。

如:班级区角游戏,区角游戏是幼兒最喜欢的区域游戏,游戏材料丰富,符合幼儿兴趣,能最大程度满足幼儿的游戏欲望。从幼儿游戏情况来看,区角游戏活动是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为幼儿创设符合发展的游戏环境,设计不同区域,提供游戏材料供幼儿进行劳动,并适时给予劳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指导。如在“建构区”,引导幼儿结合自己身边社区、医院、马路的情景,自己搭建和设计我心中的乐园,让幼儿在合作中进行建构,体验修建工人劳动的不容易。在“美工区”,引导幼儿玩橡皮泥、卡纸、制作小物品、装饰绘画等,使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在“娃娃家”,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厨师、警察、医生等社会角色,了解这些角色的职业特征和劳动内容。在“植物角”,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照顾植物,培养幼儿认真、细心的劳动态度。

我们顺应幼儿天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劳动体验,实现劳动教育与综合教育的融合。

3.2节日课程,创设可体验的劳动教育环境

为了让幼儿从小了解我们的传统及既定节日,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结合各种节日,营造氛围,开展一系列劳动主题活动。如:“三八”节爱妈妈教育,动手为妈妈设计一个礼物,感谢妈妈的辛苦付出;“五一”节爱劳动教育,结合劳动主题,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幸福感。可以为家里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妈妈的小帮手等;“六一”节好儿童教育,对幼儿进行“五育”融合的全面教育; “十一国庆”爱祖国教育,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祖国妈妈献礼。通过活动,不仅让幼儿初步了解各节日的意义、民族传统文化等 ,而且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品德得到了发展。

3.3一日生活,创设可参与性的劳动教育环境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的劳动教育应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互融合,我们可以通过“服务自我”和“服务他人”为基准,引导幼儿实施劳动行为。幼儿园幼儿的自我服务行为:自己擦拭座椅、自己穿戴、自己叠被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放等,让幼儿通过自我服务劳动,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幼儿服务他人的的行为:帮助老师拿教学用具、整理图书、打扫教室、为幼儿园清洁保洁、回家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等,通过互帮互助,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3.4构建主题活动,创设可融合的劳动教育环境

主题活动,是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点,结合幼儿当下劳动兴趣和经验创设的具有劳动过程针对性的教育,在主题活动中以劳动教育基线,进行五大领域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幼儿劳动经验的提升、社会认知的提升以及知识技能的提升。如我们“丫丫菜园”的主题活动,通过环境创设,支持幼儿体验和探索,在探索中感知劳动的辛苦和成就感。老师收集幼儿作品,让幼儿能看图回忆自己的劳动历程,共同梳理形成新的劳动经验。最后以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的方式,充分挖掘幼儿的知识经验,让他们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强化。

3.5家园协作,创设可互动的劳动教育环境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对幼儿园来说,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劳动教育的思想也许让很多家长还不能正确认识,特别是农村学校。家长认为,幼儿园就应该教算术学写字,不然以后上小学就跟不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通过专家讲解、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自媒体载体等途径,全面系统的引导家长正视幼儿园教学,让家长明白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教育,而在幼儿园的领域教学活动中,劳动教育可以最大程度的将教育进行融合。

在当下的教育中,体力劳动渐渐远离幼儿的生活。蒙台梭利提出:“劳动是人固有的属性,是人最根本的特征,是人存在的手段 ”。由此可见,劳动教育的回归是时代的召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找准教育的着力点,结合实际,构建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创设符合发展的教育环境,通过家园协作,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劳动过程,“教学做合一”,在“做”的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创设幼儿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想念幼儿园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