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减法”教学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王芬
学生学习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减法思维定势突破

王芬

【摘要】“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与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断舍离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做“减法”,放下包袱轻松学数学,有自信,才能到达心之所向;适时按下“delete”键释放空间,打破数学思维定势,不受限,才会收获无限可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定势、减法、突破、成长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不仅在课堂上教“减法”,同样也在教学中学习做“减法”。

班级中有一位孩子,不善言辞却对我的课堂充满热情,每回我在课堂上发问,他总是跃跃欲试却不敢举起小手。课后单独找他聊了聊,才知道他有思想包袱:“我怕表达不好”。他的数学基础非常薄弱,有这样的想法不难理解。我想,每个孩子都有勇敢的一面,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只要帮助他们把“包袱”卸下来,轻松快乐学习,激发潜能,定能取得更大进步。于是,我在班上开展“我自信,我表达”数学讲题比赛等活动。第一次,我收到那位孩子的比赛视频后,迫不及待地点开,他选题很基础,但声音响亮、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还用了三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欣喜,马上和家长联系,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家长告诉我,孩子特别重视这次数学讲题比赛,一门心思扑在上面,反反复复录制比赛视频,直达自己满意才肯“交作业”。孩子小小的世界,也藏着丰富的思想活动呢,其中也不乏“包袱”!那次比赛我给他颁发了“潜力奖”,他开心极了!经过几次类似活动,我发现,课堂上那只小手开始坚定地举起来,孩子的眼神也不再躲闪,眼睛里开始闪烁自信的光芒。

我发现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很多孩子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固定的思维方法能省去许多摸索和实验步骤,少走或者不走弯路,提高解题效率,但往往导致孩子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透过现象了解本质。这时,孩子们会把很多大不相同的题目,因为某些相似之处,采取相同的办法解决。这,是学习的大忌,得“离”,得打破!我鼓励孩子们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每一次孩子们的突出表现,我都及时肯定并登记表彰;其次,及时增加题目难度,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挑战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孩子们遇到的鸡兔同笼问题,一般都是告知鸡兔总只数以及鸡和兔总腿数,来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这时我们可以升级,把题改成:鸡和兔共有100只,鸡的腿比兔的腿多80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如此,学生就会发现平常惯有的解题模式此时用不上,自然就会抛掉固有的模式,寻求新的解题方法。此外,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暴露”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打破思维惯性。例如,在执教“3的倍数特征”时,學生最初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我给他们三个数“1、2、3”,让他们去组成一些三位数,孩子们很快发现,321、312等数是3的倍数;再给他们三个数“2、3、5”,继续去组成一些三位数,他们发现这三个数不管怎么组数,包括523在内,都不是3的倍数。这时孩子们碰“壁”生辉,开始学会主动去探求到底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从而突破思维定势。

还有一个课例也令我印象深刻——《可能性》。在新课教授时,学生们对这描述事件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争相举手发言。

生1(自信):昨天我看了天气预报,说长沙今天一定会下雨。

师:你喜欢看天气预报,这是一个好习惯。虽然通过看天气预报以及今天的天色,我们能推测今天很有可能会下雨,但是到现在为止,长沙还没下雨,既然下雨这件事还没成为事实,那么我们就不能用“一定”来表述。此外,我们可以参考天气预报,但是不能完全相信它,天气预报有时也不准呢。

生2(兴奋):我每天都一定会吃饭和睡觉。

师:你的总结能力不错,不过我想分享一个故事,我奶奶得了重病,我爸爸一直守着她、照顾她,一天一夜没睡觉。那么大家想想,未来的事情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确定地说,我们能做到每天一定会吃饭、睡觉。

生3(期待):我以后上数学课一定会认真地听。

师:你这么说,我非常开心,我也期待着看到你认真听课的表现。不过,数学讲究科学性、正确性,“以后上数学课一定会认真听课”这只是你的一种愿望,不是客观事实,也许有一天,你被其他事干扰了,上课就不认真了。

分析以上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易受权威机构(如天气预报、中央新闻)、生活经验、语文学习的影响,把用“一定”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用“一定”造句等同起来了。可能在语文学习中,说“我一定好好学习”是值得被老师表扬的,但是在数学中,这句话不严谨。数学中,“一定”强调的是客观事实,是指确定性事件,得出的结论不受主观意愿的影响。但是学生在表述中错把愿望理解成事实结果。此外,学生过分相信比较有权威的机构,并形成思维定势,容易把生活经验与客观事实等同起来,这也是学生表述出错的原因。

利用思维定势短期内确实能事半功倍,但长远来看会变成成长的一种阻碍,只有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才能拥有更多思考空间去畅想、去遨游,描绘无限可能的未来。

人生不止有做“加法”才能收获成功,试着做做“减法”吧,勇于去“断”、去“舍”、去“离”,你会发现“大道至简”,心之所向无远弗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

[3]《断舍离》——山下英子/著

猜你喜欢
减法思维定势突破
生产过程做“减法”农民收入做“加法”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
国家“减法”与地方“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