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0-09-10 13:53王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8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教学理念小学数学

王丽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进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主要在于将教学课堂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结,拉近小学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到生活中的元素,在生活中可以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当将生活化教学法适时的运用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高效率的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因素;教学理念;学以致用;问题导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做到充分的激发。因此,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与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势在必行。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适当的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将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让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的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生活化因素引入、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生活化问题导入四個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完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注重生活化因素的引入

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结的元素是进行生活化教学法的关键性内容,是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理论讲解与试题训练巩固方面较为枯燥,但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十分关键的部分,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就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与知识巩固中获得提高。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因为圆柱在日程生活中十分常见,因此我将生活化的因素通过生活化课前导入的方式展现在了课堂上,即“圆柱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杯、柱子、卫生纸等等,其中包含着表面积的知识,如果你们想顺利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开始进行圆柱表面积的学习吧。”学生在生活化导入的引导下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对圆柱面积的学习,对圆柱侧面积的理论部分进行了了解,即“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而后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依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实践,以求进一步巩固所学。

二、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实践的指导,对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数学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中国要阻碍。因此,教师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行剔除,吸收接纳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在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本着新课标中提到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我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而以课堂练习实际、理论联系生活的方式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动。首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以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谷堆为切入点,讲解圆锥的体积问题。并且在上一课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圆锥体积的教学。在学生将相关知识了然于胸之后,我引导学生用实际问题进行了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即“有一顶圆锥形帐篷,底面半径约5m,高约3.6米,它的占地面积为多少平方米,体积约为多少立方米?”学生根据所学圆锥体积的知识,顺利的计算出了帐篷的底面积与体积。

三、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是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表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仅是教授数学知识的一方,还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导师。生活化教学法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课堂之后,学生就能够更早的接触到生活中的讯息,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应用”时,本着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教学理念,我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切入点,像学生介绍“以物换物”,即“人们有时使用以物物交换的方式,按一定比例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而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进行了思考,并且我鼓励在师生互动与学生交流中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认知,进而增强学以致用能力。而后我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试题进行了探索,即“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笑笑手机了多少张?”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方法,快速的计算出了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

四、生活化问题导入

俗话所有一个精彩的课前导入,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元素加入问题导入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课前导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正比例”时,我采用生活化问题导入的方式,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以问题“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学生在生活化课前导入之后,对正比例知识点的探索热情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后我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了了解,即“一辆汽车以9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在表格可见,填写完整之后,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汽车速度与行驶里程的例子,很快的找到了其中关于正比例的规律。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以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知识的运用、数学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为切入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述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时代教学课堂的前提下,教师应当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运用新课标以来产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士军.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吉林教育,2014(13):10.

[2]房春良.在生活中教学数学——教学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思路分析[J].新课程(下),2014(03):14-15.

[3]蒋谦.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4(20):72.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东关小学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教学理念小学数学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