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措施

2020-09-10 07:22辜雪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32期
关键词:幼儿园措施

辜雪梅

摘要:幼儿园对儿童礼节的发展关注不足,课程安排不够全面,对儿童礼节的理解还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幼儿在日后成长礼节行为上出现层次不齐的差距。因此,在培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具体实践工具,以进一步提高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幼儿园;礼节发展;措施

礼节训练实质上是人文素养的发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内部过程,并且需要幼儿园教师的毅力和耐心。因此,为了进行礼节教育,幼儿园的教师群体需要有一个全面、透、可行和有效的计划,通过长期、不懈和一致的努力,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营造良好的环境,营造礼节的文化氛围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和观察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以及他人的言语和行为来得出相似的答案。教师应注重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为礼节和文化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使课程更接近儿童的生活,并创造一个更明亮、更灵活的优质教育环境。

(1)规范教师的行为,重视戒律和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与儿童互动的人群相对有限,除了父母和同学之外,教师也是与孩子互动的重要群体。不仅如此,孩子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语言、面部表情、动作、衣服和其他视觉图像有了强烈的感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儿童,并通过树立榜样并规范自己的言行,他们应该利用这种教育功能来表现正确的礼节行为以及规避错误的礼节行为,并且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幼儿面前培养正确的礼节行为,提醒和纠正不正确的礼节。

(2)营造礼节环境,提供学习空间

只有教师营造了良好的礼节环境,幼儿才能感受到礼节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调整教室内外的布局,营造浓厚的礼仪学习氛围,使幼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礼仪,感受礼节行为的美感,增强礼节知觉。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设置为干净和新鲜的茶室,让幼儿在闻茶的同时体验茶文化的历史。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首次创造和卓越”活动,设立关于礼节的小活动,并每周选拔一名幼儿作为“优秀礼节示范者”,以激发幼儿的热情,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礼节的兴趣,并让幼儿可以更加主动的接受礼节教育。

(3)提供改善标签体验的实践机会

礼节教育的最重要目标是让幼儿养成礼节习惯,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和实践。因此,教师应始终奉行礼节习俗,创造不同的练习机会,使孩子们体验到礼节行为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园早餐创建一个链接作为儿童礼仪行为的平台,每天早晨,选择“婴儿礼节”,让两名幼儿站在教室门口时穿着花园制服和肩带,彼此互动的父母和同学发出灿烂的笑容和温暖的问候,使孩子们从今天早上的问候中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温暖问候,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还可以帮助他们创造和谐与温暖。良好氛围有助于幼儿了解礼节和文明,并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2.在课间进行礼节活动

教师通过在班级之间创建游戏,使孩子们在班级中学习礼节文化。一方面,通过开展易于儿童接纳、参与的游戏活动,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体验礼节文化,并落实礼节知识的学习掌握。例如,在班级之间开办儿童押韵班,使孩子们可以体验到尊重老人和爱年轻人的主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告诉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伟大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礼节的重要性,从而使幼儿都可以自觉遵守中华优秀礼节的规范。教师以开展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礼节文化,有利于增加儿童之间的情绪,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通过教授文明礼节来教各种科目

为了提高孩子对文明礼节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流行的教育形式,并将文明礼节的教育渗透到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在一次语言活动中,设计一些故事来教孩子们相互团结和相爱,例如“小青蛙听故事”、“小兔子屋的客人”等。教师还可以教给孩子们关于“托儿所宝贝”等好幼儿园,“李小铎劈水果”等好歌的对话,为孩子们的成长组织多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营造良好文明的氛围,同时塑造有礼貌的行为和习惯,进而帮助幼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4.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儿童的礼节行为

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理解行为也是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需要重视的内容之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用孩子的日常行为巧妙地代替礼节教育。日常生活对儿童有很多帮助,与同伴互动,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以及加深对礼节行为的理解。儿童在成长中的言行反映了他们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活动及时的进行引导和教育,制定针对性的适应和基于儿童反应的教学方法的内容,使用“早晨到达”和“下午离开”指导儿童讲礼貌用语,使幼儿养成与教师、同伴沟通交流时的优秀礼节,并使其掌握“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学习时,教师还应指导儿童不要干扰他人的对话、尊重他人的想法。远程游戏是孩子们独立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将礼节行为和礼节规范集成到游戏中,让儿童可以在游戏中独立学习、在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中体验,理解、使用礼节知识和语言并建立自己礼节思维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的恒心和定期的活动,根据小幼儿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比赛或趣味活动竞赛,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或适当增加自己的运动量,这些活动竞赛还应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如起伏、响声等。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礼仪和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在幼儿时期培养文化礼节,帮助儿童树立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态度,并使其遵循正确的学习成长道路。发展幼儿教育和文化不仅需要教育机构的努力,还需要家庭教育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只有大力发展儿童文化教育,研究发展儿童文化礼节的方法,才能促进我国儿童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薛玉琴,陶菁.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研究[J].科幻画报,2019(12):205.

[2]许婧.播礼仪之种 开礼仪之花——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传统礼仪”教育的实践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48.

[3]王英芳.分析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J].考试周刊,2019(77):165-166.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9-ZX030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山西村幼儿园 511430

猜你喜欢
幼儿园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