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阅读与研究阅读

2020-09-10 18:23俱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1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研究

俱娟

摘要:阅读教学,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所读课文,甚至记住课文本身,还有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努力使学生尝到阅读的快乐,感到阅读的幸福,从而对阅读课文乃至一切读物产生兴趣,也要努力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具备独立研读课文乃至一切读物的能力,从而引发他们对研究性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研究

兴趣,是一个心理概念,指的是人的一种趋向性的心理活动。它与智力无关,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它与能力无关,却也能促使能力的提升。阅读,是一种吸收信息的心理活动。由于阅读所吸收的信息复杂多样,又由于阅读者对所吸收的信息可以产生主观性的心理反应,所以,阅读既是一种吸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整合思维的过程,还是一种体验快乐的过程。阅读者对于知识量的渴望,对于思维力的追球,对于快乐感的享受,都足以引发起阅读的兴趣。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者的阅读行为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阅读数量会大幅度提高,阅读效率也会稳步提升。同时阅读的兴趣来自于阅读兴趣的激发,依赖于阅读的过程,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要将阅读教学的目光聚焦于阅读兴趣的培养上。初中生喜欢记叙性与说明性文字,不喜欢说理性与应用性文字,这只是暂时现象。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他们对各种文字的阅读兴趣,使其阅读兴趣获得全面均衡发展。初中生的阅读,侧重于课文的意趣而忽略课文的文趣,侧重于对课文的理解而轻视对课文的鉴赏,这是他们阅读水平暂时低下的表现。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形式,关心课文的写法,从而让他们引发对课文的认知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乐读、享读的示范。阅读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对读物的兴趣就来自于对阅读快乐感的体验与对阅读幸福感的享受。古代的语文教师们朗读课文时的闭目吟诵、摇头晃脑、自我陶醉,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一种最好的示范。一位语文教师范读完毕《岳阳楼记》之后,情不自禁的赞叹道:“真是一篇美文啊!”也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对学生的阅读起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也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有效阅读的快乐,阅读,有有效与无效之分,也有高效与低效之别。读懂了,便是有效阅读;没读懂,便是无效阅读。不仅读懂了,而且读出了情味,读出了快感,就是高效阅读;虽然读懂了,但未读出情趣,也没有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是低效阅读。叶圣陶在回憶自己当年为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时说过,自己是在阅读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短篇小说时,感觉到了文学语言的魅力,体察到了书面文字的感召力,才开始拿起笔来尝试学会写作,并最终成为知名作家的。初中生类似叶圣陶当年的阅读感觉如果能够在阅读课文时产生,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之下激发,便能达到同样的阅读效果。成功获得有效阅读经验的经历,可以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力,促使学生去主动阅读,仔细品味,认真玩味,从而生成具有长久影响力的阅读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如能在阅读教学中达此境界,便是语文教学的巨大成功。

当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或者征文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促使其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研究,是一个神秘的字眼,容易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印象,似乎只有专业人士才有资格做研究,好像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做研究,又好似只有能够发表研究成果的人才能算研究。其实,只要是在冷静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人们研究规律,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提出对策,都是在做研究。而且,常人照样可以做研究,平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同样可以做研究,甚至做研究也并不一定要产生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初中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解答疑难,提出怀疑,大胆批评,也都是在做研究。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挖掘课文的内涵,推测作者的意图,反思课文的不足,评价课文的好坏,比较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异同,摸索课文阅读的方法,总结课文阅读的规律,总结课文阅读的经验教训,都是在引导学生做研究。学生一旦掌握了课文研究的方法,他们的阅读水平就将上一个台阶。而如果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引发学生课文研究的兴趣,则阅读的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交给阅读方法来引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初中生的阅读,思考的成分比较多,但不愿动笔,也不会做标记和记录,难于从总体上把握课文,他们往往不知阅读方法为何物,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不少课文的阅读就成了过眼云烟,难以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关键字词的使用情况,充满哲理的语句的构造方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具体表达方式的表达效用,不同文体的结构规律,不同题材的表现原理,以及主题生成的基本依据,等等。属于方法论层面的问题,这是阅读教学的常规方法。经常这样做,能使学生养成研读的习惯,体验研究的成效。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调用与课文相关的课外因素来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一篇课文,有其产生的背景,也有其特定的读者对象,还有他人相应的研究评价,这些都是与课文相关的课文因素,教学时把他们调用起来,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服务,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足以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批评或者怀疑课文的内容与写法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研读兴趣,一篇课文,如果冷静分析,客观评价,总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而如果语文教师不仅发现了问题,更将问题带到课文阅读课堂上。并将自己的怀疑与评价大胆的说给学生听,就不仅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更可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研读兴趣。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与创造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受益的都是学生。

参考文献

【1】陈虹.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与策略分析[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8):195.

【2】韩磊. 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5(22):61-61.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