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09-10 18:53刘武丹苏培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1期
关键词:有效培养动手能力小学数学

刘武丹 苏培焱

摘要:动手实践被认为是“看得见的思维”,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重点。特别是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在面对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更加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享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是当前值得教师深入探讨的重要教育课题之一。本文从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及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有效培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具象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他们性格活泼好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将他们固定在座位上,束缚手脚的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促使他们深入理解相关的概念性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和交流,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确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与现状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灵活性、挑战性的动手实践性教学来调动多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让课堂教学取得最大效益,对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当前数学课堂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现状来看,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但是为了在教學中赶进度、完任务,还是让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流于形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做到真正吸收和内化,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由于缺乏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了解,总认为学生学不好,生怕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演示步骤模仿操作,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其中,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忽略了“规则”的重要性,不能有规则地约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行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操作,对操作分工、计划、结论商讨有限,影响了教学任务的正常完成[1]。

二、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策略

(一)利用课堂环境,引发学生动手实践兴趣

动手实践性教学虽然可以起到辅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或解决复杂、抽象数学问题的作用,但是前提是教师所设计的动手实践形式与内容可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即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课堂环境,把动手操作适时地穿插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对知识的进一步认知,优化教学过程,推动课堂教学进程。例如,教学“测量”这一单元时,学生对“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以及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没有直观的表象认知,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进行记忆,但是常常出现在估计物体的实际长度时用错单位,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用直尺在自由、开放的动手操作中,对身边的物体课桌、文具盒、黑板等进行测量,发现开关盒的边长既是10厘米,也是1分米,从而得到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2]。学生在参与相应动手操作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展现出来,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为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实现了“动中玩,玩中学”的数学教学目标。

(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而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学习模式,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智慧,通过群策群力的集体力量来化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其与动手操作教师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协作,为培养其创造力、观察力、实践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生活经验与思维认知,挖掘和关注他们的天性和兴趣点,让三个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看作单位“1”,然后让其中两位同学站出来,这两个学生显然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教师就可以引出23这一分数概念。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图形,谈谈分子、分母各表示的意义,并以此展开活动,得到34、45等分数。接着,教师再将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独立思考等多样化方式运用过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商讨,让学生发现知识中蕴含着许多奥妙,思维也从对分数的表层认知转向深层:分数的本质——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得到了有效的渗透。

(三)科学设计活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但是非常喜欢探索生活的天性,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多为他们创设一些适宜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探究过程,印象深刻,才能够将知识概念牢记于心,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诠释出了数学学习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模型,并“看一看、测一测”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模型有哪些特点?用米尺测量出这些平行四边形物品的各个边长,可以发现什么知识[3]?有效地补充和延伸教材内容,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让数学教学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还促进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对生活的认知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春桂.试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19):31-32.

[2]徐慧.试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20,(1):869.

[3]徐小琴.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611.

作者信息:

①刘武丹,女(1997.8.13—),汉族,陕西汉中人,本科毕业,小学教师,

②苏培焱,男(1995.12.08),汉族,陕西汉中人,本科毕业,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城固县原公镇西坝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培养动手能力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