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党支部特色品牌建设研究

2020-09-10 07:22刘丽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

刘丽明

摘 要: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师范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本文探索师范专业学生党支部的特色品牌建设,将专业特色与支部活动深度融合,创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品牌,增强组织生活对党员的育人功能,提高党支部特色品牌对党员综合发展的影响力。在师范特色活动开展过程中,夯实党员的专业理论基础,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党和国家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素质高、党性强、本领过硬的有情怀、有能力、有品格的师范生党员。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师范特色;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023-02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希望在青年,师范生党员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党员是师范专业学生中品学兼优的群体,很大程度上,党员的综合素质是检验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试金石。同时,师范生党员是未来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学生党支部结合师范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师范特色支部品牌建设,促进师范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理论、重思想、铸信仰,建设学习型宣传型党支部

(一)学理论,夯实师范生党员的理论基础,提升宣讲能力

恩格斯认为,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1],加强师范生党员的理论教育有利于增强党员的问题意识,开阔党员的视野,提高党员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一,组织师范生党员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建读书团队,制定阅读制度,鼓励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帮助党员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师范生党员的理论素养。建立“党员党性”培训体系,支部聘请学院党员干部、党务专家为师范生党员宣讲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党的时政方针,提高党员的理论性、政治性,夯实师范生党员的理论基础。

第二,成立“党员理论宣讲团”,遴选品学兼优的正式党员,聘请专家对其课件、讲稿、授课技能等进行指导与培训后深入学生群体开展专题党课宣讲,传达和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提高师范生党员的宣讲能力。

(二)重思想、铸信仰,加强师范生党员的思想建设

第一,堅定师范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是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思想建设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常讲,“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首先,学生党支部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识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问题,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必然实现。其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继续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最后,帮助师范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师范生党员是中国梦的筑梦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鼓励和支持党员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促进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合拍共振。

第二,引导和帮助师范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师范生党员在未来教师岗位上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和传播知识、创造各种媒介信息的主要任务,从思想到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是加强师范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道德观教育,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培养师范生党员的家国情怀。在网络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成了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任何时候,国家都是民族的最高表现形式,爱国依然是师范生党员最高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要求,但要摒弃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要引导和帮助党员树立关注人类共同发展和为全人类服务、奉献的全局观念。三是培养师范生党员的核心素养。培养党员扎实的学科综合素养、全面的教育技能素养和积极的职业道德素养[2],促进党员的专业理论、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协同发展,使师范生党员尽早适应教师角色。四是增强师范生党员的党员情怀。作为一名师范生党员,时刻以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敢亮党员身份,常亮党员身份,坚持身正为范的为师初心和使命。

(三)培养具有网络媒介素养的师范生党员

网络技术的深度发展,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公共生活空间,网络信息庞杂并传播迅速。网络空间中,师范生党员接受信息、表达情绪都相对自由,教育者的组织力和教育力不断降低,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对党员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成为学生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要责任[3]。支部负责人应充分运用全国党员管理系统、云岭先锋、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贴吧、抖音等网络媒介,为党员营造清朗的舆论宣传阵地和网络空间。结合党员表现出的思想倾向、心理特点和网络行为,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增强师范生党员对网络信息的选择理性和辨别力,对网络谣言、错误意识形态的规避能力和积极借助网络传播党的声音和主流价值观的能力,培养具有网络信息能力的师范生党员,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

(一)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强化育人功能

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基本制度,做到组织生活有计划、有主题、有载体、有特色、有效果,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建立寒暑假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创”项目、日常志愿服务等党员实践平台,鼓励党员利用假期到乡镇、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宣讲活动,引导党员结合专业优势,深入基层、服务他人、奉献社会。通过组织生活的有力开展,强化组织生活的育人功能,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党课形式,增强党课的育人效果

除传统的讲授党课外,党支部应不断创新党课形式,尝试进行座谈讨论式的党课、视频教学式的党课、情景体验式的党课等形式,增强党课的育人效果。比如情景体验式的党课,组织党员到烈士陵园,在英雄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党员到“党员党性体检中心”进行“党性体检”,通过工作人员声情并茂地叙述、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潜移默化地将党员带入特定的情景中,给党员上一堂特殊的“党课”,使党员受到更直观的党性教育。

(三)“1+N”模式,探索“小组负责制”师范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品牌

“1+N”主题党日模式,1为“铸牢党员信仰”,N是“活动内容”,探索主题党日活动“小组负责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员分组,推举负责人带领小组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小组选择既定的主题党日内容,以“党课开讲”“知识竞赛”“志愿服务”“实地调研”“演讲朗诵”“红色故事情景剧”“小品”等形式开展,从中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党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主题党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推进党支部特色建设,增强支部活动对党员的影响力,培养有责任感、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发展的师范生党员。

三、党建带团建,共建师范特色“党团之家”

学生支部联合教师支部,探索党建带团建,党建促团建的工作思路,发挥党建对团建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文化引领”,将党团建设与师范专业建设相结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衔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引导党员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自觉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到奋发成才的实践中。

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论坛,为学生提供话语表达空间,聘请党员干部为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答疑,将广大师范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

制定党员联系班团制度,聘请党员教师担任师学生的学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就业导师、考研导师、心理导师等,帮助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培养有教育能力、有温度的师范生党员

(一)组建实践团队,深入实践锻炼,培养“有教育能力”的师范生党员

第一,结合师范生的“师范”特点,开展讲课比赛,为师范生党员提供讲课锻炼平台,培养师范生“乐教善教”的师范情愫,通过备课、授课、评课,提高师范生党员的心理素质、讲课技能和教学能力等。

第二,组织师范生党员到初高中学校对一线中学名师进行访谈,走近基层、走近学校,了解中学的实际教育教学现状,为未来从事教育事业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组织师范生党员到实习学校进行实习,通过到实习学校跟班学习、听课、讲课,将专业理论进行实践,提高师范生的实际课堂把控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培养优秀的中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有温度”的师范生党员

通过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支教、到养老院服务老人、到孤儿院引导和帮助孩子、为义工联募捐衣物、到社区进行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等活动,践行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培养有品格、有温度、有情怀的师范生党员。

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党支部的师范特色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质量,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师范生党员。在特色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将专业建设与支部活动深度融合,切实保障党支部特色品牌的建设质量和效果,提高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能力,充分发挥支部对党员的全面教育作用,牢牢守好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陈先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_论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种思想并存问题[J],前线,2000(11):8.

[2]孟燕平.试论师范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提升策略[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6):145.

[3]俞淼.新媒体时代增强高校學生党支部创新活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37-39.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
诚信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品牌建设研究
济源市农业品牌建设实践与对策
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策划与品牌建设探析
《苍梧晚报》:多元跨界的空间与效益
提升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营销策略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