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2020-09-10 01:53陈慧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健康心理

陈慧

摘 要:特殊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发展其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社会的需求,更多的是特殊儿童自身与家庭的需求。然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探讨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一、尊重特殊儿童人格,缓解特殊儿童心理压力;二、创设良好的家校环境,营造舒适的社会氛围;三、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员,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期望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14-03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特殊儿童教育在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随着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重视与改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特殊教育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件事[1]。特殊儿童是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一般而言,其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儿童。这种需要主要包括儿童的认知、生理、语言、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一、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一)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缓解其心理压力,解决自卑孤僻等心理健康问题,让特殊儿童走出自我封闭状态,使其逐渐减少对他人的敌意,并乐意与他人交流,从而提高特殊儿童语言能力,以及与社会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发展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

特殊儿童因为自身的缺陷容易形成自卑、压抑以及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只有正确引导特殊儿童认清自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舒缓特殊儿童的家庭成员压力

当家庭中出现一个特殊儿童时,这个家庭所要承受的压力,无论是在精神上、身体上、还是物质上都要比普通家庭大很多。由于特殊儿童自身的缺陷,使得他们的心理敏感度较高,外界一些无意识的行为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得特殊儿童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增加了特殊儿童上普通学校的机会,还让特殊儿童学会了控制自身的情绪,并尽可能情绪稳定地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减少了物质与精神上带给家庭的压力,提高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四)提升特殊儿童与社会的和谐度

特殊儿童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其心理发育的好坏与否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我们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使之对社会增强认识,并能让特殊儿童投身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此外,还有助于特殊儿童情绪的稳定,让特殊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因不良情绪产生的对社会、对他人的不良行为,营造一个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氛围。

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特殊儿童自身的缺陷包括认知、生理、语言、行为等方面,这些缺陷是直接造成他们产生心理问题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这些缺陷只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善而且很难完全治愈,有些孩子终其一生都要依靠药物的维持,这样的结果会使得特殊儿童的意志特别消沉,精神压力特别大,所形成的各种心理问题往往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直到他们的心灵被成功治愈。

(二)家庭因素

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家庭不仅仅是特殊儿童的避风港,也更是特殊儿童建立正确价值观与良好性格的指引者,其中影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状况,父母的态度及教养方式、隔代教育等。

1.家庭状况

父母离异再重组家庭、单亲家庭或者父母身亡由亲戚带大的等这类家庭中长大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要比在完整家庭中长大的儿童更为严重。这类儿童在生活中没有获得来自完整家庭中各种成员的关心爱护,容易养成这类儿童对人对事冷漠、不懂如何关爱他人的性格。

2.父母的态度及教养方式

有部分家长认为已经有缺陷的儿童,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在他们身上,更有甚者直接让特殊儿童辍学回家,不让他们继续学习,导致特殊儿童思想落后,愚昧无知,严重脱离社会;也有部分父母因为心理上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有缺陷,觉得给自己丢脸,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表现得极其冷漠,特殊孩子受到这样家庭氛围的影响,其心理肯定产生很大的变化。此外,还有部分父母在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上完全按照傳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更有甚者要求特殊儿童达到正常儿童发展的水平。这些错误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不但没能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且会使得孩子自身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3.隔代教育

当前中国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在父母外出打工后,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养育与教育的工作,而老一辈人的教育观念落后,他们固执地认为教育其子女的方式方法也同样适合孙子这一辈,也同样适用于教育特殊儿童,从而导致了各种问题频繁出现,这深刻地反映出老一辈人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不够全面,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够了解。

(三)社会因素

社会作为一个大熔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展现其对特殊儿童的保护性,异样眼光以及各种歧视的行为时有存在,人们提倡的关爱特殊儿童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例如,有一些普通学校拒收特殊儿童,或者招收特殊儿童却没有对特殊儿童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同年龄段儿童孤立特殊儿童。这一系列的行为也会促使特殊儿童在接触社会后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三、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分析

特殊儿童的认知、生理、语言、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由于一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与治疗才逐渐出现心理问题,比如多动综合症、孤独症等。分析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特殊儿童走出心理困境。

(一)情绪不稳定,行为偶有攻击性

特殊儿童的情绪表现出敏感、易激动、易暴怒,甚至对他人有攻击性行为,这是由于他们自身的缺陷引起的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导致。这些儿童一般长期处于心理压抑却无法排解的状况,所以情绪极其不稳定,一旦遇到让他们情绪敏感的事情,就像被点着的火药一样,焦虑,暴怒,严重者还会攻击别人。在幼儿园里我们偶尔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他们的行为特征都较为明显,比如多动症孩子,攻击性强,情绪容易激动。

(二)社交障碍

大部分的特殊孩子都有社交障碍问题,并不是他们都不会讲话,而是由于身体缺陷造成的自卑不自信使得他们本身就不愿意与人交流,害怕与人交流,在人多的场合里他们会表现得浑身不自在,焦虑,急躁。长时间的累积会慢慢造成这些孩子与社会越来越脱节,出现完全封闭自我的情况。

(三)失眠及躯体化

心理问题其中一个明显的影响就是失眠,问题孩子由于长期处于焦虑压抑的状态下,特别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严重者还需要依靠药物的维持才得以缓解。此外,身体与心理是相辅相成而存在着,心理出现问题也会引发身体的其他问题,比如消化不良、便秘等,长期以往只会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2]。

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

结合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针对当前出现的特殊儿童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才是帮助特殊孩子走出心理阴影的最佳办法。

(一)尊重特殊儿童人格,缓解特殊儿童心理压力

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是一个独特又美好的个体,健全的我们需要以一个独立的人格方式去尊重特殊儿童。一方面,尊重特殊儿童有利于增强特殊儿童自信心,减少其自卑的心理。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由于特殊儿童身体的缺陷而引起的心理压力也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特殊儿童保持愉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引导特殊儿童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多花点时间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引导特殊儿童勇于认清自身的缺陷,坚强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才能逐步进入社会正常的轨道中去。

(二)创设良好的家校环境,营造舒适的社会氛围

每个个体都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养育着个体的情绪、性格、价值观等,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利用环境,时刻关注环境给予个人的影响。

第一,家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孩子出生以来第一个接触和接受影响的环境,家庭环境氛围融洽与否直接决定着特殊儿童在家庭中心情愉悦度、情绪稳定度、安全感,因此父母要根据特殊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盡可能地创设一个温暖、充满爱心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长与特殊儿童的沟通,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有利于发展特殊儿童语言能力,提高其沟通能力。此外,家长还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第二,学校是特殊孩子接触到的第二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生活技能,提高思想素养,但由于特殊儿童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使其他学生感同身受,这样他们也会乐于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共同合作。此外,教师应该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爱,并要告诉班里的其他学生不能区别对待特殊儿童,更不能用他们的缺陷来打趣他们。

特殊孩子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最终还是要走进社会,与社会环境相融合,因此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社会氛围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显得极其重要。所谓的舒适和谐社会氛围指的是社会其他成员不歧视特殊儿童,不取笑特殊儿童,关心关爱保护特殊儿童,对有需要的特殊儿童给予尽可能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社会还应该为特殊儿童建设和完善相应的便利设施设备,为他们开通有针对性的便利通道。

(三)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员,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特殊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教育的开展需对应相关的专业人员[3]。针对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特殊儿童,我们需要培养专门的专业人员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作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要给予特殊儿童足够的爱心、信心、耐心,用关爱、温暖抚慰特殊儿童脆弱的心灵,再综合特殊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治疗[4]。

面对有心理问题的特殊儿童,我们可以通过搭建线上咨询、线下体验的心理健康平台来辅助儿童的心理治疗。此外,还应该让问题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和参与到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疏导,从而优化与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廖红娅.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29-30.

[3]李雪飞.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127-128.

[4]刘艳玲.重视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J].宁夏教育,2015(7):149-150.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