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对青少年终身体育养成述评

2020-09-10 01:53宋伟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青少年社区

宋伟嘉

摘 要:提升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工作重点,但是每年发布的体质报告显示青少年体质呈连年下降的趋势,教育部一再发布指导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各类具体要求,但是只有教育部门指导与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合理有效合作,使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的优良生活习惯才能彻底地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活动特点分别独立进行分析,又两两组合进行分析,最后将三者结合统一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家庭、社会、学校体育各自发展的不同优势和劣势,以及分析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结合的情况下在青少年终身体育养成方面的效果和三方共同结合的情况下对青少年终身体育养成效果的对比述评。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区;青少年;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46-02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0月25日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终身体育”指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产生迫切的需求,所以人们应该终身进行体育活动和进行体育学习的行为。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习惯和素养是实现2030年规划的重要途径。所以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生活素养除了学校(教育部门管理)指导,还要家庭(亲人影响与关爱)和社区(基层体育组织)协同努力,360度全面影响青少年的体育生活,督促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指导青少年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最终目的。青少年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关键时期,此阶段正是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社区、家庭应该同时发力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根据研究目的将青少年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体育活动形式:以学校体育为主的体育活动为“学校主导型体育”、以社区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为“社区主导型体育”、以家庭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为“家庭主导型体育”的三类一维体育活动形式;以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为主的体育活动形式为“家—校结合型体育”、以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为主的体育活动为“社—校结合型体育”、以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结合为主的体育活动为“家—社结合型体育”的三种二维体育活动形式;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共同结合的“校—家—社结合型体育”三维体育活动形式。

一、学校主导型体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总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体育能增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增进青少年的体能发挥,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最直接的教育内容,是青少年终身体育养成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保证。虽然青少年的终身体育养成大部分依赖学校体育,但是单靠学校体育来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养成也有其弊端。青少年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但是学校体育只是学校全部工作内容的一小部分,再加上体育不是高考内容,所以与学校其他高考内容的科目相比,即使现在非常重视但是体育相对地位较弱,尤其是高中阶段。

二、社区主导型体育

社区主导型体育就是活动地点在社区内,利用社区内各种体育相关资源,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在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学校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脱离开社会独立存在,社区体育是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青少年是社区的一部分,需要在社区生活,离不开社区。然而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而且老年人占大多数,而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锻炼身体和消遣时间,但是体育的特点,在锻炼中也有提高体育技术水平的要求。社区青少年体育与社区老年体育相比,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几乎没有计划和管理,原因很简单,社区习惯把青少年体育置于学校管理内,没有针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的计划,所以也就无从谈起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三、家庭主导型体育

家庭体育是指参与人员为家庭成员以及邻居组织和参与的体育活动,活动地点一般比较灵活,根据体育活动的项目特点活动地点可以是居家,也可是社区和社会体育场馆。家庭体育(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的性格、人格以及体格决定着青少年的未来,家庭体育(教育)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家庭主导型体育主要是以家庭成员或邻居和亲密的朋友为参与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体育项目好的家庭成员向刚开始学习此项目的成员传授指导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家庭体育对于促进家庭的和谐,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和提升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以及体育健康习惯非常有效果。但是现实中家庭成员往往忽视此类家庭体育活动,据了解多数家庭对于家庭体育活动是忽视的,原因多数为没时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四、家—校结合型体育

“家—校结合型”体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學生对体育活动时间投入比对照班学生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家—校结合型体育教学活动密切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家长在家督促和指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增加了家长陪伴和教育子女的时间。家—校结合型体育教学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一起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与家长的体育活动中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懂得相互沟通,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五、社—校结合型体育

社—校结合型体育主要是指学校与社区应该紧密联系,根据社区管理的特点,社区对于社区人员的凝聚力非常大。社区组织体育活动在参与人员数量上非常有保障,但是社区体育专业知识和组织体育活动能力有限。于是学校利用学校内部的体育资源包括体育专业人员和一些体育设备,就可以使青少年和社区居民一起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同时也可以为部分具有一定体育知识的学生提供体育社会实践机会。所以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在社会层面各个方面的合作中可以实现服务社会共同发展的目的。

六、家—社结合型体育

家—社结合型体育是由家庭和社区共同发动和管理以及组织的体育活动,参与人为社区人员和家庭成员。社区的基本单位是家庭,所以可以组织一些家庭间体育活动,社区组织的形式可以提高家庭活动的参与率。此外社区还可以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辅导活动,最好建立体育知识的宣传板,倡导科学健身,为在社区和家庭进行体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七、二维体育模式的局限性

二维结合模式虽然比单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优势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学校与社区联系少,社区体育几乎和青少年(学生)没有任何关系,社区体育事实上已经成为老年人体育,学生的体育活动也几乎在学校进行;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效果差强人意,家长更加注重的是孩子的文化成绩,对健康不能说不重视,但是对体育来说只要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就可以了;学生是学校运动队成员的家长相对和体育老师有些交流,其他孩子的家长与体育教师几乎无交流;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很多,但是有关体育的联系就寥寥无几了,这是因为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少,家庭更多的是重视在社区的生活便利性,所以对社区的要求也不高,甚至大部分居民对于社区有无体育健身器材都觉得无所谓。综上所述,二维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单一模式对于青少年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效能,但仍然有很明显的局限性。

八、家—校—社三维结合型体育

学校、家庭、社区三维结合的模式可以集中最大力量来促进青少年的终身体育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学校的体育发动功能能最直接地影响青少年,毕竟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教育是其学习和生活的主体。而社区作为老年人体育的发动者也应关注青少年,而且加入学校的体育组织力量能促进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更加迅速地发展。为了增加家庭的欢乐,家长们也会在休闲的时候乐意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一切体育活动。所以三者结合通过体育活动形式的共同作用,一定会对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是对于家长和社区老年人以及社区工作人员都会产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效能。现在的通讯技术增加了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联系,利用QQ群和微信群等就可以把所有相关的人聚集在一起,随时发通知,随时接收,及时联系沟通,使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和准备工作变得十分便利,而且為体育活动监督和反馈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途径。

原来许多家长的观念就是孩子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更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健康就是不生病,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所以当前家长越来越注意亲子体育活动,经常在工作之余带上孩子一起去爬山或者旅游。但是组织形式也只是自发或者朋友之间组织。其实有很多家长非常希望参加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可是当前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活动多是各自为政,互不联系。

九、结语

当代社会需要年青人具备极高的品质与素养,只学好少数的几门学科是难以达到要求的。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对学生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体育对于青少年成才非常重要,终身体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走向社会之后为祖国贡献力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学校组织体育活动要尽量联系社区和家庭,把体育活动办成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正能量活动,而社区也要通过学校的专业力量办好社区的体育活动,家庭在自发组织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三方合力共促青少年终身体育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谷晨.日本少儿校外体育促进措施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152-154.

[3]尚晓娟,朱海贤.“林书豪现象”看美国体育教育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环境教育学的视角[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2):59-61+78.

[4]郭海静.“家庭-社区-学校”三角联动对南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4):189-190.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青少年社区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