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型

2020-09-10 01:53同婉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同婉婷

摘 要:双创教育是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未来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基于学生内外环境的特点,本文阐述了个性化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联系,分析国内外基于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通过诠释建构5C模型,举例说明实施方案,推进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型。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48-03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cywt2017004)

随着《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抓手和突破口。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传统的批量标准件“生产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字化时代带来多元价值观,教育的个性化诉求也日益凸显,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双创教育新的着力点。

一、个性化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联系

(一)个性化教育内涵

个性化教育需要综合考虑学习者的个人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以及所处的环境变化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要设计符合个体需求的教育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进行培训教育,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目的个性化”“过程个性化”“结果个性化”的高度统一,造就有活力、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个体。

(二)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业教育的定义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在信息高速发展、科技创新、集成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今天,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这不仅是社会对于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体未来成长发展的核心诉求。“创新创业教育的非功利战略性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个性化教育与双创教育内涵相关性

两者都尊重人的个性和潜能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转化。“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各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的人”[2]。创新创业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互相依存,成为学习者的一体两翼,并将在未来成为教育趋势,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际研究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和个性化教育相融合。美、德、日、新加坡等国家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项目、高新科技园、导师制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美国百森商学院提出基于实践的百森教学法,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取得的效果卓著。

(二)国内研究

在我国,近几年随着形势发展,学界对于基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层面达成共识,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领域仍需要进一步深挖和拓展。一方面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學研究仍比较宏观,解决方案多停留在理念;另一方面,一些研究将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落脚到对某一个教学方式展开的研究,比如创新创业教育中“教练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作品导向性教学方式的探讨等。整体而言,对于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化的研究仍缺乏系统的方法论研究及落地途径。

三、5C模型构建及实施方案

95后高职学生正在全面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生活习性、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基于个体的内外环境差异,高职院校需要搭建适合95后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经过广泛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提出5C教育模型。

(一)5C教育模型

5C是指Content(内容),Crossover study(跨界学习平台),Co-creation(共创),Cloud(云端),Course(过程)。这五个要素相互作用,深度融合,形成以内容为核心、以跨界学习平台为载体、以共创为学习方式、以云端为连接渠道、以过程为考评体系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1. Content(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起点的多样性、学习目的的个性化,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多品类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内容应涵盖创新创业相关理念、知识、技能、资源、行业、专业领域内的最新资讯以及校园内外的项目信息和动态。学生根据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起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包括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内容的呈现形式包括线下选修课、讲座、沙龙等,线上包括微课、慕课等。学校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学分银行”,让所有的线上线下内容得到有效管理,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量化体现。

2. Crossover study(跨界学习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具有实操性强、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需要为学习者搭建跨界学习、跨界合作的平台,使其突破原有的专业限制和学科约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整合、汇集校内外的资源,推动学习成果的落地实施。跨界学习平台主要职责包括:调动校内软硬件资源,整合校外资源,实现跨领域的合作与学习。通过跨界学习平台可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学习过程中资源配给的个性化。

3. Co-creation(共创)

共創的学习方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创造学习内容,在团队协作中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如何获得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自我肯定及价值感、最大程度地发挥个性与潜质、建立自主学习及自我管理的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内容的接受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个性化,提升学习效果。

4. Cloud(云端)

创新创业资源的稀缺和分配不均始终是制约双创教育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以云端互动为连接渠道,通过云端虚拟学习环境的打造,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地域远近的限制,突破身份标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有更多互动和交流。学生有更多时空去学习、展示、交流;老师可以通过云端数据更清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社会可通过云端进行人才储备、项目遴选。

5. Course(过程)

以过程为考评体系,是指不以标准化结果为导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个体的潜能和天性得到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通过云端技术提供学习动态数据支持,经过360度考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个性化。而个性化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资源以及最后的个性化成果,都将会成为跨界学习平台上新的双创学习内容,从而完成整个双创教育的闭环。见图1。

5C模型的特色在于一是打造了双创教育闭环模式,形成了有效的生态系统,打破了以往由单方面生产学习内容的弊端,实现多渠道内容生产,放大学习成果,加大学习成果输出。二是通过五个要素的深度互动,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个性化”“过程个性化”“结果个性化”。三是以学习过程为考评依据,由学生、教师、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创造,将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二)实施方案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深职院)为例,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了以下尝试:

1.建设资源库

打造能学辅教的双创终身教育信息化平台。深职院牵头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联合全国40家双创教育领先的高职高专院校及行业企业联合共同打造,开发具有前瞻性、普适性、多样化的资源体系。拓展资源库在社交化、社会化学习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平台,构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学习者多方交互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资源库成为5C模型的核心,涵盖模型中的Content(内容),Co-creation(共创),Cloud(云端),Course(过程)。

2.跨界学习工作坊

在全校组织不同类型的跨界学习工作坊,邀请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双导师指导,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这里展开真实项目的学习与训练,将个性化的双创教育延展到学习全过程,实现“目的个性化”“过程个性化”“结果个性化”的高度统一。跨界学习工作坊是重要的Crossover study(跨界学习平台),个性化最明显。

3.创新创业菁英班

针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和指导,并且根据学生创业方向的不同分为创新创客班和创业实践班。进入班级学习的同学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以项目为依托,以成果输出为导向,开展双创学习。菁英班也是5C模型中重要的Crossover study(跨界学习平台),个性化相对比较明显。

4.专业与双创的融合实施

在全校开设《创新思维》必修课,由创业学院编制教学大纲,专业教师结合专业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并授课,开展以专业创新为基础的创新思维学习与训练。这是整个5C模型中使用范围最广的学生群体,个性化不突出,但却是双创教育的基础和土壤。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职业变迁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赖于学校提供的多层次、全过程培育和引导,有赖于多元主体的共创和参与。双创教育重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之本。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2]赵姝淳.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64-67.

[3]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模式研究[J].2016(11):84-87.

[4]姜慧,等.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5]郭法奇.论美国的个性化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47-51.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