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的现实困境与改革思路

2020-09-10 01:53张卫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工坊产学研

张卫红

摘 要:为使高校文学教育尽快适应新时期学生多元职业需求,我们必须借鉴国外产学研的文学教育发展之路。然而,目前高职文学教育转型面临专业发展定位与社会及人才市场需求、课程定位与学生实际需求、课程内容与组织和高职生能力这“三对矛盾”,为此,本文提出了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的基本思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助力专业转型与升级;以类型化为准绳,建构文学教育课程体系;以工坊制与研讨式教学作为抓手,构建文学教育教学新生态;以市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助力国家“双创”的要求。同时从发展思路与学习模式两个视角对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的方法与机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文学教育;产学研;工坊;研讨式;高职

中图分类号:I0-4;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84-02

国家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凡进必考”与“定期注册审核”制度,致使高职语文教育专业文学教育应主动适应学生多元化的职业生涯需求。尤其是在“双创”人才需求的时代召唤下,迫使它不断形成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业态。文学教育不仅是贯穿其始终的学习模式,而且更应借鉴国外产学研发展模式——尽快构建创意写作学科,助力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基于此,高职文学教育破除发展窠臼、借鉴国外产学研发展模式实现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一、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的现实必然性

(一)专业发展定位与社会及人才发展需求的矛盾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说明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专业属国家控制专业,其主要对应的职业类别是“中小学教育教师”。然而,据麦克斯近三年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语文教育专业一直深陷“十个红色预警专业”之列而不能自拔。另外,据调查显示,选择学习此专业的学生群体,从教愿望相当低但对文学及其创作的兴趣却是极高的。可见,国家赋予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与社会及人才市场需求是存在矛盾的。

(二)课程定位与学生实际需求间的矛盾

文学课程属于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岗位能力需求中担负着培养文学鉴赏、累积文学素养的功用。而现在学术界关于其课程定位的研究则较为聚焦。如《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定位是工具论与回归自我[1]。“工具性”强调人文性,注重人文素养的养成与熏陶,“回归自我”则是将文学教育定位于审美教育的一部分,我們认为,审美教育其实也是“工具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文学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承,也可以作为娱己娱人的载体或工具。这种“双元”的课程定位,并未和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接,进而实现精准定位;更谈不上在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改革背景下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三)课程内容和实施与高职生能力需求的矛盾

现有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教育包括“四史一论”:中国古/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或文学理论)。我们姑且不论“文学概论”这一典型的学科化课程体系。我们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例,其构建的课程体系与其他课程的“交集”相对比较少,属于典型的闭合性知识结构,不能贴近职业的组织逻辑,尤其是忽视高职生喜“动手”或实践型能力获取的现实与现有注重系统学科知识传授型课程实施方式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心理落差”。因而,这与与高职生能力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综上,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的现实困境概括起来大约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外部是国家的专业定位难以满足时下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内部文学教育的定位、内容与组织也与高职生的实际能力与需求“不合拍”。昔日的“万金油”专业遭遇到了新时期的冲击,尤其是“双创”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在高职生职业诉求愈来愈多元的发展趋势面前,现有文学教育“转型升级”——引入、借鉴国外已发展百年有余的创意写作学科,走产学研发展之路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的基本思路

(一)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助力专业转型与升级

文学是“人学”,其目标理应朝着理解人、发展人的目标推进。有学者认为,大学教授“作家化”、作家“学者化”将有助于改变中国文学教育中中文系学生不会写文章的严峻现实[2]。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中文教育面临着自我转型与升级。按照文学教育与西方教育和世界文学接轨的现实需求及国家作协与政府“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与诉求,文学产业化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助力专业转型与升级。同时,中国高校文学教育必须改革,走产学研一体的“创意写作”教育教学之路,是中国文学教育独立发展的未来方向[3]。

(二)以类型化为准绳,建构文学教育课程体系

文学类型成规或规律则一定是一个客观存在。所以,借用已成为共识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的文学分类,对其每一类再次从不同角度的切入形成更为细致的划分,将更有助于文学成规的继承与创意写作的形成。以小说体裁为例,可细分为历史小说、成长小说、家庭小说等。总之,每一种类型化的文体,我们既要找到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又要明晰其中的承继与赶超关系,进而为创意写作打下基础。在以类型化为准绳的文学教育体系构建中,必须将产学研贯穿始终,它既是文学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更是一种发展思路。

(三)以工坊制研讨教学作为抓手,构建文学教育教学新生态

如何让文学为社会提供多视角的“映射”,这就要改变文学教学生态,提升其功能。目前高校存在重专业化的文学知识而轻专业化文学技术(或技能)的问题[4],加之上文我们对课程体系讨论的基础,其改革出路只能是改变学习平台。实施文学工坊制教育,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按照一定的创造性程序来讨论文本的框架并分工合作来完成它[5],实训理念的观照下对创意写作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步骤和要点进行了归纳[6]。事实证明,工坊制研讨是文学教育走理实一体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助力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走产业化路子就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而文学的产业化是市场经济下文学的存在方式,要充分地利用跨媒介、跨时空、跨业态的转化模式,让文学创意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更加畅通,从而建立起成熟的生产机制和盈利模式[7]。但是,低龄化创作、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文化创意等早已呈现出强势的市场化尽头,這就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一是日益多元的文学创作理念与方法亟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二是文学自身具备寓教于乐的功能。

三、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的方法与机制

(一)作为发展思路的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

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思路,基于此,文学教育必须走向产学研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需按照文学样式—文学类型—文学成规[8]—自我挖掘理论[8]—克服写作障碍与潜能开发—“自我突破”的程序与步骤,积极推进产学研。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这一理论中的很多环节的研讨还欠深入,比如文学样式间的融合及机制、文成规的开掘和转化与创新、写作障碍与潜能开发、课程体系的建构、自我突破机制与方法等。

(二)作为学习模式的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

“专而精”教育更符合现实的需要。昔日被誉为“万金油”的中文专业,渐渐与现实需求——文学生产相脱节。因此,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必须坚持“研—学—产”这一无限循环的学习模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研”,即研讨。是位于学习链条的首端,其本身也是“学”,是研中学,抑或说是在活动中去建构“学”。研讨的方式大约有两种:一是项目式专题研讨,二是全纳式综合研讨。前者往往聚焦某一具体问题展开,针对性强,多向问题本源处追溯,力求发现规律或者本质性的内核。后者概括性强,利于对文本做系统化、整体性观照。比如对某一经典文本或者畅销书的全纳式研讨,既要关注其内在的经典性,又要研究催生其成为经典的“机缘”。

四、结语

“实践和创意”[9]美、英、澳等国创意写作教学的是其主要特点。文学教育走向产学研,无论是作为一种发展思路,还是一种学习模式。

第一,必须明确文学作为艺术门类中一员,必须实现其“身份”的回归与确认,同时注重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融合。

第二,文学可以市场化的思维必须被牢固树立和坚守。回望文学发展的历史,古今中外文学创作主体靠文学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比比皆是。因此开放文化市场,尤其是走文学市场化道路不应被看作是“洪水猛兽”。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日渐扩大影响力的现实,使得文化自信与文化的出口等一系列需求已显得相当迫切。同时,20世纪20年代末创生于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至今盛行于欧美大学的创意写作学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发展史。以美国为例,与创意联动的文化产业给予美国GTP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五分之一。

第三,展示大国形象,助推“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此,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更应该自觉投身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培育的洪流中去。

参考文献:

[1]罗宗强.工具角色与回归自我: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当代价值认同问题[J].文学评论,2007(5):117-123.

[2]葛红兵,许道军.交汇·互动·交锋——2007 年中国文坛热点问题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8(1):10-15.

[3]葛红兵.中国文学教育亟待改革[C].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3):36-37.

[4]张永禄.创意写作:中文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下)[J].写作,2013(17):3-6.

[5]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4-108+125.

[6]季艳茹.创意观照下的写作课程教学设计——评《大学创意写作实训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8(7):109.

[7]葛红兵,高尔雅,徐毅成.从创意写作学角度重新定义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创意本质论及其产业化问题[J].当代文坛,2016(4):12-18.

[8]葛红兵,高尔雅,郭彩侠.高校中文教育改革与“创意写作”学科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14(5):180-186.

[9]葛红兵,雷勇.英语国家创意写作学科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2017(1):175-184.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工坊产学研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拖把
鲁班工坊中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蚂蚁工坊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