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0-09-10 04:23李昌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9期
关键词:欣赏课审美能力初中美术

李昌盛

摘要:初中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养的关键。欣赏教学必须引起每一名美术教师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展现欣赏教学的审美效应,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

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指学生评估事物之美的能力。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科书中包含的关于美学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的审美水准得到有效提升,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就美术这门艺术课程而言,其很多知识都与审美有关。因此,美术教师要特别关注美术欣赏课堂的有效设计。

一、重视历史教学,塑造审美眼光

自原始人在洞穴墙壁上作画, 流传下壁画这一美术形式一来,美术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时也形成了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美术史。许多时候,学生不理解某一流派美术形式在审美上所具有的价值, 往往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美术史,不了解该流派美术对于前人美术创作方法的突破和创新,因而不能形成相应的审美眼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兼重美术史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流派在艺术表现技法与艺术传达思想方面的创新之处,同时培养学生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美术作品对比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对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意识。事实上,初中美术教材主要也以美术的发展历程作为编排框架,力求展示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美术的发展,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对初中美术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以教材上包含的美术创作流派为切入点, 将相关的美术知识与美术创作技法进行合理延伸,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度,有效地改善审美教育实效。

例如,在学生进行印象派绘画作品的鉴赏时,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印象派绘画的特点,还应使学生了解印象派之前古典绘画作品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印象派画家在进行创作时对于古典绘画创作方法的突破,认识到印象派画家在绘画创作时所追求的“眼見为实”创作目标对于古典主义画家的超越, 进而认识到印象派绘画的审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印象派与其他艺术流派的经典代表作品,用具体的作品来说明美术史的发展历程,进而有效地让学生明确不同艺术流派在审美上所具备的风格与特征,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推动学生形成对于美术作品的全面认知,让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审美情感引导,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

初中生在不同类型的工作分析和实践探索中,往往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本身也有其特殊的影响价值,尤其是在浏览、探索、分析的短时间内,情感会迅速产生和消退。教师帮助学生加强审美能力,加强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引导,并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时候审美能力就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艺术作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的绘画风格和创作背景。显然,这种情感的引入方式是极其深刻的。学生在加强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影响,不断拓展综合能力。

初中生在不同类型的工作分析和实践探索中往往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本身有其特殊的影响价值,尤其是在浏览、探索、分析的短暂时间内,情感会迅速产生和消退。教师帮助学生加强审美能力,加强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引导,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时候审美能力就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艺术作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的绘画风格和创作背景。显然,这种情绪的引入是极其深刻的。在加强审美能力的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影响来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创造艺术情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对艺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悟。感悟属于思想层面的内容,教师只能引导,不能灌输和强求,艺术感悟与学生的天赋相关,同时,教师的引导在其中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艺术鉴赏是初中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引导方式,这种方式非常有效,但是如果教师在学生鉴赏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引导,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观看,效果非常有限,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教学情境下,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情境教学法属于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情境创设方法为问题导入法和多媒体教学情境法。初中教师在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情境创设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增强艺术感悟,激发艺术灵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鉴赏作品《出水芙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为了强化渲染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轻音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对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悟性比较高的学生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为初中学生讲解美术知识时,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教师只有自己意识到审美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它科学地、适当地应用于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利用生活课堂、趣味课堂及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提高审美,掌握重点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瑞.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117-118.

[2]马红云.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11):194-195.

[3]吴赟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9(06):194.

贵州遵义市第五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欣赏课审美能力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