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2020-09-10 07:47周玲玲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4期
关键词:合作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周玲玲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遵循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来对班级中的学生展开分组,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思考,最终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完成主动学习以及独立思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获得一定的提高,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全民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尽管才刚刚升到小学,很多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十分明显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能够实现思维与视野的拓展与延伸。

一、创设合作情境,增强学生的合作体验

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知识的转化,相应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因此,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想优化课程设计,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课堂体验,可以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情境,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使之以图像、视频或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使其形象理解数学概念,在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度探究。

例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的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方向的理解,使其能够通过具体的方向描述来确定位置,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来组织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合作探究的主动性。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宝宝巴士中奇奇妙妙变身交警指挥马路交通的视频,让学生以交警为中心,通过车辆的不同方位大致了解不同的方向位置。在动画视频中,奇奇与妙妙遇到马路堵车的现象,化身交通指挥员,在车行道亮起绿灯时,

给面前的车辆向左转、向右转等指示,引导车辆从之前的位置移动到新的位置,成功解决了交通堵塞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车辆是如何改变自己的位置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因为交警给他们引导方向。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因为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位置改變的例子呢?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实拍的下班高峰期马路堵车图,让学生将自己代入交警指挥员的身份,在小组中讨论如何规划车辆的行驶方向来解决马路堵塞的问题。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每个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具体的情境引导下,对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的探究兴趣明显提升,对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开展适宜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习惯于依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讲台下面却早已经昏昏欲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很多数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我是小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推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先向学生布置一项学习任务,以“讲解课后习题”为例,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就相关的课后习题共同进行探索与思考,最终不但要思考出每一道课后习题的答案,并且每一个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负责上讲台讲解其中一道习题,其中如果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习题答案都是正确的并且能够顺利完成讲解,则可以获取相关的奖励。在这种略带竞争性质的活动激励下,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其中不仅仅需要讨论出每一道习题的正确答案,还要整理出如何向广大学生讲解相关的解题思路,即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小老师”。而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互相进步,还有助于学生实现自身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探究效率

在高年级阶段,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会遭遇很多阻碍,并且解题的过程十分烦琐、缓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抽象和复杂,更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带领各组学生探索和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和互动,提高其探究效率,并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便给学生渗透类比和转化思想。首先提问:“圆柱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暂时还不会求它的体积,那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转化思想,将它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其他几何体呢?”学生很快联想到“长方体”,但是提出疑惑:“圆柱怎么可能转化成长方体?”此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个圆和一个圆柱,问道:“它们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既然它们的外形很相似,那么求圆面积和求圆柱体积的过程是否也相似?”在我的提示下,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于是我便让各小组进行实践和探究。在此过程中,某组学生将圆柱和圆进行类比,然后对圆柱进行割补拼接,最后通过长方体体积求出了圆柱的体积。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提升各小组的探究动力和探究能力,进而保证课堂质量。

结束语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0(27):95-96.

[2]赵珍贤.让小组合作成为小学数学课堂靓丽的风景[J].科普童话,2019(47):39.

[3]王金丽.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16):298.

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管理区李家寨镇中心小学 河南省信阳 464000

猜你喜欢
合作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以“养植”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